本報駐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侯健羽 孫微 潘亮 青木 ●張雪婷

金秋九月,世界各地迎來開學季。無論是再次返校的老生,還是剛剛入學的新生,都將展開一段新的學習生活。近日,“開學第一課”的話題在國內引發熱議,那么國外的“開學第一課”會講些什么?《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一些常見留學國家的中小學員工和家長,結論是:除了明確紀律、制定學習計劃外,不少國家的“開學第一課”都展現了當地獨特的教育風格和文化。
美國:重視家長與學校關系
在不少美國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前就已經有不少“Openhouse”(學校開放日)活動,這些活動家長的參與度要比學生重要得多。有老師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當學校在上課前一天晚上對家長開放時,會向家長介紹學校的相關事宜。尤其是小學,父母和學校的關系比孩子本身更重要。在開放日,父母可以帶孩子,也有一些家長干脆選擇不帶孩子去。“這和家庭狀況有關,中產階級和富人群體中父母對年幼的孩子介入會更多,但貧困地區的家長就不這樣。”由于美國學生通常乘坐校車上學,很多家長甚至會在第一天將孩子送上車后,再自己開車到學校和老師交談。
美國康涅狄格州某小學二年級老師本杰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除了制定課堂規則和期望目標,一些學校也會建立能力水平分級,并以此為根據對學生進行分組。與中國學校類似,有些美國中小學會為學生分配學號,這些學號不僅是個代碼,更是會關聯到學生的行為評分和獎勵系統。“雖然我們并不會一開始就給學生留很多作業,但是一定從第一天就讓大家開始閱讀。”
日本:社區居民有“任務”
在東京近郊居住多年的金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復述了當地一所中學開學第一天校長的講話。“校長首先告訴大家,這所學校的目標是培育什么樣的學生,第一點是要有‘學習力,這個不只是要讓學生有多大成就,更是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學會思考;第二點是‘人格力,也就是說要成為能為他人著想、品格高尚的孩子;最后一點是‘體力,保證身體健康。這三點和中國的‘德智體其實很相似。”金女士介紹,這所中學的目標,除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愉快學習的地方,同時也盡力為員工打造一個“愿意教學生”的場所。
“在日本,尤其是遠離東京這種大城市的偏遠地區,學校非常重視‘聯合培養”,金女士稱,在學校數量不太密集的近郊,校方第一天就會給當地家長和居民分配“任務”——大家排班負責孩子上下學安全、防止校園暴力等。“經常在上下學的時候,鎮子上街道的大喇叭會播放廣播,提醒居民注意孩子的安全。”特別是公立學校,會更重視整個社區參與孩子的教育培養。
英國:具有挑戰性的第一天
“我希望孩子們的第一課有趣,興奮而具有挑戰性,不會太難也別太容易。”英國小學教師史蒂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學校會在前幾節課進行各種“開放式任務”,對于情緒緊張的新生來說更容易打破僵局,進入集體,也讓心態放松的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對于如何打破最初的生疏,老師各有妙招。低年級的學生會從自己的暑期日記開始,講述喜歡的見聞或開心的經歷。對于年級較高的小學生而言,老師也會進行學科專業上的檢測,比如通過檢測單詞掌握水平來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定級,對數學能力進行簡單回顧。
法國:“保姆式”嘮叨細節
在法國,不少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并不會舉辦儀式,而是各個班級瑣碎的細節占據了大篇幅。《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在領到本學期的課本前,法國學生第一天上課肯定要拿到一本《通信手冊》。該手冊不僅印有校規明細,更是家長和學校留言交流的最主要工具。除了普通的規定和紀律,班主任會和學生一起研究本校特色。比如,某所學校的《通信手冊》就提醒學生適應新鈴聲(不要將它與音樂搞混)、遵守儀容標準(老師學生都不得戴帽子)等。關于一些學校年度重要活動或外出游學,老師們也會在開學第一天讓學生記在《通信手冊》上,提前數月就開始準備。學生在開學第一天常常要熟悉校園環境,找到每個任課老師所在的教學樓和教室。
法國家長的“放手教育”使學校幾乎變成“保姆式”教育,從第一天開始就要針對很多細節和學生反復嘮叨——提醒帶齊學習用品、展示各科教科書和裝備使用方法等。一些法國中小學就開始進行“選課制”,從開學第一天到學期結束,老師都會反復確認每個學生的課表,讓家長簽字,免得學生漏課或者上錯課。對于學生中午是否在食堂就餐、是否有特殊健康護理的要求,也是師生要在第一課就確定的。
德國:小學生會收到“喇叭筒”
雖然德國教育由各州獨立管理,“開學第一課”也沒有統一形式,但學校都很重視入學第一課的安排,把它看作孩子人生的一個新起點。當天,小學新生人人手中都會抱著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喇叭筒”,里面裝著糖果、文具、童書、小玩偶等各種小禮物。孩子在開學日結束、正式成為學生后才可以打開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這項傳統最早追溯至18世紀后期,它重在強調孩子擁有了新的身份——一名小學生。
《環球時報》記者在開學日當天觀摩了一場在教堂舉辦的開學演講。上午9時,牧師在教堂提醒學生,他們已進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將面臨新的開始,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學生輪流上臺接受牧師祝福。之后,學生們來到學校禮堂參加歡迎儀式,學校領導和學生前輩代表的講話和演出節目,鼓勵孩子在學校里,培養良好品德,發展各種能力,學會獨立生活。最后,每位新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帶到各自的教室,熟悉校園環境,認識新同學和新老師。老師也會特別對學生講授“小學生守則”。
“開學第一課教育很關鍵,多給孩子啟迪,讓孩子帶著正能量前行。”柏林洪堡大學教育專家舒爾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第一課要講求形式,但不能“硬灌輸”,要“軟輸入”。德國即使高年級也重視開學第一課,除了交流總結假期的經歷外,也引導孩子樹立新的人生目標。▲
環球時報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