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于1913年初至1918年夏就讀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青年毛澤東在這一時期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學習社會科學知識、積極“游學”深入群眾、主動征友創建社團、鍛煉身體強化意志、關注時政縱論國事,毛澤東的政治思想、學習理念、軍事理論等是在湖南一師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學習成長經歷對于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榜樣作用。
[關鍵詞]理想信念;毛澤東;榜樣
[作者簡介]耿品(1989-),女,河南周口人,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51547)。
[中圖分類號] A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6-0007-03
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湖南第四師范學校,秋季第四師范合并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毛澤東被編入八班,1918年夏季畢業,共在校五年半。青年毛澤東在校期間,熱心學習,樂于鍛煉,在同學中異常活躍,積極組織校內校外活動,推動學生組織的建設、青年學生思想意識的形成發展,為早期中國共產黨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優秀青年。總結湖南一師時期毛澤東思想、學習、實踐等方面內容,對于當前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具有重要啟示。
一、樹立堅定理想信念
出生于湖南韶山鄉村的毛澤東,經歷過斷斷續續十余年的求學之路和半年的兵營生活,面對處于軍閥混戰的局面、人民生活動蕩不安的國家現狀,毛澤東開始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他認為“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為世界上存在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數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①此時,青年毛澤東設定了自己的理想目標,“世界的變化,不會自己發生,必須通過革命,通過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們青年的責任真是重大,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長。從這時候起,我就決心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②
青少年時期經歷過窮富之間、官民之間、軍閥之間等斗爭,毛澤東對軍閥及帝國主義的認知不斷深化,在1917年《心之力》一文中談到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縱覽千百年世界萬國者,以其心行觀其本性,如惡魔強盜者惟有西方諸國,其嗜血之惡貫滿盈如非魔盜,則絕無他國可稱之為魔盜流氓。同時文中指出對于軍閥的看法:無德者無恥與無畏沆瀣,實為欺世盜賊。丑惡者霸擁民眾賦權,神器私用,愚鈍者盡情尸位素餐,禍國殃民。青年毛澤東對于中國國情的認識一步步深化,認識到青年應當承擔的責任:在于承前繼后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在于不斷吸收西方文明、在于發展技術、在于解放思想,其理想在于創中華新紀之強國,造國民千秋之福祉;興神州萬代之盛世,開全球永久之太平。
青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時期體會到社會動蕩、人民痛苦,有著強烈的救國救民意識,熱心于學習中國歷史及國文,歷史人物的愛國思想及著作對于毛澤東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在《<明恥篇>題志》中,毛澤東號召校內學生不忘國恥、奮起挽救民族危機。③毛澤東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學習理論、社會實踐、強身健體、社會服務的動力源泉,為青年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奠定思想基礎。
二、關注時政縱論國事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時期形成的個人愛好——閱讀報紙。他經常在學校圖書館中閱讀長沙、上海兩地的報紙,并向蕭子升等人借閱《甲寅》雜志進行閱讀,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情況及中國的時事局勢。由于學校報紙訂閱數量有限,毛澤東便自己訂閱,毛澤東曾回憶:“我在長沙師范學校的幾年里,總共用了160塊錢,里面包括我許多次的報名費!在這筆錢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報紙上……可是我養成了讀報的習慣。”④
湖南一師時期,毛澤東閱讀報紙時養成幾個小習慣,這促進他詳細分析國內外時事。一是在閱讀報紙過程中做筆記,對于一份報紙,毛澤東可以閱讀幾個小時,做摘要記錄,寫出自身感悟與心得,將其中不清楚的內容弄明白為止。二是讀新聞時,毛澤東總是隨身攜帶中國地圖冊以及世界地圖冊,這有助于他在讀報的過程中查閱地名、河流名稱、山脈名稱,用英文標記出來,牢記于心。三是就時政問題與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在閱讀完報紙之后,毛澤東能夠將國內外政治大事分析得條理清晰,并講述給同學們,其內容豐富、情感飽滿、演講激昂,因此具有“毛奇”“時事通”的稱號。
湖南一師時期的毛澤東對于中國國內局勢有獨到見解,在1915年到1917年與友人們的信件內容中可以得知。首先,毛澤東在信中表述了自己對中國國內政治局勢特別是湖南政治局勢的看法,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感悟在信中進行說明。其次,毛澤東在信中表達對當時中國國內存在的錯誤思想進行批判,結合中國國內實際情況,提出自身政治見解。這體現出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心憂天下”的政治思想。
三、樂于“游學”深入群眾
湖南一師時期,毛澤東進行三次“游學”,游學地點涵蓋學校、農村、名勝古跡、農貿集市等,“游學”期間走訪農戶、參與農活、論述歷史。
1916年暑假,毛澤東與蔡和森一道游歷湖南幾縣,徒步游歷瀏陽、湘陰、岳陽和半圈洞庭湖,考察農民生活,了解風俗習慣,并通過深刻、明晰、幽默的文字揭露社會現象。⑤1917年暑假,毛澤東與同學從長沙出發,到達寧鄉縣城、安化縣城、益陽縣城、沅江縣城,總路程近千里。在“游學”過程中,走訪勸學所、學校,了解當地教學情況;與農戶進行交談,了解他們的基本生產、經濟收支、家庭歷史等情況;到農村集市中了解貿易情況,查看當地經濟發展狀況;探討歷史典故,論述歷史名人;走訪教育人士,了解教育情況。在此期間,毛澤東將自身的所見所聞以及訪談內容記錄下來,形成實踐筆記。1917年寒假,毛澤東與同學一起走訪瀏陽文家市鐵爐沖,這次“游學”主要是以接觸農民為主要內容,毛澤東與農民共同勞動,了解農民疾苦、了解農民思想狀況,并向農民宣傳反對封建、破除迷信、環境保護思想。
此外,毛澤東經常利用節假日時間,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了解社會情況,特別是人民群眾的勞苦。毛澤東稱“游學”為讀“無字之書”、讀“活”的書本,青年毛澤東通過進行走訪、考察,實地了解農民情況、各地變遷等,明晰社會各種矛盾、人民實際需求、經濟發展情況,為后期毛澤東社會實踐以及實踐論思想奠定基礎。
四、主動征友創建社團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學習特別是與同學探討時政問題的過程中,覺得必須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大膽通過征友啟事公開征友。1915年下半年,毛澤東將征友啟事刊登在長沙一家報紙上,并將刻印的啟事張貼于長沙城內一些學校、城門口、照壁上。毛澤東在1915年11月9日給黎錦熙的信中提到:“兩年以來,求友之心甚熾,夏假后,乃做一啟事,張之各校,應者亦五六人。今日心事稍快惟此耳。”⑥經過一段時間,來自湖南一師和長沙部分中等學校的學生聚集到一起,為數十幾人,但是他們“真心求學,實意做事”,形成早期組織團體的中心。
毛澤東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經常討論治學為人、世界政治、改造社會的問題,在百余次討論中,毛澤東發覺有必要建立一個組織,并得到大家贊同。1918年4月14日,在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蔡和森家中,集合十三人討論學會建立問題。討論中說明成立學會的三點原因:一是改造品性、求友互助,二是新文化新思想促進青年對于積極向上團體生活的追求,三是受楊昌濟所傳授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影響;討論中確定學會名稱為新民學會,意為順應新的潮流,提倡革新;討論中確定學會宗旨為“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以提高和增強民德、民智、民力,走自新、自救、自立的道路為學會的奮斗目標⑦;討論通過毛澤東與鄒鼎丞起草的會章,在向大家征求意見之后,確定11條新民學會會章,內容涉及誠信、紀律等為人處世方面;討論中確定新民學會主要干部成員:蕭子升為學會總干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干事。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學友會組織工作期間,購置新書促進學習、倡導體育運動鍛煉身體、開展自由演講辯論等,反映學生意見與建議,積極參與到學校相關事務中。毛澤東在組織社團與開展學生工作過程中,展現了出色的活動能力和組織才能,這是他的民主主義運動的啟蒙階段。此外,社團的創建與發展,培養出一批優秀中國共產黨員,并成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積極推動力量。
五、鍛煉身體強化意志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時期非常注重身體鍛煉,這與他的恩師楊昌濟教育以及身邊同學體格狀態有關。一方面,楊昌濟作為反封建的力倡者,踐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口號,注重對于身體的鍛煉。另一方面,1917年學校曾經病死七位同學,在挽聯中,毛澤東說:“為何死了七個同學?只因不習十分間操。”毛澤東因此事曾批學校不注重課間操的鍛煉,同時闡述鍛煉在于自覺的思想。
1917年4月1日,《新青年》刊登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一文,文中闡述青年毛澤東對于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當時學校不注重體育鍛煉的原因、體育鍛煉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毛澤東認為體育是“人類自養其生之道,使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可言者也。”⑧將體育看成德智體中的第一位,認為“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⑨批判當時體育的弊端在于注重形式、學生無自覺鍛煉、積習難返、教育者提倡不力等。針對以上不足,毛澤東指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經常性體育鍛煉有助于強健筋骨,身體素質由弱變強,并可以不斷保持;第二,鍛煉身體有助于眼睛、耳朵、腦部等部位的健康,從而促進個體進一步學習知識;第三,身體健全有助于鍛煉個體的頭腦清明,摒棄和淘汰陳舊觀念,提升自身思維理性;第四,注重身體鍛煉需要持久的運動與堅持不懈的耐力,對于增強個人意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時期非常注重自身的身體鍛煉,并且與身邊同學通過日光浴、游泳、長途步行加強鍛煉,不僅提升了身體素質,而且增強了意志力。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回憶:“也許這對我的身體大有裨益,后來我是何等的依靠它——在我屢次橫越華南和從江西到西北的長征的時候。”⑩建國后,毛澤東仍舊重視體育鍛煉工作,在《給馬敘倫的信》中指出:“關于學生健康問題,前與先生談過,此問題深值注意,提議采取行政步驟,具體地解決此問題。……其中第三項即談到此問題,提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方針,我以為是正確的。”?“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這對于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六、組織活動服務社會
毛澤東作為一名優秀的組織者,在其幼年時期已顯現出來,湖南一師求學期間,毛澤東的組織能力得到進一步展現,主要體現在主持學友會工作、開辦工人夜校、組織新民學會等方面,對于青年毛澤東思想的變化以及綜合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五年,其中四年都在學校學友會擔任一定職務,在學生工作中積極主動,工作熱情極高,這為同時期湖南一師學生組織工作開展,以及同學德育、智育、體育、軍事實踐活動等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毛澤東在校期間一直致力于學生組織的建設完善,首先,毛澤東在1917年10月13日召開的學友會職員會議上,提出學友會建設完善的六項提議并討論通過,內容涵蓋學生組織會費征集、學生組織部門管理辦法、學生組織及部門建立“記事錄”。其次,毛澤東倡導學生組織及部門制定新學期工作計劃,每個部門在新學期積極開展適合在校學生的系列活動,其倡導內容包括募捐、演講、運動會、音樂、文學等方面;并主張建立學友會圖書館,購買圖書雜志為師生服務。再次,創建湖南一師校友會,其目標在于:聯絡校友感情、注重彼此之間工作交流、促進湘潭教育發展。最后,湖南一師在孔昭綬校長批準下,創建以“激發愛國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軍事學術,實施國民教育”為宗旨的“學生課外志愿軍”,毛澤東積極參與其中,并在1917年11月組織學生志愿軍進行保護長沙與一師的斗爭,智繳北洋軍第八師王汝賢敗兵的槍支,這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顯示出青年毛澤東的軍事才能。
湖南一師時期,毛澤東開始與城市工人接觸,主要途徑是通過1916年12月開始創辦的工人夜校。毛澤東肯定創辦夜校的重要意義:為一師學生實踐教學提供機會、為一師學生了解社會提供場所、促進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為了增加夜校工人學生的數量,增加夜校覆蓋面,毛澤東于1917年10月至1918年3月,先后三次廣發招生廣告,并到街巷工人家中進行宣傳,說服越來越多工人參加夜校進行學習。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夜校持續時間并不長,但是毛澤東對此進行歸納思考,在《夜學日志首卷》《告夜校生》兩篇文章中,青年毛澤東對夜校的教學經驗與管理經驗進行說明與介紹。體會工人疾苦、樂于接觸工人、熱心幫助工人,促進毛澤東與城市工人階級的接觸,這是中國共產黨聯系工人階級、引導工人運動的開端。
[注釋]
①②⑦柯延.毛澤東生平全紀錄(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③任繼昉.毛澤東學生時期文稿詳注(1910-1918)[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18.
④[美]埃德加·斯諾.董樂山譯.西行漫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6.
⑤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48-49.
⑥⑧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寫組.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⑩[美]埃德加·斯諾.汪衡譯.毛澤東自傳[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2009:33.
?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3.
?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