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在認識世界、了解事物的過程中,科學的思維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有助于保證認識的客觀性,能夠實現對事物本質以及規律的深刻認識。基于科學思維方式的應用,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客觀現實的有關人的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決定了其內涵是立足于客觀事實,促使理論和實踐能夠實現有機統一。事實上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滋養的習近平治國理政思維方式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即:習近平思維方式強調辯證性、突出統一性、重視戰略性;習近平思維方式凸顯唯物性、遵循規律性、把握時代性;習近平思維方式注重生成性、彰顯主體性、體現創新性。
[關鍵詞]思維方式;內涵;理論品質
[作者簡介]李娜(1985-),女,漢族,新疆人,中共尼勒克縣委員會黨校,中級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圖分類號] D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6-0020-02
一、思維方式的內涵
(一)思維方式的概念。思維方式,照字面意思,就是人在思維時所遵循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它體現的是一定思想內容以及一定思考方法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是客觀物質存在的主體反映,思維過程其本身就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中生長起來的,它本身是一個自然過程。如果沒有客觀事物(客體)的存在也就沒有思維過程。因此所謂人的思維方式就是以客觀條件為依托的,是思維主體基于自身需求,借助思維工具,從而對客體事物進行接受、反映、理解、加工等,是涉及思維活動的模式,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形成和發展的。人們在認識世界、了解事物的過程中,科學思維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有助于保證認識的客觀性,能夠實現對事物本質以及規律的洞察。基于科學思維方式的應用,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的內涵。根植于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決定其內涵即是一切從客觀事實出發而非主觀原則出發、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事實上習近平思維方式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
一方面體現了客觀事實和主觀原則之間是有機統一的。基于思維方式的存在,則行動內容便可以確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做出論述:共產主義運動要立足于客觀事實,而并非是立足于原則。在中國歷史上,毛澤東等人便促使其得以實現中國化,從而得出了“實事求是”,明確了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核心的基本思想路線,并促使其在中國崛起以及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理論上開花結果。
另一方面,其還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思維的形成是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與實踐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表現在時間即縱向方面,是指馬克思主義思維在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實際運用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而應隨著時代特點加以運用,同時借助創造性發展從而實現對自身的完善。其在橫向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即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都需立足于實地調查,認真研究,加強對自己國家、民族以及地區的了解,明確實際狀況,促使馬克思主義思維能夠和現實相聯系,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活動。
正如思格斯說:“理論思維都是歷史的產物,理論思維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內容。”①這就是說,思維以及思維內容、思維形式均具有歷史性,均是時代的產物。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思維方式同樣也是時代的產物,也同樣具有歷史性。這在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就可以顯見習近平的思維方式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
二、習近平思維方式的理論品質
(一)習近平思維方式強調辯證性、突出統一性、重視戰略性。習近平思維方式其在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思維方式,體現的是高度的辯證統一性。正如人們所知,傳統知性形而上學所崇尚的確定性帶有很強的絕對意味,這與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是不相符的,是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所排斥的。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認為事物是處于發展和變化狀態的,并非是封閉的,思維同樣如此。實踐思維方式所強調的辯證性是指當前人們所知的絕對以及相對均會被超越,同時,也會在發展中得到凸現,屬于辯證過程,其對于理論創造具有較大的依賴性,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強調馬克思主義思維的發展性、辯證性,基于時期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其所表現出的特點也是各不相同的。從馬列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難看出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是在不斷進步,不斷變化的,盡管其所體現出的特點各不相同,但是一脈相承的。
可以說對于領導者來說,其睿智的最佳體現就是在思維方式上,成功的領導者應該要立足于實踐活動的變化,就一些與實踐不相符的思維方式予以優化。就習近平所發表的系列講話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其在思維方式變革方面的論述已經形成理論形態。該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思維方式變革的原因以及思維方式變革的方式等,就該理論進行研究,不難發現其具有濃郁的辯證色彩,以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為例,其在多個方面體現了辯證思想,諸如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另一方面全面呈現出系統、要素、環境之間的關聯性,即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要立足于此角度去把握社會。諸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不僅立足于總體實施謀劃,還牢牢抓住辯證統一。而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屬于系統性內容,其所闡述的任何一“全面”實際就是一子系統。就如同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是黨治疆方略的方向目標,因此說習近平思維方式具有戰略性,是深深扎根于中國現實斗爭與思想文化土壤的中國化的辯證統一的思維方式。
(二)習近平思維方式凸顯唯物性、遵循規律性、把握時代性。就馬克思主義思維品質來看,唯物性是其主要特征,一是在客觀性上得到很好的體現,世界統一與物質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其并不會因為意識的變化而發生轉變,物質世界是運動的,在時空序列中不斷發展。為此,在認識和實踐中也要處于運動狀態,要立足于發展觀去認識事物,去開展實踐。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所有路線、方針、政策的確定均立足于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注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馬克思主義思維活動中,實踐觀點貫穿其中。思維起于實踐,并對實踐有著指導作用,還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完善和發展,能夠基于實踐實現對自身的檢驗,促使其保持永久的活力和科學性,以實現對實踐的強有力指導。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實事求是,即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鄧小平理論實際就是改革開放理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該理論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該理論在這一實踐中得到了很好地檢驗,促使其更為科學,更加完善。
因此可以說遵循客觀規律性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凸顯人民性的內在要求,而從最鮮活的事實出發,實事求是恰恰是底線思維最本質的特點。正如習近平強調實干成就夢想,要大力弘揚實干精神。②當今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當前國際、國內的新實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現實進程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著眼依據,即始終是以發展、改革的現實作為聚焦點,將問題作為導向,促使現實中所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老老實實以底線思維來保障改革的穩步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時代的呼喚。
(三)習近平思維方式注重生成性、彰顯主體性、體現創新性。馬克思主義思維品質的生成性所強調的是基于生存需求,人類實施有目的性、有意識的行為過程,其包括兩種轉化,即客體主體化、主體客體化。這兩種轉化實際是互逆過程,在此過程中,人既可以是主動性的,同時又可以是受動的。“人們在不斷的創造和改造環境,而環境也在創造和改造人類”,產生于實踐活動,其既是相互獨立,又是密切聯系的。
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出發,則實際所體現出的主體是人,為此實踐是與人相關的,只有當實踐中有人存在的情況下,其才具有現實意義。馬克思認為,人們必然會“生產”自己的生活③,在此過程中,帶有感性色彩的“自在世界”基于實踐的存在而變成了“自為世界”,現實世界在展現過程中,對于對象世界具有較大的依賴性。為此,立足于人類實踐來看,現實世界是處于發展狀態的,主體實踐是人類詮釋存在的主要媒介。為此,必須要立足于思維品質的實體性就實踐性進行理解。因此,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在闡述各類問題處理時,其出發點以及落腳點是明確的,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將服務人民落實到實踐活動中,促使人民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福利。正如“五大發展理念”,其落腳點著眼于將發展成果分享給人民,奉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并促使該價值取向融入新發展理念。
而根據辯證法強調事物發展的無限性,又可以得出關于“創新”的哲學依據也是立足于此。如何利用辯證眼光去審視改革?習近平提出:“改革永遠在路上,想要促使改革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就必須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④故而,從理論到實踐必須要體現出創新意識,要能夠化解改革過程中的阻礙,促使其成為創新和發展的機遇,要將創新視為破解改革難題的重要工具。正如邊疆地區,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色,從意識形態領域來看,新疆地區較為復雜,在該地區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有和“三股勢力”進行長期斗爭的準備。這些問題的解決,目前尚無定論,縱觀國際也缺乏可參考的經驗。在此情況下,必須要以實現邊疆地區穩定為目標,將落腳地放在人民安康富裕上,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從而確定具有中國特色、邊疆特征的發展思路。尤其是在社會治理工作上,要立足于新疆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大創新力度,另外還要善于運用系統思維,統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促使新疆地區各族人民均能夠在穩定的社會狀態下謀取發展,享受幸福。
[注釋]
①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版):第65頁.
②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6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頁.
④姚桓.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時代特征和哲學意蘊[J].前線,2016(3).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頁.
[2]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版):第65頁.
[3]姚桓.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時代特征和哲學意蘊[J].前線,2016(3).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肖浩輝,譚宏運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6]馬克思思維方式論:馬克思哲學與費爾巴哈哲學關系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