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繪本應用于小學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充分了解繪本的內容,然后根據教學需要去篩選合適的繪本應用于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英語繪本引入閱讀課堂是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舉措,這一方式應該得到教師們的推廣和普及,以此去豐富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課程并提升課堂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英語繪本;小學英語;應用
【作者簡介】楊林鴻,山西省長治縣柳林學校。
引言
繪本以圖畫和文字搭配的方式展現具有故事性的教育內容,圖畫輔助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接受度更高,因此英語繪本應用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英語繪本融入小學閱讀教學課程中,有助于開發小學生的智力,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內容。
一、英語繪本的基本特征
英語繪本顧名思義就是以英語為主要內容的繪畫圖冊。英語繪本是以圖畫為主的啟蒙讀物,其具有故事性和直觀性的特點。英語繪本一般都由簡短的小故事為主要內容,在故事發展情節中添加有利于孩子們學習的內容,讓孩子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學習各種與生活有關的知識,其故事性能夠訓練孩子們的邏輯能力,并且提升孩子們的閱讀學習興趣。英語繪本由生動形象的圖畫內容和簡潔的文字構成,豐富多樣且形象鮮明的繪畫內容使繪本所想表達的內容以一種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極其適合處于啟蒙時期的小學生用其進行輔助學習。
二、英語繪本的選擇原則
1.生活性。繪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性,但是在引入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在篩選過程中應當選擇適合學生切實生活氛圍的繪本。只有當繪本內容貼近學生的具體生活環境的時候,學生才會有更強的代入感,能夠把自己與繪本中的人物形象聯系起來,從而提升繪本學習的教學效果。生活性不僅體現在與學生具體生活情景的相關程度,還體現在其教育背景的方面,教師需要從生活的多方面進行考量,確定適合學生的教育繪本讀物。
2.適齡性。繪本作為課外讀物的一種,也具有年齡的針對性,大致可分為成人繪本和青少年繪本以及幼兒繪本。不同的繪本所蘊含的思想內容適用于不同的年齡階段,教師要抓住繪本的階段性這一特點去篩選適用于教學課堂的英語繪本。針對小學生初期學習英語的情況,可以先選擇普通敘事型故事繪本讓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熟悉發生在身邊的事,培養學生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在學習后期可以改變繪本類型,選擇教育性較強的繪本在課堂中普及。繪本融入課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的成長特點進行選擇。
3.情感性。人類作為高級的感情動物,從小便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形成自己的感情觀,繪本閱讀的選擇也應該重視情感性的突出。不同的繪本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感情基調,在選擇繪本時,教師要注意篩選出情感性溫和健康的讀物。小學生的情感觀念處于初步形成階段,在這個時期應該受到正確的引導,繪本中呈現的感情觀念會影響小學生的情感傾向,因此針對感情性的篩選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
三、英語繪本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英語繪本應用于教學課堂中,不能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們閱讀繪本,還應該注意加入合理的教學活動和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按照順序完成閱讀前的鋪墊,閱讀中的引導,閱讀后的鞏固這三個進程,致使繪本閱讀融入教學內容的方法得到最大效果的施展。
1.閱讀前的鋪墊。所謂的鋪墊,就是在繪本閱讀之前給學生講一些與繪本內容相關的小故事或者向學生展示一些與繪本相關的視頻及音頻作品,點燃學生對于繪本內容的學習興趣,營造歡愉的課堂氛圍,相當于給學生閱讀繪本設置了一個背景環節,有助于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與推進。
2.閱讀中的引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值得思考的小問題,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學習理解上下文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去閱讀,學會略讀以及跳讀等閱讀方式,訓練從繪本內容中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并有助于學生通過閱讀去猜測不認識的生僻詞的意思。這樣設置問題環節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也能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閱讀后的鞏固。閱讀后并不意味著教學任務就圓滿完成了,還需要教師對學生掌握的內容進行鞏固。例如,可以讓學生復述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效果,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對繪本中的內容進行話劇表演,訓練學生的對話能力,這是一個能夠鍛煉學生英語口語的好機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繪本引入教學過程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的推廣對于英語教學進程具有及其重要的積極的教育意義,希望廣大英語教師們可以把此種方式根據自己所在班級的教育環境進行改良,適用于自己的英語教學課堂之中。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利用繪本學習生活知識,選擇高質量的繪本能夠影響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師對于繪本的篩選過程一定要格外重視。
參考文獻:
[1]陳燁.英文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合理選擇與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0):195.
[2]賈明齊.例談英文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的整合[J].教育觀察(下旬),2016(2):25-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