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悅
摘要:本文對互聯網金融之于傳統銀行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影響主體現在存取款業務、貸款業務和中間業務這三方面。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在信息共享、管理和業務這三個維度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幫助互聯網金融進行更有效的風險管控,還能幫助傳統銀行實現管理變革和業務水平提升,并且對二者的可持續發展均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影響
一、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的金融機構和互聯網技術企業一起合作,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訊技術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進行數據化、信息化的處理,這使得業務辦理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而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簡單結合,而是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與傳統金融進行的有機結合。因此,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化實為虛。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最大的不同,便是不再注重自身實體網點的數量,而多是通過設計出一款手機應用或構建一個網站,用戶可通過手機電腦等個人設備直接連入。較之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更容易覆蓋到不同人群;同時,建設實體網點將帶來資金投入,互聯網金融有效減少了沉沒成本。在業務處理時,不再需要紙質資料的提交和存檔,取而代之的是拍照上傳個人資料,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其識別與保存。
第二,突破限制。客戶在傳統銀行辦理業務會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是互聯網金融可利用云計算、互聯網通訊等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給辦理金融業務所帶來的桎梏,即客戶可以隨時隨進行金融業務處理。
第三,科技助力。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客戶的網頁瀏覽記錄或者在線消費習慣、消費水平進行分析,給與客戶有針對性和相關性的產品介紹與推薦服務,相對于傳統銀行主要靠人工對客戶進行需求分析要精準許多。并且,互聯網金融不再寄希望于引導市場的消費方向,而是主動迎合市場的需求來進行金融產品設計,例如“創業貸”、“整容貸”。
(二)傳統銀行發展現狀
傳統的銀行主要通過存款,貸款,儲蓄,匯兌等基本業務進行盈利,或者在基金或證券公司與客戶之間承當一個信用中介。通過物理網點來吸引客戶,進行傳統的金融交易。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的背景下,傳統銀行也在探索著變革與創新。不同于坐以待斃,各家傳統銀行正在積極地以攻為守,主動擁抱互聯網技術,推出了各項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金融業務,常見的有手機銀行、網頁銀行、微信公眾號等服務來吸引更多客戶。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以其更快捷、更廉價、更多樣的服務,帶給客戶前所未有的體驗,使得人們的投資習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在未來,傳統商業銀行如何為客戶提供豐富多樣且簡單便利的產品與服務,是傳統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步步緊逼下必須盡快厘清的重點。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一)對存取款業務的影響
傳統銀行的存取款主要分為活期和定期,但是前者的收益率較低,后者的靈活性不足。在互聯網飛速發展時代,客戶不僅希望獲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收益,還對資金的流動性有很大的需求,既希望自己的閑錢獲得利息收益,也希望在自己需要錢的時候可以立馬提現,所以大多數人愿意把自己的錢投放在新型的金融產品項目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新型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逐步消解了當初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顧慮;同時伴隨著手機等通訊工具的廣泛普及,人們能更加方便地進行存取款的業務。因此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存取款業務帶來不容小覷的沖擊。
(二)對貸款業務的影響
在傳統銀行里進行貸款業務需要多份資料,多重手續。而互聯網金融憑借著自身手續相對簡單,門檻相對較低的優勢吸引了一大批客戶和潛在客戶。由于互聯網金融主要開展的是小額貸款,因而申請手續相應簡化,申請通過率也相應提高,這就吸引了一大批因不夠資格而被傳統銀行篩下來的中小企業和正值起步階段的創業者,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會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細化市場,針對不同特征的客戶群推出個性化貸款服務。例如為了大學生創業而出的“創業貸”,為了出國讀書的“讀書貸”。而這也是傳統銀行所缺乏的。雖然暫時互聯網金融在貸款業務中所占的份額較少,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將來一定會對傳統銀行的業務帶來沖擊。
(三)對中間業務的影響
傳統銀行除了存取款與貸款的業務,還肩負著代理中介的業務。傳統銀行會利用自身廣泛的客戶優勢,不運用或較少地運用銀行資產,以中介身份替客戶辦理咨詢、收付、擔保、租賃、代理及其他委托業務和金融衍生服務并受取一定傭金,故此,中間業務一向是傳統銀行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但是,對于大多數傳統銀行而言,一個嚴峻的問題正擺在眼前,即缺乏專業的團隊或專門部門來規范此類業務并促進其發展。銀行員工往往只是依據上級下達的命令開展工作而無法獲得貼近實際的操作指導,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便彌補了這一短板。就以基金銷售為例,如今的基金銷售主要分為基金公司直銷和銀行代銷,但是傳統銀行只能代理部分基金,場內基金是不能通過代銷購買。現在許多基金公司通過互聯網技術構建了屬于自己的直銷平臺,一來可以利用本身的專業優勢為客戶提供有效、專業的訊息,二來可以直接管控自家公司的基金銷售,降低了客戶對傳統銀行代銷的依賴。互聯網金融的進場必然會擠壓傳統銀行的中間業務盈利空間。
雖然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銀行帶來的沖擊非同小可,但這二者并不完全是站在市場的對立面上。在未來發展中,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各自截長補短,共同謀求長遠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之間的有機結合
(一)信息結合
互聯網技術雖然突破了金融業務的時空限制,但這種時空上的隨意性增加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對客戶的資料審核的難度。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交易,只要求客戶遞交身份證和簡單的個人資料,甚至只需驗證一個手機號碼就能通過審核,用戶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大打折扣,這也導致了近幾年頻發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而傳統銀行在資料審核時更加嚴格,往往需要客戶提供相關資料和資產證明,在辦理貸款業務時甚至會派專員到現場進行調查與檢驗,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完善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有機結合,便能取到最優結果。例如,可以利用銀行所掌握的信息,創建一個客戶信用等級評定系統,再憑借互聯網技術實現全國各金融媒介信息共享,并做到信息的時時更新,為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的客戶信用判斷提供有力保障。
(二)管理結合
傳統銀行可以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設計出對客戶更友好的網上銀行應用,以此加速業務辦理流程,刺激業務完成數量的增長。這種做法能有效降低傳統銀行在并不熟悉的網絡開發領域所投放的成本。與傳統線下金融業務不同,線上金融業務對信息數據的使用有更高要求,在安保方面也需要一套更有力的監控系統,以便應對互聯網中的惡意攻擊或技術漏洞所導致的突發事件,這就要求傳統銀行在開拓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同時,還需要設立安保部門并進行相關人員培訓,顯而易見,管理成本會大幅增加。但如果傳統銀行將互聯網業務的安保工作交給專業的互聯網技術公司來運營,銀行的成本管控將更加有效。
(三)業務結合
互聯網金融公司能推出差異化、客制化的金融產品,主要依靠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對客戶資料的深度挖掘和全面透析,以完善而精準的數據來支撐金融產品設計。如果傳統銀行與互聯網技術公司合作,利用大數據系統分析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設計傳統銀行的金融產品,必將有效提高產品的銷量和收益。
四、結論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傳統銀行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顯著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兩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增進的。利用各自優勢形成有機結合是雙方共創未來的可行方針。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于傳統銀行既是不可避免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如何進一步達到更優化的結合更是雙方都需要不斷思考的關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