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彪
【摘 要】歷史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在高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很多人對于歷史教學的認識都存在著誤區,這對于歷史教學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阻礙。本文將就故事教學法進行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高中歷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65
高中歷史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由于歷史知識的相對固定性,很多時間節點和大事成為學生必須記住的重要考點,這也讓學生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和厭煩心理,很多學生便就此將這門學科視作完全的背誦科目,這樣的想法不論是對于他們自身的歷史學習,還是歷史教學的繼續發展都是極大的阻礙。因而為了轉變現存的錯誤認識,我將圍繞歷史學習中一種非常重要且有趣味性的好方法——故事教學法,展開一定的分析,以期提供一種重新認識歷史的方法。
一、轉變傳統認識,重新定義歷史學習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認識中,教師的講授在歷史學習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學生會認為:我只要記住重大歷史節點的時間和過程,就能夠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因而我們的教學價值往往被看低或輕視,課堂效果往往不達預期。想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首先要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重視。
(一)把握高中學生心理,尊重他們的合理需求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面對著較大的升學考試壓力,他們的學習往往是迫于壓力的被動過程。歷史學科在高中階段復雜繁多的知識體系,這樣的客觀特性使它對于學生來說趣味性大減。但好的教學方法需要學生的認同和配合,因此我們有必要走進學生中,了解他們的需求。高中學生的年齡也讓他們的思維和學習習慣都走向了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我們可以在向他們介紹故事教學法后,了解調查他們對于各類故事的感興趣之處,再搜集相關的素材,讓他們在面對歷史學習時更有興趣。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故事教學法的優勢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故事教學法也有著獨特的優勢。一個故事的發展相比于一段歷史的延伸更有趣味性。其實歷史本身就是一段段故事構成,只是用故事教學法能提取出古老歷史的精華和主干,找出當代學生感興趣的部分,讓他們了解真正的歷史走向。比如近年來多次作為影視劇熱門背景的康乾盛世,如果我們能找出一些與熱門影視劇相關的故事,便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故事教學法,也能讓學生更加正確地看待影視作品,激發他們自己去探尋歷史本源的學習熱情。歷史本身展現給學生的趣味體驗是有限的,它有著不同于其他理科學科的特性,身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歷史學科的閃光點,加以故事教學法的講授,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魅力。
二、故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認為單獨采用故事教學法并不是明智之舉,這樣的教學效果也較為有限。我們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來求取更高的綜合效益。
(一)故事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的有機結合
時代在變,我們講述故事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具備了將故事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基礎。單就故事教學法展開歷史教學的效果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加持,我們便不難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述“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章節時,我們便可以將兩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關于羅斯福新政前經濟危機的美國狀況,加上我們的講解補充,便能給學生的視聽體驗帶來很大的沖擊,有很強的真實性。紀錄片等紀實形式的影像資料本身就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講述,如果能夠配上我們的適當講解,相信能增添歷史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有一個不一樣的歷史學習體驗,感受到歷史發展的魅力。
(二)故事教學法和小組教學、合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當然,在第一大點中我們已經提到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思維習慣,經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發現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結伴。因為高中階段的知識點較多,難度也較大,大多數學生都不能獨立理解繁多的知識點。針對這樣的特性,我們可以將故事教學法和小組教學、合作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感有所減退。小組教學和合作教學并不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在正式定義這樣的教學理念之前,學生就已經生成了這樣的學習習慣,學習的道路上沒有學生會沒有疑惑,而在高中階段除了教師,便是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成為他們解疑的重要途徑。而在歷史教學中也是如此,為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我們在激發學生對于故事教學法的興趣之后,還需要其他教學形式的結合,推動他們更好地實踐這種方法。小組教學和合作教學在這里具體是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故事等素材的搜集準備。這樣的結合方法也是有理可依的,畢竟班級學生眾多,如果以個人形式上臺完成故事的講述難免會顯得時間不足,其他學生的認同感也較低。而如果我們以小組的形式明確他們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幾人為一個單位合作找出一些好的素材,不僅能提供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也能讓他們很好地參與其中,并提高對于其他發言結果的認同感。
三、故事教學法中的注意事項
除了提及的觀念轉變和教學方法的結合,我們還應該注意一些容易破壞教學效果的關鍵步驟。
(一)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
歷史教學之所以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難以提起課堂興趣,很大的原因便是教師不能很好地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他們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難以親身感受課堂的魅力,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所以在我們的故事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時間和課堂效果可控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我們也能知道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成效。
(二)教學過程中的時間分配問題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注重課堂時間的分配。例如:學生的準備合作時間主要集中在課后,以免耽誤課堂展示的時間。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時間分配也需要依據章節的重要程度和可理解程度做出改變,不能一味固定,需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做出適時的調整和改變。
四、結束語
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故事教學法也許還有些陌生,但縱觀我們的教學歷程,其實它一直都存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歷史本身就是一個經得起推敲的故事,而能不能說好、如何說好就要看我們的努力了。轉變觀念、與其他形式有機結合,適時把握住教學過程中的時間配合,便能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