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 要】課堂是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更加自信地學習語文知識。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質量 提高措施 看法意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63
一、打好語文學習基礎
語文基礎知識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的學習中部分學生過于看重文言文閱讀答題正確率、閱讀理解解題能力以及語文寫作表達能力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忽視語文文本的學習,無法認識到課文中的基礎知識對其進行學習遷移的重要作用,因此,對于課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用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成績過分看重,認為成績高的同學語文學習能力強,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因此,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放松對學生此方面的要求,導致學生語文知識功底不牢固。新課程對語文能力的考查不僅考查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可以說,基礎知識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基礎和關鍵,是學生在考試題解答中進行知識遷移運用的前提條件,沒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儲備,學生無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語文素養,無法提高語文答題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
二、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制著課堂教學的運作,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開展至關重要。只有制定了準確的、明確的、有層次的目標,才能保證教學有方向,使課堂教學有現實的可操作性。語文教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一節課,教學之前,教師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教參中的有關提示,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必須明確教學重點,只有集中火力攻擊一個點,才能獲得最大的成效,有些老師在備課時貪多求全,生怕遺漏知識點,殊不知這樣面面俱到往往意味著每個知識點都是蜻蜓點水的通過,反而對學生有效掌握知識不利。
三、深入挖掘課文信息
只要教師把教材通讀后才會做到胸中有教材,有學問構造,明白重難點,激活本人的思想頭腦,產生引進教材相關的課程資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只明白了教學目的任務,并且有了施行教學目的任務的思緒和做法。課堂是完成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的的主陣地,必須要有細致的方案。且要布置細致重點講授內容和研討性內容等。第二課堂方案是將課堂以外統稱為第二課堂。其包括作業的品種及請求。落實學生聽、說、讀、寫才能的渠道和做法,學生語文成果測試的方式以及活化語文學問的活動布置等。這些方案的制定,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運作。因而要非常注重制定實在可行的方案。如何落實方案,布置組織是關鍵。重點是布置學校規則的時間,如早讀、課堂、輔導三塊時間的布置。筆者是這樣做的。為了細化語文教學任務,且保證任務落實到位,自己給本人所帶的班級成立了學科委員會,其成員依據語文任務項目而定。這些成員必須是在語文學習的某一方面有專長的學生。平常教師能夠組織學科委員開會,布置任務,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促進工作。這樣的做法,效果明顯,改動了以往教師一人布置任務,學科代表一人困難工作的場面。經過學科委員的帶動作用,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激活了語文學習現狀。以上做法不只從教師角度處理了教什么的問題,也從學生角度處理了學什么的問題,為進一步展開語文教學提供了組織保證。構成了良性的學習氣氛。
四、激發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習上,學生只有存在疑問,在認識上才能感到困惑,產生沖突,引起探究性反射,產生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疑,深入鉆研教材,確定重難點,選擇的教學切入口,問題力求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通過設疑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思維。另外,教師不僅自己精心設疑,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對問題敏銳的洞察力,造就學生敏于發現、勤于發現、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還要逐步培養學生樹立自信心,不盲從、不違心、不惟上的良好品質和學習上的批判精神。通過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五、采取有效的評價機制
多元評價激勵機制的設置不僅要注重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結果,更要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思想水平、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等,要強調評價的過程性,并努力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要想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師就要采取定性與定量、鑒定與發展相結合的評價辦法。這可以促使教師和學生全面、充分了解對方信息,能推進教育健康和諧地向前發展,有利于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的教育理想。
六、問題式教學方法
在教學期間,經常出現學生們可以聽懂知識,但是做題時就不會的情況。一些時候,教師越是講解解題的技巧,學生們越難正確解答題目。造成此種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沒有啟發學生們的思維。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僅需為學生設定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自行進行探索,從而獲取正確的解題理論,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
總之,要深化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全面提升教學素質,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順應新課標的要求。對實踐與知識量的要求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都需要落實到課堂中,只有在提高課堂效率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才會更加完善。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新的教學中老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某方面的特長,對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培養,切忌用灌輸式的方法教學,那樣老師累學生也累,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老師產生反感情緒,這樣課堂互動就會減弱,同時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課堂也不是學生期待的,變化多的課堂就會有不同的氣氛,那么學生在學習中才會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希平.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改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
[2]趙志偉.高中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M],200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