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林豪 吳晨露



摘要:[目的]為研究過去近20年南京工程學院的學術影響力的階段特征及發展態勢。[方法]本文基于2000年-2017年CNKI數據庫,利用以南京工程學院為作者單位的核心期刊論文相關指標數據進行量化分析。[結果]南京工程學院過去近20年學術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00-2006和2007-2017。前一階段大致呈現出自然科學領域的蓬勃發展,如機械;而后一階段則不斷有社科類學科關鍵詞,如“大學生”“高校”,以及“互聯網+”模式影響下出現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結論]南京工程學院學術影響力仍在蓬勃發展,并且逐漸多元化。
關鍵詞:量化分析;學術影響力;南京工程學院
一、引言
學術影響力指的是在一段時期內,學術期刊對于其所處的學術研究領域科學研究的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它受期刊學術質量和論文數量的協同影響,是期刊在科學活動中作用和價值的體現,也是期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反映[1]。隨著網絡的出現和普及,網絡期刊數據庫成為了學術信息用戶常用信息資源的主要類型[2]I3]。故本文擬以南京工程學院2000-2017年間,由中國知網收錄的核心期刊為主要研究對象,借助以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中國知網平臺數據庫,來研究該校學術影響力。南京工程學院是江蘇省屬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的高等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由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和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于2000年合并組建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4],目前其學術影響力無法與重點大學相比,某種程度上其學術水準也未完全發揮。同樣遺憾的是目前關于南京工程學院乃至整個江蘇省的工科類本科院校的學術影響力研究極少。作為迅速發展的新建工科類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學院的學術影響力值得進一步分析。筆者以來源于2000年-2017年的中國知網數據庫(以下簡稱CNKI)收錄的核心期刊文獻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基于發文總量、基金比、核心比、核心期刊題錄的數據,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1)發文總量與核心比、基金比;
(2)研究層次分析;
(3)關鍵詞分析。
筆者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遇到問題主要有:(1)回溯南京工程學院建校史,曾由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和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并;(2)核心期刊題錄中混雜有部分通知等文字材料。上述問題造成部分有效數據缺失,和無關數據的冗余。
二、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數據庫為主要來源,輔以CNKI全部期刊(包括SCI. El,CSSCI),利用作者發文檢索關鍵詞“南京工程學院”及其合并前身的名稱,限定時間跨度為2000年-2017年。具體采集發文量、核心期刊、基金論文等指標,在2018年3月9日19時對發表在2000年-2017年間的學術期刊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得到作者單位屬南京工程學院(包括合并前院校)學術期刊發文量10765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3555篇,人工篩選后得到有效數據3077篇。筆者參與原始數據的采集、篩選、校對,最大限度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學術指標的量化,得到若干研究圖表驗證本文分析結果。
三、內容層次及研究方向
(一)發文總量
發文量是指期刊在數據庫中的收錄的文章數量,在學術方面,論文是“硬通貨”,所以筆者以發文量作為評價學術影響力的最主要指標。
筆者團隊在CNKI以“南京工程學院”、“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和“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為關鍵詞進行作者發文檢索,設定年限為2010-2017,統計CNKI中收錄的期刊發文總量。經統計,南京工程學院2000年-2017年發文總量10765篇,年均發文量598篇。由南京工程學院發文量年趨勢發現,年期刊發文量與年份呈正相關態勢分布,總發文量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2000年-2011年,這個時期的發文量年均增長較大,整體呈快速上升的趨勢,體現出并校十年內蓬勃的學術發展氛圍;第二個階段為2012年-2017年,這個時期發文量有增長幅度較小,數量趨于峰值穩定,這從側面說明了南京工程學院的學術發展正在趨向穩緩。
1.核心比
核心期刊是指有關學科的關鍵期刊。普遍指所含專業信息多,質量高,足以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并受本重視的專業期刊。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在文獻情報源的實際分布中,存在著一種核心期刊效應,即某一專業的世界上的大量科學論文,是集中在少量的科學期刊中[5]。筆者團隊采集發文量操作基礎上,勾選核心期刊,統計CNKI中收錄的核心期刊總量。經統計,南京工程學院2000年-2017年經CNKI收錄的核心期刊3913篇,由分析所得的可視核心期刊增長量與總發文量趨勢大體相同。
筆者以年計量核心期刊/總發文量數據,得到南京工程學院核心期刊所占總發文量百分比。不難發現,其核心期刊在總發文量中所占百分比在2000年-2011年整體趨于上升,從2000年的29.66%到2011年高達43.64%,而2012年-2017年又呈現一個穩定趨于下降的勢態,雖然其中出現最高峰45.56%,但是整體來看趨于平穩,回到2017年的32.61%,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筆者所認為的南京工程學院學術發展蓬勃期已經在2011年左右出現,而近些年的發展正在趨向平緩、穩定的觀點。
2.基金比
基金論文是對于期刊論文質量與研究意義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基金項目的級別與期刊論文質量呈正相關。
筆者團隊在采集發文量操作基礎上,對基金論文條目進行加總。經采集統計CNKI數據庫的南京工程學院基金論文,得到2000年-2017年發表基金論文4O2O篇,占到總發文量的37.3%。以時間序列來看,南京工程學院基金論文的發表收錄量逐年上升,趨向平穩,2012年-2017年基金論文均占當時年份總發文量45%以上。以基金類別來看,南京工程學院國家級基金論文占到總基金論文數的35.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占比較大。
(二)研究層次
I.領域分布
筆者繪制出圖1研究層次分布及發文量,不難發現南京工程學院在工程技術(自科)和基礎研究(社科)領域,有著總量大、增長率總體較大的特點。工程技術亦稱生產技術,是人們運用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成果,完成改造自然的技術。基礎研究是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的一大領域。由此看見,南京工程學院呈現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同步快速發展的趨勢,并且工程技術指標不斷高攀,發展迅速;而基礎研究指標就2017年截止,已經在2014年內出現最高峰,筆者大膽預測,南京工程學院未來工程技術領域將繼續取得突破性進展,基礎研究領域穩步跟進。
2.學科分布
將南京工程學院學科分布占比前十的學科用折線圖顯示(圖2),可得該校對高等教育和電力工業的研究熱度從2011年開始,總體呈快速增長趨勢,可以大膽推測南京工程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領域趨于穩定,將著重在工程技術如電力工業和基礎研究如高等教育方向有新的發現。
(三)關鍵詞分析
期刊論文元數據即為描述期刊論文的基本信息,通常包括:文章標題、摘要、關鍵詞、分類號、作者、作者機構、刊載期刊名稱、參考文獻等基本信息[6]。筆者團隊使用高級檢索,限定作者單位為南京工程學院或者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或者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規定年限為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選定核心期刊欄口,從中國知網下載檢索到的南京工程學院核心期刊題錄信息,并保存為EndNote和RefWorks格式,以期對南京工程學院學術影響力做深入了解和研究。
原下載到題錄3555條,經過人工篩選,剔除不符合要求和不完整的題錄478條,最終有效題錄為3077條。
筆者團隊使用CiteSpace對題錄進行分析,將在CNKI中下載的RefWorks題錄轉為CiteSpace可讀取格式導入,導出信息列表,取前10個關鍵詞制成以下表格(表1部分關鍵詞頻次統計圖),關鍵詞“仿真”、“高校”、“神經網絡”等,均與研究層次中工程技術(自科)和基礎研究(社科)領域高度契合,表征南京工程學院現有學術領域和預期的領域。
從表中不難發現,出現頻次最高的前十個關鍵詞中,首次出現均在2000-2006年期間,期刊發文頻繁,圖中顯示較為密集,學科分布廣,領域觸角涉及多,也引證了筆者提出此階段南京工程學院學術發展處于蓬勃期。
筆者緊接著借助CiteSpace用相同的操作研究2007-2017年限,導出可視化結果,發現2007年-2017年發文總量趨緩,學科分布依然增多,可見知識共享時代的到來,對南京工程學院的影響。取前10個關鍵詞分別為:“仿真”“大學生”“數值模擬”“高校”“鎂合金”“數控機床”“力學性能”“對策”“有限元”“神經網絡”。不難發現,與2000-2006顯示的高頻關鍵詞吻合度高達70%,某種程度上也可表明南京工程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未來趨勢。
四、結語
本文通過中國知網采集到的南京工程學院期刊發文總量及核心比、基金比,以及核心期刊關鍵詞等進行綜合量化分析,探究南京工程學院學術影響力得到結論如下:
(1)從宏觀上看,南京工程學院學術發展總體呈上升趨勢,且在自動化、數控等關鍵領域有較長一段時間的研究,研究熱度不減反增,隨后又融入神經網絡等領域的研究,可見該校學術范圍不斷拓寬,緊跟“互聯網+”的時代趨勢。時間細分上,南京工程學院學術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2000-2006和2007-20170前一階段保持速度快,總量大的特點增長,出現工程技術迅速發展、改進的趨勢;后一階段則高指標趨緩,某些領域如基礎研究(社科)出現極大值。
(2)保持著學術影響力上升的勢態,但其中的緩穩、曲折也提醒著學術期刊的研究對象、范圍、學術期刊的質量等因素對學術影響力的發展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后期“改革”、“創新”等關鍵詞的出現,也提醒著南京工程學院優化調整研究方向,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參考文獻:
[1]何學鋒,彭超群.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動態評估模型[J].編輯學報,2002,14(4):238-240.
[2]胡昌平,賀娜,張俊娜.網絡環境下高校科研人員信息查詢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2):223-225.
[3]方勝華,王俊杰,韓真.高校教師信息需求行為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浙江部分高校為例[J].圖書館,2009,2009(3):56-58.
[4]學校簡介.南京工程學院網[EB/OL].http://wwwnjit.edu.cn/xxgk/xxjj.htm
[5]學術百科.知網空間[EB/OL].http://wiki.cnki.com.cn/.
[6]徐浩.中醫學學科交叉知識發現及可視化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