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東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建設中,樁基施工起著關鍵性的影響和作用,需要對樁基的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做好相關技術的分析和應用,使樁基的每個環節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質量控制,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樁基處理;原則;施工準備;技術
一、樁基技術概述
樁基技術作為一項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術,主要適用于以下建筑工程的要求情況下:對地基要求嚴格,不能有過大沉降和沉降不穩定的高層建筑或其他重要建筑物,比較巨大的工業廠房以及承載量過大的建筑物,采用樁基以承受較大的上拔力和水平力,或用以防止結構物的傾斜;基礎振動、減弱基礎振動對結構的影響較大,需要控制基礎沉降和沉降速率以減輕其影響的一些精密或大型的設備基礎建筑;軟弱地基或某些特殊性土上的各類永久性建筑物,或以樁基作為地震區結構抗震措施。
二、建筑工程樁基施工主要技術分析
(一)靜力壓樁技術
即使用靜力壓樁設備,通過樁架配重和設備自重對預制樁形成反作用力,將其壓入土層中。靜力壓樁技術具有無沖擊、無噪音、無振動、操作簡便、壓樁質量可靠、便于檢測的優勢,還能夠節約混凝土和鋼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施工成本,在砂性較輕或高壓縮性的軟粘土層地區的建筑工程中應用較多。靜壓樁屬于擠土樁,壓樁過程中容易破壞土層,形成超空隙水壓力。所以,在應用該技術時,必須持續進行,中途不得停頓。
(二)振動成樁技術
振動沉樁技術采用電動機振動的形式,產生作用于地基的巨大垂直力,從而使地基土層或巖層達到緊實狀態。電動機的振動時間長、效果良好,能夠取得較好的壓實效果。在具體應用中,首先要在樁頂設置固定振動器,在其振動作用和樁自重的作用下,將樁沉入土層,并帶動土層的振動,形成位移或收縮。在利用該技術時,在打樁開始時,要先通過小距離的輕度錘擊,再連續錘擊,直至沉入要求深度。應用該技術時的裝置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能取得良好的打樁效果,有利于降低工作強度、提高施工效率。
(三)人工挖孔樁技術
人工挖孔樁屬于灌注樁,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成樁效果好、成本低,對施工現場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是一種環保、經濟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在應用時,首先要對己挖樁地進行擴孔,其大小由水流流量決定,在透水層適當設置環形鋼筋圈,然后回填混凝土,待施工完成后,根據設計圖紙開挖樁孔。在對樁孔進行混凝土護壁施工時,要確保每挖一節就立即進行混凝土施工,并充分搗實,混凝土強度通常為C20,坍塌度為100mm。
三、建筑工程樁基施工技術的應用
(一)剛性樁、柔性樁復合樁基技術
這是一種用剛性樁(如素砼樁)、柔性樁(如攪拌樁)與樁間土共同承擔基礎荷載的復合樁基技術。如果施工中選用剛性樁,則其自身具有較高強度及樁身較長,向深層進行上部結構荷載的傳遞,同時對范圍較深土層的承載力進行調動。選用柔性樁可以將土層較淺部位的承載力進行有效提高,而且這種樁體擁有較短的樁長,將兩者進行有效結合,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還可以形成剛性樁柔性樁與土共同作用的復合樁基。
(二)鉆孔壓漿樁技術
鉆孔壓漿樁在鉆孔施工中選用的機械為長臂螺旋鉆機,當鉆孔到一定深度后,將水泥漿通過高壓噴注的方式向孔內進行灌注,并不斷向上將鉆頭進行提升,直到漿液不存在塌孔問題時,要停止施工作業。將鋼筋籠在起鉆后放置在孔內,并在孔口進行粒料的投放,隨后通過補漿管向孔內進行二次補漿作業,直到漿液達到孔口停止補漿作業。這種施工技術具有無噪音及震動的優點,高壓注漿技術的樁體具有較好的密實度,這種技術對附近土體滲透加固作用較為顯著。同時鉆孔壓漿樁技術與其他灌漿樁技術的承載力相比有大范圍的提升,同時能夠節約成本。
(三)預制小方樁復合樁基技術
小方樁復合樁基技術是由小方樁與承臺下的地基土共同承擔外荷載的樁基技術。通常情況下,小方樁樁身截面邊長都會在250毫米以下。樁間距與樁截面邊長相比要多出5到6倍,這樣可以對樁側面的摩擦阻力進行充分發揮。這種主要技術應用于多層建筑及小高層建筑當中,預制小方樁復合樁基技術的沉樁方式目前主要用到的有兩種:靜壓法和錘擊法,這種施工設備在施工應用中較為靈活,在應用中不能選用重錘作為錘擊方式。
(四)沉管灌注樁技術
沉管灌注樁可采用錘擊振動、振動沖擊等方法沉管開孔。錘擊沉管灌注樁的常用直徑(指制樁尖的直徑)為300mm-500mm,樁長常在20m以內,可打至硬粘土或中、粗砂層。對直徑340mm和480mm的樁,當錘的質量各為1t和2t—-3.5t時,單樁軸向承載力分別約為250KN--350KN和500KN--700KN。這種施工設備簡單,打樁進度快,成本低,但很容易產生縮頸(樁身截面局部縮小)、斷樁、局部夾長、混凝土離析和強度不足等質量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縮頸常發生在軟硬土層交界處,或軟弱土層處。因此,拔管的速度應該放慢,例如為0.8m/min;管內混凝土量應充足,應達到1.10--1.15。
四、樁基礎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在管理人員上以項目經理為負責人,組建施工質量管理監督小組,組成人員包括安全負責人、測量工程師、工區質檢員、試驗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等。設定具體的質量監督標準由專職的質檢人員進行質量檢測監督,嚴格按照質量體系文件進行質量管理與控制,從工程投入和施工過程的控制上切實落實具體的管理制度并保證工程能夠保證質量。在質量檢查監督管理上要加強施工組織首先檢查與監理工程師的質量檢查二者的統一,特別是經后者的檢查合格后才能夠允許開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對于檢查結果不合格的工程應按照施工規范嚴格處理,特別是對于規避工程的檢查驗收,忽視質量的施工方應采取有關措施從嚴處理。
其次完善施工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施工質量。堅持聯合審查圖紙和技術交底制度,認真審查施工圖紙,熟悉設計文件和施工規范,嚴格按照設計文件、施工圖紙。在每一個進程開始之前的過程中,工程師負責工藝操作技術的解釋,所有工作人員了解情況。每個過程中應嚴格的自檢,互檢和交接檢驗,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資格后,自我檢查,檢查簽訂的監理工程師簽署,隱蔽工程施工前。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行業在我國的眾多行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整體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影響。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充分意識到樁基施工的重要性,對樁基施工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把握,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質量控制,保障施工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夠符合規定的要求和標準。通過將人力、財力、物力等的整合,促進樁基施工的順利進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程啟東.樁基施工在建筑工程應用分析[J].城市建筑,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