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旭偉
摘要:我國傳統建筑文化內涵豐富,傳統建筑空間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可獲得一種古今融合的效果,不僅提高人們的使用體驗,而且可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審美價值,本文從傳統建筑理念入手展開論述,本文對怎樣將傳統建筑空間與現代建筑設計相融合,經過對現代建筑的設計的不斷創新,使我國得傳統文化發揚傳承下去。
關鍵詞:傳統建筑空間;現代建筑設計;應用
眾所周知,我國文化底蘊深厚,不同地域的人們,繁衍生息,伴隨著社會的發生不斷研究與探索,產生很多優秀的文化,其中傳統建筑文化是杰出的代表。傳統建筑文化在一些古代建筑中較為常見,復雜的結構、優美的外形,無不體現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目前我國建筑業發展迅速,如何將傳統建筑空間與現代建筑設計相結合,建設更多蘊涵傳統建筑文化元素的建筑工程,是當前業內人士關注與研究的重點。
一、我國傳統建筑的特點
(一)建筑以木結構為主
傳統建筑的設計多采用木結構,并且這些木結構的建筑要素往往涉及大梁、屋頂、山墻等多種建筑因素。其采用連接方式多以軟性連接為主,因此具備更佳的韌性。傳統建筑的墻體與現代建筑中的墻體相比具有明顯差異,傳統建筑中的墻體并不能發揮承重之功效。在傳統建筑設計過程中,墻體既可作敞開墻、又可作幕墻,可以幫助建筑打造出隔而不斷的流動空間。
(二)建筑平面的特點
大部分的傳統建設是以4根木樁圍成的一個方形的“間”為單位的,且“問”的數量與大小影響著傳統建筑的大小。在我國古代是以奇數作為吉祥數字的,因此在傳統建筑中“問”的數量是單數,而其數量越多,代表主人的地位越高。
(三)建筑群體的特點
我國傳統建筑群是由“問”來沿著建筑的中心線向著兩邊來對稱分布的院落。重要的建筑是建設在中心線上的,這表現出集權的地位;次要的建筑則建設在中心線的兩邊,而兩邊也是對稱建設的。另外,在傳統建筑中虛實相問的庭院變化較多,其講究的是建筑層次性。
(四)建筑裝飾與色彩
傳統建筑采用的裝飾構件多為檁、斗拱、椽等,其裝飾作用主要是通過構件上的雕刻來進行體現。此外,在傳統建筑的門窗、匾額等處會采用雕刻、美工等技術,在滿足為構件增添色彩的同時,還能工充分展現我國古代的文化底蘊。
二、傳統建筑理念分析
(一)天人合一理念
我國傳統建筑文化蘊涵的理念中,“天人合一理念”“有與無的辯證理念”較為典型,其中天人合一是我國傳統哲學思想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可理解為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應符合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對我國傳統古代建筑進行研究,或多或少地可解讀出:人在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后,蘊涵的“無限”憧憬,這正是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人們將天人合一理念應用到建筑中,將“無限”遐想與建筑中有限空間進行融合,創造出一個個氣勢恢宏的建筑。
(二)有與無的辯證理念
有與無理念中,“有”表示建筑實體,而“無”表示建筑內、外部空間。研究我國傳統建筑不難發現,一些建筑雖進行圍合,但卻非常注重空間的開放,即,建筑實體的圍合為“有”,空間的無限為“無”,兩者相互統一。人們在“有”的現實中,追求更高層面上的“無”。
三、傳統建筑空間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一)凸顯對稱特點的運用
對稱是傳統古代建筑最為鮮明的特點,在很多傳統建筑工程的結構或造型上,總能找到平面、直線與點等一些對稱元素,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夠使人感受到人民的智慧,以及傳統古代建筑遵循的規律。例如,故宮不僅考慮古代禮儀內容,而且建筑以中心對稱形式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列,讓人感受到一種氣勢壯闊的整體美、對稱美。傳統建筑文化中的“對稱”給現代建筑工程的設計帶來不小的啟示,現代建筑的“對稱”隨處可見,不僅大氣,而且美觀。
(二)城市微空間的再現
中國古代以“城坊”為城市空間構成的基本單元,每個單元皆有公共微空間來滿足人們生活所需。城市微空間并沒有對具體空間的尺度大小有所限制,而是以公共服務性空間為基本單位來構成整個城市空間的規劃邏輯,其空間特性更加注重空問的利用效率和居民活動的互動參與。“城坊”之制在內容上主要表現為線性的街巷空間和面性的院落空間兩種類型,從城市規劃角度上講,需要以貼近人微尺度的功能性空問出現,滿足當下居民互動和交往的空間需求。保護和延續傳統“微空間”的構成概念,不僅是對地方傳統空間的物質性保護,更多的是延續人們生活的個性方式和對城市的歷史記憶。
(三)建筑美學方面方面的應用
傳統中國建筑設計主要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來體現整體建筑的形式美。我們可以觀察到不論是蘇州園林還是皇家的園林亦或是著名古宅,這種虛實結合的設計手法都深深地融入其中。虛實結合通過對于景物位置的巧妙安排,體現出景物縱橫交錯的形象,在一些園林設計過程中,運用諸多隔景與借景的手法,將景物用花窗、屏風等形式進行人為的切割,使人在游覽期間感受到一種自然的場景切換。在現代建筑設計方面,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也可以積極運用到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現代設計元素位置安排,也可以積極體現虛實結合的設計理念,展現出現代建筑的形式美。
(四)空間布局靈活性的運用
中國傳統建筑注重群組程序與規律,不同空間的布局,也較為巧妙。例如,建筑內部空間使用屏、罩、門等一些方便拆卸、安裝的活動構筑物,可任意劃分、隨時更改。另外,室內、室外空間過渡的庭院自然受到古人的重視,人們常常在庭院中設置花架、種植花卉、樹木、設置假山等,不僅增添生活情趣,而且給人以舒適、安閑、親切之感。
四、結語
城市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是一個失敗的經驗,脫離傳統而盲目創新也是一個失敗的經驗。城市建筑的現代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精神個性,應該不斷以新的視角解讀和沿襲傳統,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該吸取傳統建筑中的優點和精髓,做到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融合,進而促進建筑行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