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 榮松如 于海東

高空俯瞰烏海新貌 石歷增攝
建市40多年的烏海,黃河穿城而過,擁有118平方公里的烏海湖,昔日煤都漸逝,大漠湖城接棒。踏著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代節拍,在新起點上加速轉型的烏海呈現給世人開放、文明、宜居的新形象。
一位上世紀90年代初在烏海工作過的朋友故地重游?!耙郧?,烏海風沙大、干旱無比,樹都是一棵兩棵,哪有成片的,成片的只有白沙灘?!闭驹诒滩ê剖幍臑鹾:?,望著滿城的綠樹,他不禁感慨萬千。
烏海地處烏蘭布和、毛烏素和庫布其三大沙漠交匯處,歷來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綠色和水是當地人們最渴盼的。
長河起雄壩,大漠出平湖。2014年,隨著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及烏海湖的形成,烏海翻開了經濟和城市轉型新的篇章,在50多年圍繞煤炭產業“烏”字作文章的基礎上,終于“?!弊珠_始成為城市發展的依托。
圍繞烏海湖這片“海”,烏海高標準做好環烏海湖規劃,加快濱河景觀帶、沿黃景觀長廊和繞城水系的建設,區域人口和公共服務功能開始向環山環湖集聚。借助烏海湖,旅游文化產業開始發展起來,并逐步走向高端化,每年都要舉行多場大型國際環湖賽事和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等文體活動,“大漠湖城”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烏海湖的面積相當于20個杭州西湖,它集城市、湖泊、高山、沙漠、濕地等景觀為一體,是國內少有的優質旅游資源,發展前景不可限量。以烏海湖為龍頭,烏海最近兩年4A級景區新增了5家,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方興未艾,2017年,該市還在自治區率先躋身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之列。
最為受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就是當地居民。王濟付早年做生意從山東來到烏海后,就留了下來,這些年親身感受了烏海的變化。烏海湖形成后,他抓住時機在湖邊開起了農家樂,不僅自己富了起來,還被社區群眾推舉為黨支部書記。他帶領社區群眾圍繞旅游作文章,形成了吃、住、游產業鏈,社區居民日子越來越好,已超過三分之一居民家里有了小轎車。
據統計,近5年來,烏海市旅游業收入年均增長達到25.8%,且呈現逐年遞增態勢。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293萬人,實現旅游收入63億元,分別增長39%和57%。在文化旅游產業帶動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到41.1%,并且實現了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深度融合。
“大漠湖城”成為烏海城市發展理念創新的有力佐證,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烏海著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和區域服務能力,正全力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城鄉融合先行區、生態環保攻堅區、投資貿易首選區、優教優醫普惠區。
過去人們一談到烏海,就會有“傻大黑粗”的印象。然而,今天走進烏海的工業園區,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更不見濃煙滾滾的場面,看到的卻是一個個整潔的廠區和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站在技術最先進的氫等離子體煤制乙炔設備前,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企業一直在追求綠色發展,不惜投入巨資進行試驗和產業化。
乙炔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該企業建設的氫等離子體煤制乙炔技術開發這一創新項目解決了電石法制乙炔及石灰石開采帶來的“三廢”污染問題,具有工藝短流程、低資源消耗、潔凈高效等特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烏海牢牢守住發展底線,全力推動轉方式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延長資源型產業鏈、創新驅動、節能減排、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相結合。
挖煤賣煤的場景早已成為過去,今天的烏海煤焦化企業不僅全部達到年產百萬噸的生產能力,而且技術裝備水平國內領先,過去生產過程中的焦油、煤氣等副產品全都成了寶貝。
內蒙古廣納煤焦化有限公司是當地產業鏈齊全的大型煤焦化企業,在廠區內,精煤全部存放在大型全封閉倉里,有效防止了露天堆場揚塵污染。企業負責人說,目前已在環保方面累計投入1.6億元,企業的露天開采也實現了無塵化作業。
該企業通過延長產業鏈條,與區域內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前令企業發愁的焦油、粗苯、煤氣等副產品現在每年可為企業帶來1.5億的利潤。綠色發展不僅讓企業“有里子”,更讓企業“有面子”:自己不再是污染源,而是清潔的利稅貢獻者。
烏海遵循綠色發展理念,以創新統領和存量提質,推進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目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普遍都與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全市擁有自治區級科技研發平臺達到27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3家。煤焦和氯堿化工產業經過不斷升級,在規模和技術裝備上都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圍繞打造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海正積極創建國家級氯堿化工研發技術中心。此外,烏海還在積極爭取蒙西煤制天然氣外送通道、鄂爾多斯—安平—滄州輸氣管道延伸接入烏海,以便讓烏海焦炭氣化產生的清潔能源早日外送。
通過產業鏈招商,烏海先后引進20多家裝備制造業企業,經過6年多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開始形成規?;l展趨勢。除此之外,烏海還著力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云計算、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國寶武集團炭材料、泰和玻璃纖維京運通硅材料等項目有的正在抓緊建設,有的已經投產。據統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3%,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同時,烏海內引外聯,搶抓發展機遇。近年來,烏海市同周邊地區互動不斷,合作頻繁,特別是進一步完善了黃河金岸蒙西四盟市區域發展協作機制,達成了近70項合作意向項目,并與銀川、石嘴山、榆林等沿黃城市開展深入合作。
長期以來,烏海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當地的一個痛點。但近年來,隨著全市不斷轉型發展,烏海湖的形成和綠化覆蓋率的大幅增長,特別是自治區持續推動的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有效地改善了烏海地區的環境,2017年全市中心城區優良天數達到268天,比5年前增加了110天。4月2日,自治區再次召開了烏海市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2018年度工作推進會議,這讓烏海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新時代的今天,烏海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踐行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用“烏海行動”全力譜寫“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烏海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