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枝繁葉茂的盛夏七月,是旅游消費市場的旺季,我刊在2018/07(總第235期)策劃了以“文旅融合”為主題的“封面報道”。旅游是文化體驗、認知與分享的重要形式,而文化也需要通過旅游這一載體進行傳承與創新。2018年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被網友稱之為“詩與遠方的浪漫融合”,“封面報道”總結了文旅融合發展中取得的成績,遇到的難題,并探索了陜西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皩n}報道”聚焦“農村舌尖安全”,披露農村食品安全“災區”現象,結合專家建言,從一些省區著力構建鄉村食品安全體系的實踐中,尋找保障鄉村食品安全的新突破。另外,在以“新時代、新西安、新經濟,‘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對話西安新經濟”為主題的第二屆西商大會上,全國頂尖企業家及專家學者代表們暢談感言,“絲路大講堂”摘錄這其中的精彩片段,從而匯聚為加快西安市發展新經濟的新思路和新力量。


文旅融合是文化產品創新、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陜西對外文化開放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我想,未來景區門票價格可能會下降或取消,收入來源要依靠新的文旅融合產品來推動,旅游也將從單一的觀光游走向休閑度假、全域旅游等業態,朝著綜合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更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方向發展。這中間的變革,也將是陜西本土集團涌現或崛起的重大機會。一些線上的公司正加速往線下走,包括一些線上動漫類公司也積極走向線下,通過IP和流量去線下拿地,落地項目,正像文中說的那樣,以文促旅,以旅載文,這將成為一個趨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無論在何時都是民生領域的頭等大事。我國雖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村食品安全現狀卻不容樂觀,有關食品安全報道屢見報端,不斷地刺痛著公眾的神經。過期食品泛濫、假冒偽劣產品橫行、“五毛零食”包圍學校等等……但比這更可怕的是農村人對山寨以及不合格食品的漠視,家中老人對臨期甚至過期食品的熟視無睹,對“三無”、“山寨”產品的包容,都成為農村食品安全問題的重大隱患。除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地頭到餐桌,從廠房到超市,各級政府的主動作為,農村人口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才是保障農村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最近幾期的“改革開放40年·難忘的歷程”,我都有認真研讀,因此感慨頗深。40年對于漫漫歷史長河來講,恐怕只是一瞬,但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現在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政策,放置于40年前的歷史大背景之下,都要突破極大的思想壁壘才能制定下來。作者們的回憶文章使我仿佛親歷了省上和一些單位的重大改革開放實踐活動,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改革開放偉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