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今天,陜西省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開放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面對多方面的挑戰,陜西正努力發揮“一帶一路”核心區和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優勢,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著力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新格局。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5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陜西將以“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發展目標,著力構建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文化旅游中心、絲綢之路金融中心,以開放促發展,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樞紐作用,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追趕超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陜北、關中、陜南競相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參與全球產業鏈布局,積極盤活各自區域內的資源要素,實現三大區域加速協同發展。
榆林市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國家向北開放、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城市。榆林市正充分借助“一帶一路”機遇,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榆林向北與呼包銀聯合,積極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向南積極推進與大西安乃至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向東發揮“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重要功能,擴大與京津冀地區協作,積極融入京津冀經濟圈;向西借助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向西開放的機遇,全方位打造開放發展大平臺。據《榆林市“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綱要》,榆林市將積極拓展對外開放通道,加強與蒙古、俄羅斯以及中亞、中東國家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倡議下內陸開放型經濟先行區。

榆林高新區
而在關中,這五年來寶雞市加快綜合保稅區建設,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抓好石油裝備、機床工具等10個省級外貿出口示范基地建設。此外,寶雞市還將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招商活動,并依托外埠寶雞商業協會,組建一批駐外招商代表處,力爭在工業及產業鏈項目引進上實現新突破。
在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的過程中,陜南板塊正加速崛起。商洛是陜西的東南門戶,目前已經納入國家《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商洛借此平臺,努力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抓住全省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重大機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在空間布局、產業互補、生態建設上加強與西安的聯系。
5年來,不論陜北的延安、榆林,還是陜南的漢中、安康,關中的渭南、咸陽、銅川,都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三秦大地呈現出一派追趕超越,競相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的新氣象。
2018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努力把陜西打造成陸海內外聯動的重要節點、東西雙向互濟的重要門戶。
五年來,西安把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作為大西安建設的價值追求和城市理想,著力提升綜合實力,著力提高國際化水平,成功舉辦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第五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議等活動,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相繼與26個國家的31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我國與絲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許多平臺都在西安,在亞歐合作交流上,西安的樞紐優勢、平臺資源無可比擬。
作為亞歐大陸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樞紐地位,使得他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2013年11月28日,陜西省首趟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正式開行。 “長安號”向西開行“西安—阿拉木圖”中亞班列,向東開行“西安—青島港”海鐵聯運班列,成為貫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這一黃金干線的重要樞紐和關鍵節點。隨后,中歐班列的開行,構建出連接中亞、歐洲地區的黃金物流通道。2017年11月10日,全國首列北歐地區往返中國的國際聯運鐵路線——芬蘭科沃拉—西安順利開行,為西安實現2018年全年中歐、中亞班列開行1000列的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陜西加快建設和完善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國家高鐵網,打造連接絲路的國際高鐵港,建設面向全球的數據流信息港、國際信息樞紐。
發展外向型經濟,對于不靠海、不沿邊的西安來說,鐵路是最實惠通道,航空則是最佳捷徑。加強鐵路運力、加速開拓航線,建設西安內陸港,西安才能成為真正的國際樞紐城市。
在國際航空方面,截至2017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開通了包括阿拉木圖、莫斯科、羅馬、布拉格等14個國家的26個城市。西安咸陽機場去年共運送旅客4186萬人次,13.1%的客運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區內貨運總量超過260萬噸,航空貨運量近26萬噸,11.2%的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二。
未來,西安將在客運方面對標美國亞特蘭大,到2020年,國際航線突破75條,遠期規劃1.5億人次;貨運方面打造“中國孟菲斯”,近期貨運量達到100萬噸,2022年貨運量達到200萬噸。同時推動空港、陸港“雙港聯動”,構建海陸空多式聯運體系,努力建設中國最大內陸港和國家級臨空示范區,打造國際航空樞紐。
今年3月,陜西發布了《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2018年行動計劃》,提出:著力構建交通商貿物流中心,著力構建國際產能合作中心,著力構建科技教育中心,著力構建國際文化旅游中心,著力構建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同時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組織協調。
構建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以軌道交通和航空為引領,推動樞紐型交通和綜合性交通網絡建設,加快國家高速公路、國鐵干線、“米”字形高鐵網、關中城際鐵路網、大西安城市軌道交通和西安咸陽機場三期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綜合交通樞紐,形成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高效便捷的立體大通道。建設現代商貿高地,高水平打造自貿試驗區,強化制度創新,推進差異化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心培育創新案例,創造陜西特色經驗。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優化物流節點空間布局,全面提升物流通道能效,加快推進“三網三港”核心骨干物流體系建設。
構建國際產能合作中心——加快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持續推廣“兩國雙園”模式,重點推進中俄絲路創新園、中哈元首蘋果友誼園建設。支持優勢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發揮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輕紡建材、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等產業優勢,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加強產業對接與合作,延伸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加強戰略對接與產業銜接合作,向西加強與中亞、歐洲等國家的陸路連接,通過合作設立國際產業合作聚集區,拓展新興市場,鞏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戰略支點地位。
構建科技教育中心——強化科技領域合作,推動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與國外創新機構合作設立創新合作平臺,開展跨國聯合研發和技術轉移。發揮“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交流平臺作用,在沿線國家建設一批農業科技培訓交流中心,在楊凌建設“一帶一路”職業農業培訓中心,助推開展農業科技雙多邊合作。深化國際教育合作,持續推動落實與教育部簽署的“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議定事項,進一步擴大全省教育對外開放,扎實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合作平臺建設,打造絲路職業教育基地。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構建國際文化旅游中心——擴大人文交流合作,夯實各類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平臺,通過辦好重要論壇、重點節慶、重大展會等系列活動,傳遞陜西聲音,講好陜西故事,展示陜西新形象……深化國際旅游合作,將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打造成重要的絲綢之路主題國際展會,擴大陜西旅游國際影響力。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宣傳陜西,構建陜西旅游海外宣傳推介網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支持西安、韓城創建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支持寶雞、漢中、韓城等3市14縣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打造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黃河旅游帶、紅色旅游系列景區等“四大旅游高地”。
構建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強化頂層設計,圍繞絲路金融中心定位,編制《絲路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建立絲路金融中心建設推進機制。加大外資機構引進力度,推動相關外資法人銀行業機構來陜交流,爭取有意向的銀行入駐陜西。爭取境內外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功能性總部入駐陜西,加快機構、人才聚集。力爭民營銀行、合資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年內批籌。拓展金融業務,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境資金結算功能建設,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深化金融創新。創新國際化融資模式,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和絲路基金、中非基金等在開展境外重大項目投資方面加強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從“長安號”第一次開通,到預期的今年中亞、中歐班列開行1000列,這不僅是陜西“走出去”“引進來”量的提升,更是陜西開放程度質的飛躍。而陜西著力構建“五個中心”,不僅彰顯了陜西在“一帶一路”中的國際樞紐區位,更是實現“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三大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