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小平
務農重本,國之根本。
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五位一體、相輔相成,深刻揭示了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目標任務和基本路徑。其中,鄉村組織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也是根本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鄉村振興必須突出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以鄉村組織振興帶動和保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堅持和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既要在思想上不動搖、不含糊,又要在實踐中找辦法、找路徑。切實強化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方向,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落地生根,增強對各種歪風邪氣的戰斗性。切實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更好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切實加強對村級各種組織的統一領導,敢于負責、主動作為,教育引導村級其他組織自覺服從黨的領導,支持他們依法依規行使職權,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切實在全面覆蓋、有效覆蓋上下功夫,創新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及時跟進農村經濟社會新變化,加大在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建立黨組織的力度,加大在農民工聚居地建立黨組織的力度,切實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農村的覆蓋面。

黨員義工下田助耕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無數事實表明,一個好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往往好就好在有個好的書記;一個差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往往差就差在缺個好的書記。隨著農民進城務工,大批能人、年輕人走出農村,村黨組織書記難選的問題在全國各地凸顯。著眼于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下大力氣解決村“人難選、無人選”的問題,花心思、“下深水”,在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以及鄉村醫生、鄉村教師和其他鄉賢中尋找人才、使用人才,注重選拔優秀大學生進鄉、村班子,加強村級后備力量儲備。堅持把黨性強、作風好放在首位,決不能拋開政治要求簡單地、籠統地選“能人”“富人”“領頭人”。對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貧困村,要從機關選派優秀干部任“第一書記”。著力抓好教育培訓,在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的同時,深入開展方針政策、形勢任務和法律法規以及群眾工作、領導方法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增強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
鄉村治,百姓安,則國家穩。鄉村治理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是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繞不開的重大課題。可以說,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堅持自治為基,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范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村匪村霸、宗族惡勢力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持從嚴管理,健全和落實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坐班值班、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職盡責、清白干事。



黨員隊伍深入各村助群眾搶收稻谷
農村黨員是黨的農村工作和基層組織建設的主體,是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中堅力量。著力解決隊伍老化、青黃不接等問題,落實政治審查制度,嚴格標準,嚴格培養,嚴格程序,加大在80后、90后青年農民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力度,著力把鄉村各方面優秀人才吸收進黨的組織。總結推廣黨員評星定級、黨員群眾教育培訓講習所等做法,增強教育管理針對性、有效性。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黨性分析、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增強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杜絕隨意化、平淡化、庸俗化,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黨員的作用。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管理黨員,下功夫破解流動黨員管理難題,提高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信息化、精準化水平。穩妥慎重地做好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保持農村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加強對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的關心幫助,送去組織的溫暖。
投入問題不單是錢的問題,也是個政治問題,把錢花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上,是用得其所。著力解決基層工作力量不足、基層組織經費不到位、基層干部報酬待遇不落實、活動場所及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建立農村基層黨建責任清單,明確黨委的主體責任、書記的第一責任、相關部門的直接責任,做到人人有責、人人擔責。縣級黨委要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抓好組織實施;鄉、村黨組織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決不荒掉“責任田”。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完善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及服務設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使之成為服務黨員群眾的主陣地。健全考核評價機制,以述職評議考核為抓手,層層傳導壓力,倒逼責任落實,推動基層黨建責任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