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今年46歲的劉傳健,出生在重慶九龍坡區陶家鎮,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在姐姐眼里,弟弟很聰明,不是那種端著書本死讀書的人,而且成績很好,他尤其喜歡理科。
高中的時候,劉傳健萌發了“開飛機”的想法,爸爸對他說:“太難了。”第一年,因為文化分數差了一點沒考上。
由于劉傳健家在農村,家庭條件并不好,高考后爸爸還讓他去了自己所在的水泥廠,可是上了幾個月的班之后,劉傳健還是想當一名飛行員,于是接著去讀書,想著再試一次。經過努力,第二年,劉傳健的文化分超過錄取線幾十分,順利經空軍招飛參軍入伍。
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酷愛打籃球的劉傳健經常出現在球場上,雖然他個頭不算太高,但反應敏捷,加上戰術靈活多變,所以一直打前鋒的位置。籃球場上,劉傳健有驚人的彈跳力,協調性也非常好,打前鋒位置需要膽子大,敢沖敢闖。每次上籃時,兩三個人都防不住他。
雖然進入了飛行學院,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留下來。劉傳健說,“學員有70%的淘汰率,有時候進來二三十個人,最后可能只有一兩個人能留下來。”成功留下來的學員,也需要每一個科目都拿到5分的滿分,才能成為一名飛行教員,這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劉傳健就是一名全優學員,經過幾年努力,因為飛行技術非常好,加上責任心強,1995年他終于成了一名飛行教官。
2006年從空軍退役后,劉傳健就在川航做了一名飛行員。妻子鄒函是重慶市第二師范學院旅游與服務管理學院的老師,主要教授航空管理。她說,在工作上,丈夫對自己的要求很苛刻,每次飛行,每個動作,他回家后還會不斷總結反思。
劉傳健非常熱愛這個職業,家里的事情都為安全飛行讓路。
在鄒函看來,丈夫是個很自律的人。因為長期飛高原,對飛行員的身體要求很高,劉傳健只要有空每天都堅持跑步、健身等運動。哪怕是出差都帶著運動服。
在飲食方面,因為需要嚴格控制體重,劉傳健特別“克制”。只要對身體體質有影響的就不會吃。他特別愛吃鄒函做的紅燒肉,但因為油膩,他嘗個味道就行了。
擔任川航機長的劉傳健,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特殊的日子:2018年5月14日。這天清晨6點25分,他駕駛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騰空而起,大約7點多,沒有任何征兆,劉傳健只聽到一聲巨響,猛然發現駕駛艙右前方的玻璃爆裂了。
飛機副駕駛徐瑞辰是一名27歲的年輕人,當時就坐在駕駛艙右側,在玻璃爆裂的瞬間,強風把他的半個身體都“吸”了出去。好在他系著安全帶,又被拉了回來。即便如此,事后發現,他的短袖上衣、長褲都被強烈的氣流“撕”碎了。面部被劃傷,腰也扭傷了。劉傳健說,當這么高速的氣流通過一個大窟窿迎面鉆進來,這個風壓會給人造成很大的拉扯傷害。
“當時飛機的時速超過800公里,又在萬米高空,空氣非常稀薄,最嚴重的是,在玻璃爆裂后,駕駛艙內很快發生了失壓,很多物品都飛了起來,很多自動化設備出現故障,噪音非常大,儀表盤也看不清楚。”劉傳健說,失壓同樣會給駕駛員的身體造成很大傷害,首先是耳膜,然后溫度會驟然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人體很快就會被凍傷。
“當時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盡力操縱飛機,安全備降。”自動化設備失靈,給操縱飛機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不過劉傳健說他飛行超過20年,對這條航線也很熟悉。最關鍵的是,對于這種危機情況的緊急處置,在部隊時他就接受過嚴密訓練,正是有了駕駛戰斗機的經歷,才能讓他在危急關頭,能夠冷靜處理這一重大險情。
重慶市某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對處方精簡態度的調查研究…………………………………………………… 張 莎等(10):1408
航班上一位乘客發布長微博說,飛行中飛機頂部傳來一個聲響,“只不過一剎那而已”,機艙驟然變暗,氧氣面罩也脫落下來了,他和其他乘客迅速拉起氧氣面罩罩住面部。這時,大家發現飛機開始失重急速下墜,甚至清晰地看到飛機下方的冰山。不少乘客開始尖叫,覺得“糟了糟了,今天肯定完了,出大事了!”此刻,機艙內行李架上的物品撒落一地。



此外,飛機下墜后乘務員大聲安慰乘客:“請大家相信,我們有能力、有實力安全落地。”這簡直就是災難電影里的情節。
從降落后駕駛艙的受損情況看,控制臺已經被大風吹爛,大量設備損壞。在駕駛艙中,儀表盤被掀開,大量自動駕駛相關的設備失效,只能依靠目視水平儀來進行操作。
事后一位軍事專家說:“這要比處置戰斗機飛掉座艙蓋更難。因為戰斗機飛行員始終佩戴飛行頭盔和氧氣面罩。另外,戰斗機的機動性更強,能夠更快地下降到中低空,減少低溫、低壓、噪聲帶來的傷害。但民航客機下降高度就沒有那么簡單了,通常的下降率最大只有30米/秒。而按照標準程序,一旦座艙失壓,應該保證在較短時間內將巡航高度降低到3048米以下。”
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方向、航向,返航機場的位置呢?當時,劉傳健只能依靠手動操縱,甚至有段時間與地面失去了聯系。好在發生故障后,機組很快向地面發出了“7700”的特殊信號,表示遇到緊急情況,飛機正處于危險狀態,需要幫助。“管制臺會看到它,知道大概的情況,發生了一個怎么樣的問題,鍵盤輸入數字。”同時也會告知附近機場陸地上所有飛行器,都要給它讓行。
幸運的是,當時幾乎無云,能見度非常好,如果伴隨降雨或天氣狀況不好,后果無法預料。就這樣,在機組人員的共同努力下,7時46分,這架遇險航班最終完成了一次驚險的緊急著陸,中途安全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劉傳健憑著臨危不懼和過人的駕駛技能,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整個降落過程前后僅僅20分鐘。專家稱贊川航本次備降創造了中國飛行史上的一個奇跡,這樣的事故僅在電影《薩利機長》里見過。瞬間劉傳健成為刷屏的“網紅”!
這天早上8點多,看到丈夫“空中歷險”的新聞時,鄒函正在千里之外的杭州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導游大賽,并獲得了一等獎。她馬上給劉傳健打電話,顯示正在通話中,一顆懸著的心稍微落了一些:“雖然嚇得我緊張了三分鐘,但電話還能通,那說明他沒什么事。”因為鄒函對航空知識有一定了解,她的不緊張,來自于對丈夫的了解和信心。“再一想老劉技高人心細,肯定沒問題!”
后來劉傳健把電話回了過來,只是說“飛機壞了,現在很忙”。持續關注新聞,鄒函才得知他面臨的是“世界級”的險情。她說,丈夫一向是報喜不報憂的,他怕家里人擔心。
鄒函說,丈夫在生活中非常細致,家里人生日他都記得,時常會帶一些小禮物。但對于工作,劉傳健是時刻做好了準備。鄒函說,丈夫不管在干什么,就算臨時喊他飛,他也可以馬上出門。
鄒函不害怕并不等于不牽掛和惶恐,20多個小時,鄒函處于一種難以描述的混合情緒中,吃不好、睡不好。比賽結束之后,她馬上回到重慶安撫一家子人,接著馬上趕到成都,夫妻倆相見時是一個大大的擁抱,那一刻,鄒函不由淚流滿面。劉傳健也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對于劉傳健與機組一起成功處置險情,鄒函說,感謝所有人的關心和認可,這是一件很大的事,他沉著冷靜處置得當,他是我的驕傲;這也是一件很小的事,他只是去飛了一個航班,履行了一個機長應盡的職責。“或許在別人眼中他是英雄,但在我眼中他就是老公,希望他早點回家。”“那你崇拜他嗎?”記者問。“其實一直都很崇拜!”鄒函笑得像一朵盛開的花。
很快,美國等國際主流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詳盡報道。將劉傳健譽為中國版“薩利機長”!其中,英國《每日郵報》更是在報道中為劉傳健點贊,稱從32000英尺的高空執行這些操作非常“不可思議”,并大贊“飛行員是英雄”!
而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曾發生過一起類似川航3U 8633的飛行事故,那就是1990年6月10日的英國航空5390航班。英航5390,當時全靠一位乘務員抱住了機長的腳,同樣是駕駛艙玻璃破裂,當時英航5390飛行高度為5千米左右,只有本次川航8633的一半。但由于當時駕駛員并沒有扣好安全帶,英航5390正機長直接被卷出了駕駛艙,幸好腳部卡在駕駛盤上,才未被吸走。
劉傳健的父母早些年已經去世,如今兩口子和鄒函的父母住在一起。說起劉傳健的性格,岳父鄒文生說了三點:嚴謹、自律和責任心。
不過在女兒面前,劉傳健這種嚴謹得近乎刻板的一面卻無影無蹤。只要在家里,他都要給2歲的女兒喂飯,晚上會給她讀繪本、講故事。女兒特別喜歡這個機長爸爸。
“他也是個比較幽默的人。”比如,有時候鄒函開玩笑說丈夫工作忙、壓力大,頭發少了。劉傳健則風趣地說:“掉頭發是因為在天上飛,風太大了。”讓太太忍俊不禁。
對于網友說“給機組什么樣的獎勵都不過分”,鄒函頭腦很清醒,她用了《薩利機長》中的一句名言來回答:“作為家屬,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當英雄,我也不想要什么獎勵。只希望再不要發生這種事,希望所有航班都能平安起飛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