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紅,林衛英
(臺州恩澤醫療(集團)路橋醫院內科,浙江 臺州 318050)
重癥醫學科患者病情復雜且嚴重,住院期間長期臥床,身體免疫功能、口腔自凈功能等嚴重下降[1],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嚴重者會引發其他呼吸器官感染,造成呼吸器官衰竭甚至加重患者病情[2]。我國醫院常采用常規呼吸道護理,包括輔助患者吸痰、翻身、呼吸道濕化以及止痛護理等[3]。我院對重癥醫學科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采用氣道量化評估,根據量化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有目的的護理,效果顯著。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患者105例,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有其他其他嚴重疾病如肺結核等、入重癥醫學科前呼吸道已感染者;其中顱腦手術患者35例,腦出血患者24例,心臟病手術患者22例,腸癌患者24例,均接受氣管內插管或呼吸機輔助護理。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n=53)。對照組中男25例、女27例,年齡30~75歲,平均48.6±7.9歲;觀察組男26例、女27例,年齡32~77歲,平均47.2±7.8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呼吸道護理,觀察組采用氣道量化評估進行呼吸道護理;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知情同意。
1.2 氣道量化評估 呼吸道護理建立呼吸道管理小組,對小組護理人員進行有關氣道量化評估的培訓,全面掌握量化評估后,對患者氣道護理的一系列內容進行量化評估,對所需識別及評估的內容設立相應的分值,根據總評分對患者氣道護理進行對應處理(見表1、表2)。

表1 氣道護理量化評估內容

表2 氣道護理干預表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監護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觀察2組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氣胸及呼吸道黏膜損傷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觀察組出現肺部感染2例、氣胸3例、呼吸道黏膜損傷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3.20%;對照組肺部感染7例、氣胸6例、呼吸道黏膜損傷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4.61%;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9,P=0.032)。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情況比較
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重癥患者常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癥狀,呼吸系統處于極為脆弱的狀態,極易出現呼吸道感染甚至出現與呼吸系統相關的并發癥[4-5]。氣道量化評估是對氣道管理的一系列內容進行相關的量化評分。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氣道量化評估內容的培訓,使護理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氣道護理量化評估有關內容以及護理模式,培訓合格后根據量化評估結果對重癥醫學科患者進行有目的的護理[6-7]。但是當前在國內外還沒有實施完整系統的氣道量化評估模式,且缺乏相關研究。
本研究采用氣道護理量化評估對重癥醫學科患者進行呼吸道管理,通過對重癥患者呼吸道的一系列內容進行評估后再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使得護理工作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結果顯示:實施氣道護理量化評估進行護理的觀察組較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效果好,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筆者分析可能是護理人員通過護理量化評估進一步了解了患者痰液的粘稠度等情況,確保患者能及時排痰保持通氣順暢;能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的氣道反應做出及時的護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現連續嗆咳現象;通過實施護理量化評估,護理人員對患者狀況更加了解,且能根據評分結果及時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提高[8]。所以,氣道護理量化評估對重癥醫學科患者呼吸道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提高護理療效,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且增強了護理人員對患者氣道護理的主動性,護理系統更加完善,為護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