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9日文章,當中國一座工廠城市尋求變革時會發生什么?沿著電子巨頭富士康開辦的最大工廠之一的一條道路,有一座寺廟、一個籃球場和一名金姓男子經營的臺球館。夏日午餐時分,幾個人在這里打麻將,其他人聚在塑料桌旁吸煙喝茶。但幾張臺球桌——金的主要收入來源——旁卻空無一人。金說:“再沒人來了”。這是因為能負擔得起在深圳這片街區生活的富士康工人越來越少。
深圳是助推中國經濟崛起的主要城市之一。如今,這座城市正尋求實現又一次向高科技中心的轉變,成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版硅谷。為此,該市的老舊單元房正被轉變為時髦的現代住宅樓,以吸引越來越多中產和有抱負的年輕人才。平均月租已從100美元漲至250美元或以上。許多工人離開,去到離深圳更遠的地方,甚至放棄曾被視為香餑餑的工作返回老家。
這是一種新舊之爭,折射出正在全中國各地發生的更廣泛變化。好工作越來越聚集于城市。同時,租金和房價也在迅速上漲。妻子在深圳一座新近重新裝修的大樓一層開面館的崔姓男子說,“我們開玩笑說這幢樓以前住滿工人,如今入住的都是養寵物的人。”他說新居民對面館不感興趣,他們有足夠的錢從更時尚的飯館訂餐。
1980年深圳成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工廠和工人迅速涌入。如今該市人口已接近2000萬。以前,700萬工廠工人主要居住在上世紀90年代冒出的城中村。如今,這些地方已成為開發商的首要目標——他們正尋求為收入更高的科技人才提供住所?!斑@座城市(如今)希望吸引高層次人才而非農民工”,近來離開深圳的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鮑爾丁如是說。如今該市已開啟更多此類重新開發項目。
在一幢重新裝修的大樓前廳,幾名年輕人正敲擊筆記本鍵盤。樓上月租金300美元的單元房內,一對夫妻剛搬進來,妻子正與兩只貓嬉戲。她每天需花近兩小時到香港某學院學習市場營銷。夫妻倆對深圳都還陌生,尚未找到最喜歡的餐館。▲
(作者阿曼達·埃里克森,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