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梅
摘 要:提升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最基本的要求。讀與寫同步發展是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以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科學提升為目標,開展讀寫聯動模式,將對材料的閱讀和理解作為基礎,然后拓展至寫作之中,從而實現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在小學語文教學“讀寫聯動”實踐中的感受,談一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讀寫聯動;語文核心素養
閱讀教學中采取讀寫聯動的模式,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背景下,教師將以往注重字、詞、句、段逐層推進的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在一起,以往割裂的不同方面能力訓練合二為一。將語文的遷移和創新作為授課的主要目標,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這對于學生的人生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就閱讀教學中“讀寫聯動”模式實踐談一下感受。
一、讀寫聯動的內涵
讀寫聯動指的是在閱讀教學中將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訓練進行結合,在閱讀的關鍵點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從而實現讀與寫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教學策略。我國語文教學中一直都有著以讀帶寫、借寫促讀的良好傳承,注重讀與寫的互相轉化與遷移,是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這樣說,讀寫聯動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
二、“讀寫聯動”模式的幾個關鍵點
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讀寫聯動模式,必須做好以下幾個關鍵點。首先是要讓學生領悟“如何寫”。讀寫聯動的特點是“以讀為根,以寫為桿,以根養桿,和諧發展”。其中“以讀為根、以根養桿”是強調閱讀的基礎性作用,只有讀懂了,才知道如何寫。其次是要讓學生明白寫什么。現階段的讀寫聯動主要是采取“補寫、續寫、假想”等形式進行訓練,如關注外貌或性格?故事的結局是向喜劇發展還是悲劇發展?只有準確掌握這些,才能著手進行構思和寫作。最后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學生在讀寫聯動課中的習作帶有明顯的主觀性,不能像評價客觀題那樣以明確的對和錯來進行判斷。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寫,是沒有讀懂篇章,還是對人物性格有不同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對閱讀篇章進行深入的精讀,并進行主動性的思考,以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閱讀教學“讀寫聯動”模式的開展實踐
在實踐讀寫聯動模式的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時刻關注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其本質都是為了追求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生而言,能夠準確理解閱讀材料中出現生字、生詞并加以運用,才能夠為理解作者在閱讀材料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會將對基礎知識的訓練作為前提,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詞匯量的積累,也有助于減少學生閱讀時的困難,為下一步寫作能力的訓練打下基礎。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來加深對文本的印象,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感悟文章描寫的意境,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在注重閱讀能力提升上的讀寫聯動才能真正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以學生感興趣的文本作為閱讀材料
小學生處于人生中想象力最為豐富的階段,對于事物的模仿力也最強。為了提高讀寫聯動教學的效果,我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在備課時會挑選那些容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也符合他們寫作訓練能力的篇章。在授課時,我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例句仿寫或者例段仿寫相結合的方式,先讓他們自己通過閱讀來找出例子所具有的特點,然后引導他們進行仿寫。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部編本教材一年級下冊識字《動物兒歌》時,我讓學生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引導他們發現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里干什么”這樣的結構組成,最后進行仿寫,學生在此基礎上創編了《動物兒歌》《蔬菜兒歌》等,雖然寫出來的習作五花八門,但都充滿了難得的童心之趣。
(三)循序漸進,講究慢工出細活
絕大多數家長都認為語文是最難的一科,就算是許多擁有高學歷的家長也對孩子語文成績的提升一籌莫展。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是對基礎能力要求最高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格外注重對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提升。在低段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強求他們立刻就能“讀得透、寫得好”,而是要力爭實現每一次訓練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基礎被打磨得非常堅實,學起寫作來也自然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讀寫聯動”的實現是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努力目標,也是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我們一定要加強理論研究,勇于實踐,使其能夠幫助我們語文教學譜寫更精彩的華章。
參考文獻:
[1]姚嗣芳,王衛全,劉青,等.整合資源讀寫聯動,落實語用能力培養:成師附小語文嵌入式大單元教學讀寫聯動的研究實踐[J].教育科學論壇,2017(31):14-16.
[2]張喜妹.當閱讀和寫話邂逅于繪本:繪本“讀寫聯動”,提高低段學生寫話能力的探索[J].語文知識,2016(16):88-90.
[3]劉淑軍.小學循環寫作:讀寫聯動的“火箭助推器”[J].學周刊,2015(21):14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