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滿世
針對當下中小學施行課程的實際情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剔除死記硬背、填鴨式的學習方法,重點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通過自主學習,夯實學生自我搜集及處理信息等相關能力,促進師生交流。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基于學生已經擁有的生活經驗、現有的知識體系乃至身心發育特點,豐富課堂方式,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展開數學教學。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升華學生的應用意識,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精彩紛呈的數學第二課堂就是培育應用數學知識及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所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應該拘泥于課堂,而是要深入學生生活,針對性地創設各類實踐活動,彰顯活動的魅力與價值。比如,在教授學生掌握計算圓柱、長方體表面積之后,即可結合耳熟能詳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懂得合理運用相關數學知識。再比如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圓柱的體積”,可要求學生求出學校內樹木的體積;在教學“比例尺”時,可引導學生在測量樓高、樹高時,通過測量影子的長度得出具體的答案。對于學生而言,上述實踐活動不僅符合實際情況,而且具有一定趣味性,有利于使學生保持飽滿的情緒,使抽象的課本知識更加生活化,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懂得聯系實際生活。總之,這對于開展課堂教學大有裨益。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除了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體系之外,為了鞏固他們學習尤其是領悟數學知識的能力,還必須立足實踐,通過實踐讓他們意識到生活就是數學。
1.合理改編練習題,促進練習題的“生活化”。為了讓學生真正獲取數學知識,非常有必要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編寫更富生活氣息的練習題,這樣有利于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可通過傳遞如下信息講授“數的讀寫”及相關知識。
(1)袁隆平先生于20世紀初,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喜獲500萬獎學金。
(2)國內科學家早在2005年,就測出高度達8844.47米的珠穆朗瑪峰為世界最高峰。
(3)體重達124000千克的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
(4)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其總容量高達393億立方米。
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了解信息所陳述的相關內容,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練習數的轉換。通過此法,一方面進一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又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新學內容。可結合如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與相遇有關的知識。從蘭州至156千米外的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兩輛旅游車前后間隔30分鐘,分別以每小時50千米、71千米的速度從相反的方向相向行使,問兩車在什么時間會相遇。通過設置上述題目,形成了一個情景,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大腦思維解決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意識到原來數學知識也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各類難題。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要靈活結合生活及新教材中的范例,提升駕馭教材的能力。筆者在教授與“軸對稱圖形”有關的知識時,就很用心地引導學生認識輪胎、玻璃等常見的軸對稱圖形,通過觀察發現上述各種圖形的對稱軸數量。再比如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一些存折,同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析利息稅稅率,通過這一系統過程,讓學生對利息、利息稅及相關概念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在實踐中,對“存款”及相關知識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積極創設“學以致用”的機會,簡而言之,即通過營造數學無處不在的氛圍,讓學生得以懂得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疑難雜癥”。比如,針對已經或者正在學習統計知識的學生,則要求他們以數據的方式表示在校學生的實際人數,甚至社區人口等等,并繪制成更具明確性、詳細性的統計圖表。而在整個制作圖表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統計、調查等步驟,進一步感受到原來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分析、繪圖、運算、交際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學生日后成長所需的能力。
三、有機結合其他課程,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實踐能力
融合其他學科的內容,這一點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在學校教育中,一方面要敢于突破傳統的學科本位思想,另一方面要充分體現學習綜合性。緊握“大教育觀”,審時度勢,充分抓住所有適宜的機會,提升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懂得舉一反三,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
在品德和社會課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預先觀察地圖,并在此基礎上,傳授與比例尺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懂得求出兩地的距離;在自然課中,可以讓學生觀察、分析“溫度計”的刻度,在此過程中,認識到“0”的作用,比如表示數位、占位、界限等等。而通過“透視”教學法,展開關于美術課程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形成空間感,提升幾何作圖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此類學習法,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各學科間不僅沒有森嚴的界限,還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偏科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鍛造高品質的學習能力。
總結全文,在開展日常數學教學工作時,一方面要做到合理把控課堂,充分發揮這一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為了切實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就必須致力于構建最佳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讓他們在學習中,意識到學好數學是一件重要的事,在實際生活中,也懂得靈活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