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軼
摘 要:思維能力代表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嚴密的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是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學習科學課程主要是以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為主,引導學生對科學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并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實驗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法,而對比實驗在高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占據了主要地位。那么,教師又該怎樣利用對比實驗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呢?從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材出發,以案例為輔,探究了三個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對比試驗;思維;嚴密性
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設定一個對照組和一個實驗組,觀察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得出結論。利用對比實驗,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到實驗對象的變化條件和變化規律。思維的嚴密性是指可以對思維對象進行全面、深刻、完整的思考。小學生在思維廣度和深度上不能與成年人同日而語,因此,他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正確引導。這對他們以后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我們都知道,每個學科有每個學科的特點,但是,所有學科的共同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我們要通過這些對比實驗為學生創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親自發掘科學的奧秘。從實驗準備到實驗總結,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嚴密思考、合作討論。學生在實驗中親自動手,全面考慮實驗細節,再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因此,教師可在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做好實驗準備,課前多提出發散性問題
對比實驗課不是讓教師把器材準備好就天下太平了,而是每一次都需要老師親力親為。精心準備材料是做好對比實驗的第一大任務。對比實驗需要教師控制好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因素,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盡管有時候教師做好了準備,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階段也有可能忽視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階段需要考慮全面,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出的問題越多就說明思維越廣、越嚴密。例如:在《種子的發芽》的對比實驗中,教師如果只提出“影響種子發芽有哪些因素?”這種直接的問題,就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其思考,“什么是種子?”“什么才算是發芽?”“不同時節的種子發芽會不會有所不同?”等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問題,分組討論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學生對研究課題的了解越深入就說明對研究問題的理解越深刻,思維廣度會更寬,也會更加嚴密。
二、實驗中多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如何利用對比實驗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不同的教學設計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新課程下的小學科學課程提倡“在做中學,在動手中進行思考”,這對于學生發展嚴密的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控制好變量是對比實驗成功的關鍵所在,如何控制和協調好實驗中的各種因素無疑是重難點。教師盡量多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對實驗課題的理解更加清晰,思維也就不會固化。科學需要實踐,實踐才能得出真理。例如:在《影子的觀察》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影子的形成條件,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給學生初步解釋影子產生的過程。做實驗之前,教師讓學生親自挑選遮光物體,并初步猜想不同形狀的物體的影子之間有什么不同,思考影響影子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控制光源和遮光物體得到數據,一一驗證之前的猜想。教師可以由實驗聯系到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學生講解影子在生活中對我們的影響,并讓學生發散思維,發表自己的想法。由此,學生的思維深度就會有所加強。
三、讓學生在實驗結果中自己尋找答案
對比實驗的驗證對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鍛煉。學生在實際操作實驗之后,所得結果是否與自己一開始猜想一致?對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的分析要以小組討論為主,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為輔。實驗總結是對實驗過程的回味,也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這一階段,師生間要加強交流和互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成長。教師總結經驗和教訓,加強知識的縱向和橫向之間的聯系,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也大有裨益。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實驗。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我們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不重視每次的實驗總結,可能就得不到應有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影子下的物體》實驗中,通過實驗我們得到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的溫度高的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分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許多學生就會想到,黑色物體只是在陽光下的吸熱能力強,如果不在陽光下,它和白色物體是一樣的。由此看出,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縝密。
總之,小學科學對學生思維嚴密性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學生思維的嚴密性的培養作為我們科學教學的出發點,需要教師重視對比實驗的各個環節,采用開放性課堂,加強交流。引導學生課前積極提出問題,課中動手操作,課后認真總結。只有做到環環相扣,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孟鑒.中年級科學教學中的對比試驗[J].讀寫算(教研版),2015(2):158.
[2]張陽.通過有效對比打造高效課堂:淺談對比教學法在課堂教學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19):85-8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