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其強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為了能夠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數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課后作業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較為落后,導致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往往無法保質保量完成數學作業任務,這就需要重點培養少數民族學生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采用更加科學的習慣培養對策,幫助學生樹立爭取的學習觀,逐漸養成良好的作業完成習慣。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自覺完成作業;方法和對策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廣人稀,學生的自由性也相對較大,很多學生在放學過后通常是以玩為主,導致數學作業完成質量相對偏低。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甚至會決定著一個人的一生。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從教育本身來說,教師實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培養學生自覺完成任務的習慣,不僅能夠完善學習策略,同時也能夠豐富少數民族學生的創造力以及創新精神,這樣即可保障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要培養學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筆者認為,少數民族學生培養自覺完成作業的方法如下:
一、培養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
對于少數民族小學數學教育來說,由于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終結性評價方法限制了小學數學作業上的創新,家庭作業也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導致作業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更加開放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完成作業,讓學生的內心產生寫作業的動力。通過調查可知,很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完成作業,主要是對數學知識不感興趣,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在做作業中更加自覺。
傳統數學作業都是統一形式,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差異,所以對部分作業習題不感興趣情有可原。所以,筆者建議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知識內容,如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學習完畢之后,計算類往往需要展開大量的練習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通常都會采用題海戰術。為了能夠讓學生加強對數學作業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數學作業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口算題、計算題等內容,這樣學生可以憑借自身喜好挑選習題,當然,為了避免學生所選習題過于簡單,需要教師給出范圍或羅列出50道算術題,讓學生挑選20道題進行選擇計算。這樣學生在選題中就形成了初步運算和分析,也可以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二、分層作業法,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數學能力
對于數學教學教學來說,課堂教育是學習新知識、鞏固課堂效果,而課后練習往往是彌補課堂上的不足,取長補短,這就需要挑選更具代表性的作業習題。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很多學生家長都會到大城市務工,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從而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就包括做作業。很多學困生學習成績也是中下等或下等,如果采用統一式家庭作業,這部分學生不僅不會做,往往也會變成學習壓力,對數學作業愈加厭煩。反之,很多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對統一式家庭作業缺乏興趣,感覺沒有任何的挑戰性。所以就出現了“吃不消”和“吃不飽”的現象。這就需要采用分層作業法,將數學作業難度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面,針對不同層次學生下發不同的作業任務。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當中,由于學生之前接觸的都是整數計算,對于小數計算比較陌生,但作為一個相對較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往往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理解速度較快,而學困生由于之前的基礎知識不牢固而無法提高自身的小數運算能力。因此,在留作業時,教師可以針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作業劃分三個等級:
優秀級:21.3686+1.11253;
中等級:56.36+25.33;
學困級:2.35+1.3。
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等級,針對性給學生留作業,只要學生稍加動腦即可完成家庭作業,這樣才能夠發揮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來說,學困生在做作業過程中往往因為對作業內容無法理解而對作業失去興趣,其實每個學生都想完成家庭作業,想被家長和教師鼓勵。而通過分層作業法,學困生往往稍加努力即可完成作業,從而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逐漸認識到自己也能做好數學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困生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形成良性循環,逐漸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
三、改變作業書寫形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數學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加強數學知識的綜合利用,從而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而這種意識往往是少數民族學生所欠缺的。過去的作業形式往往是教師決定,墨守成規,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也是處于服從的狀態下。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很難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嚴重影響學生做作業的自覺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
所以,需要改變傳統作業書寫形式,由學生自主決定作業本的使用方法,筆者建議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格式,如在“梯形”知識作業當中,可以讓學生在作業上增加一些點綴、畫、描、貼、剪等多種方法,從而提高作業本的美觀性,學生也可以對梯形幾何圖形進行分解,這樣即可激發學生對做作業的積極性。當然,學生對作業內容和作業本進行創新當中,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多感官協調能力。也可以采用生活式作業,如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梯形的物品,并測量計算。這些都是幫助學生養成自覺完成作業良好習慣的方法。
綜上所述,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數學作業作為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一環,這就需要創新數學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從而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高蓓.小學數學教學中自覺學習習慣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1):178.
[2]原有華.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策略與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3):13.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