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述寶
摘 要: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學,地處縣城南郊,有1300多學生。住宿學生903人,其中年齡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大多數(shù)來自農村。單親家庭孩子和困難戶家庭孩子比較多。2013年辦學后,學校制定了“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保護自己”“掌握生活的基本常識,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掌握生疏的文化知識”的寄宿生生活培養(yǎng)目標。一直從事學生住宿管理工作,感觸很深。現(xiàn)就小學生的生活管理與指導談一些認識與做法。
關鍵詞:寄宿制;教育;管理
一、精心安排,健全組織,抓管理
我校生活指導組共有32名教師,主要任務是管理903名學生的住宿、就餐、晚間活動。這一塊工作面廣量大,安全責任大,管理難度高。因此,學校設立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小組,形成了“校長—分管領導—總務主任—生活指導組組長—生活指導老師”的分層管理模式,明確各層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做到責任明確。每學期開學前,我協(xié)同學校主管領導,精心謀劃,周密安排,尤其是宿舍值班,先進行人員搭配,然后分6個小組,每組4名教師,每組有1名小組長,負責管理2幢8層宿舍樓的學生午休和晚睡,形成“分組管理,分層管理,分室管理”的內部管理模式。學生就餐和晚間活動,采取班級管理的形式,每班安排1名班主任。組織管理本班學生就餐和晚間活動。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其次要參與。和學生一起就餐、活動。指導學生文明就餐,教育學生不挑食,節(jié)約飯菜。豐富我校的餐飲文化內容。實施我校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重教育
1.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營造的愛心氛圍非常重要,寄宿生一旦離開父母容易造成孤立、心理煩躁、缺乏愛心等性格。作為學校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寄宿生的管理。首先安排一些耐心、細致、責任感強,有一定經驗的人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其次應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要經常過問、及時檢查,對寄宿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第三要想方設法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為學生食宿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吃得習慣,住得安心。
在宿舍管理中,我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內務整理、講究衛(wèi)生、愛護公物、節(jié)約用水用電、文明用廁、文明言行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掌握生活的基本常識,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使教師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每一位學生。通過教師的說教,樓道文化的熏陶,現(xiàn)在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充實了學校寢室文化的內涵。
2.為了消除學生遠離家庭、父母的焦慮之心,學校把辦好食堂,讓學生吃飽、吃好作為工作的重點。學校本著“服務的宗旨,視學生為上帝以保證學生吃得開心”出發(fā),多動腦筋,做到飯菜既要營養(yǎng)衛(wèi)生,品種多樣,又經濟實惠。現(xiàn)在,我校的食堂辦得紅紅火火,“南關小學的伙食好”“南關小學的學生吃得好”,得到上級組織部門肯定和學生家長普遍認可。
在學生就餐管理中,我們教育學生要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打飯要排隊,不擠隊,不加隊;上下樓梯要注意安全。指導低年級學生如何洗刷碗筷,如何使用就餐桌椅、在飯后擦洗飯桌。久而久之,學生講究飲食衛(wèi)生、文明用餐的習慣養(yǎng)成了。學校餐飲文化的特色逐漸得到了彰顯。
3.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學校—食堂—寢室”簡單枯燥的生活方式,除了學習就是吃飯睡覺,一個星期下來孩子們感覺憋悶,導致他們在校不能安心,總想回家看看電視,改換生活口味。因此,學校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晚間活動。屆時,一部分學生在閱覽室進行閱覽,一部分學生可以在多功能報告廳看電視,一部分學生還可以在操場參加體育活動。
在學生晚間活動中,我們教育學生要遠離一些黃色信息,教給學生正確閱讀課外書籍的方法,帶領學生參加各類操場體育活動。這樣,師生的體質增強了,良好的師生體魄形成了,學生享受到了課堂中享受不到的輕松與快樂。
三、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重防范
校園的安寧是我們每一位生活指導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使學生在校園里舒心,家長在家中放心。針對我校寄宿生在校時間長,小學生愛玩好動、自控能力差的特點,我們從時間、空間上,安排不留死角,不留空隙。學校領導實行代班制。做到“時時有人管,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加大防范力度,加強防范人力,補充技防設備設施。努力保障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天平安與健康。
四、搞好服務,重實效
教育就是服務的觀點,已經越來越被人們認同、接受。生活服務更應無微不至,但服務并不等于“保姆式”的全部包攬,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疊被、洗衣、整理內務的生活本領,更要培養(yǎng)他們以后生存發(fā)展的自主意識、自理能力。能力培養(yǎng)是服務的目的。
創(chuàng)設和諧文明的生活環(huán)境,打造富有人性化的服務,采用精細化的管理,讓學生學會管理時間,學會生活自理,學會面對困難和挫折,學會與人相處,做一個有時間觀念、能獨立思考問題、人品誠信、自強不息的人是我們南關人長期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方懷勝.中小學生的學校適應及教師的指導[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3).
[2]吳拉,朱麗莎.淺析當前寄宿制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