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韋韋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個人的今天”,徐和誼說自己是40年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親歷者、參與者,也是守望者。
個人命運的故事,也是社會、時代命運的故事。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這些影響著他的命運,同時也給了他改變命運的機會,“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個人的今天”,徐和誼說自己是40年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親歷者、參與者,也是守望者。
改革開放成就了徐和誼,同樣他也在回饋時代:他創造“北汽速度”,使北汽集團成為中國及全球汽車界增長率最快的汽車集團之一;他扛起中國汽車民族自主品牌的旗幟,帶領北汽自主品牌砥礪前行;他推動北汽與戴姆勒等世界知名車企合作,為中國車企國際化積累寶貴經驗;又是他帶領北汽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讓中國汽車趕超世界汽車強國 “換道超車”成為可能……
“思變者通,求新者勝”,徐和誼帶領下的北汽集團用行動不斷驗證這一點。時下,北汽這個北京的“金字招牌”“第一支柱”又一次走到了改革的重要關口。面對國企改革,徐和誼堅定表示,要把國企改革進行到底,要將改革紅利最大化。
40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正式開啟,中國全面走上了時代的拐點。
徐和誼也是在這一年迎來人生拐點。他參加了高考,并順利考入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學生。
“我們這代人既是幸運兒,也是付出的一代。”徐和誼說,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工作幾乎占據了他所有的時間,“很多人問我喜歡什么?最近看什么電影?我很少看電影,能看一次電影對我是最大的享受了。看電視的機會也不多,有一點時間看電視,還是看新聞。”
那一代人講奉獻,講艱苦奮斗。他們中很多人在改革開放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其作為在后來的歲月中顯現出來。
改革開放帶來了巨大變化,中國開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大學畢業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徐和誼明顯感受到了轉軌帶來的沖擊,“那個時候雖然年輕,但是感覺特別不適應,全是新的事物,都是過去沒有經歷過的,始終處在一種變化的過程中。”徐和誼說,40年自己在不斷變化中適應變化。
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一路向前,既改變了中國,也改寫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化進程也在其中被改寫。
中國汽車工業在40年里走向全面開放的汽車市場中,以對外合資合作、引進技術作為重點發展戰略,通過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競爭,提高了整體實力。
北汽集團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國際化的受益者。徐和誼功不可沒。
2002年,徐和誼離開政府,轉戰企業,出任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同時兼北京現代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由他推動的北京現代項目,創造了從雙方正式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僅用371天、到第一輛轎車下線僅用436天這3項中國汽車工業合資合作新的紀錄。北京現代實現當年籌建、當年出車,并僅用了63個月便實現累計產銷汽車100萬輛的中國汽車行業最快速度。
2010年12月31日 北汽自主品牌2.3T汽油機一次點火成功
2006年10月起,徐和誼開始擔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他主導了“北戴合”項目,使北汽股份公司得以引入戴姆勒汽車作為戰略投資人,實現了對北京奔馳的合并報表,并無償獲得了奔馳E級車平臺。北汽與戴姆勒的合作至今被視為中國汽車工業合資合作的典范。
回望北汽集團乃至中國汽車行業的來時路,徐和誼說,沒有改革開放,沒有與國際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不可能取得今日的成就。通過國際合作不僅加速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成長速度,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在與世界一流企業、品牌、市場合作過程中還革新了理念、技術,提升了管理經驗。
國際化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走進去”。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給北汽集團“國際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北汽加快推進國際化步伐,展開了以中國云南瑞麗、南非、墨西哥、伊朗、埃及等地為戰略基地的布局,以推動企業全產業鏈輸出,加速自身創新轉型。
北汽集團初步實現了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升級嬗變,在全球設立了7大研發中心,在80多個國家建立了超過200家的銷售服務網絡,2017年全年整車出口同比增長27.5%。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向國際社會再次發出了強烈的開放信號“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兩個多月后,北汽集團與國際知名品牌——麥格納整車合作項目正式簽約。這是博鰲論壇后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個整車項目合資合作項目。
徐和誼介紹,未來在鞏固現有的兩大合作伙伴——德國戴姆勒、韓國現代的基礎上,北汽集團還會加大新的領域的合資合作。“今后北汽在國際合作上的尺度和步伐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大,合作的業務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
徐和誼透露,目前北汽集團正在與其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洽談合作,他特別強調,合作內容已經從過去以燃油車合作為重點轉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可能下一步既有整車項目,也有零部件項目,還有圍繞三電領域的合作,比如電池、電機控制系統等。”
除制造領域的合作外,北汽集團還嘗試在其他領域開疆擴土,拓展了金融領域、銷售后市場領域的合作,圍繞二手車、汽車租賃等領域的合作也正在開展。
2013年12月28日 在水立方北京汽車旗下首款時尚硬派越野車 BJ40震撼上市
徐和誼曾在公開場合中多次表示,“車企不干新能源,無路可走”。發展新能源汽車,北汽集團有相當決心。2017年年末,徐和誼帶領北汽集團改革再動刀,提出北汽集團全面推進新能源化,并明確了兩個新目標:到2020年在北京地區停止銷售傳統的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的燃油車。
在中國新能源車企中,北汽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也是產銷量最大的車企之一。自2013年以來,北汽新能源連續5年位居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排名第一。
回顧當初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原因,徐和誼坦言,除了首都節能減排的要求外,還有自身發展自主品牌的壓力。如果能抓住新能源的風口,借助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這可能是北汽千載難逢的機遇。”
通過對行業技術進步的分析,再結合北汽集團自身條件,北汽集團決定,傾全集團之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徐和誼回憶,“當時國家幾個主管部門領導看到,我們在這么短時間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了成效,他們評價我們是‘真抓、真干、真投入’。”
2009年,北汽新能源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在新能源領域,北汽集團已取得了先發優勢。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
這些年,徐和誼一直在思考,怎么把新能源領域的先發優勢真正轉化為領先優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說:領導者和追隨者的區別,在于創新。這句話經常被徐和誼引用。徐和誼認為,北汽新能源要從先發優勢轉到領先優勢的關鍵,必須依靠不斷的技術進步。
“下一步能不能取勝,能不能成功,轉換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核心在技術創新。”徐和誼不無擔憂地表示,“如果在技術創新方面,沒有取得實質性進步,這種先發優勢很快就要丟掉。”
其背后卻是更大的夢想,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被寄予了中國汽車產業奪取全球戰略制高點的期待。但中國的汽車自主品牌真的具備這樣的實力嗎?
“信心是有的,能力也在不斷實踐發展中一點一點積累培育起來。”徐和誼認為,需要客觀冷靜地看待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他強調,自主并不是關起門來自主,而是敞開大門,一方面培育自主的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加大國際合作的步伐,在合作過程中發展壯大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我想一定能借這個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2014年12月19日 北汽股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4年12月19日,徐和誼在香港聯交所敲響了北汽股份上市的鐘聲,北汽股份成為香港首發上市融資額最高的中資汽車制造商。北汽股份香港上市,標志著徐和誼帶領北汽集團在資本市場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因為北汽股份在香港上市的關系,3年間,徐和誼去香港的次數也增多了。他發現,在香港推廣新能源汽車共享模式,市場潛力巨大。
“香港的市場比較成熟,管理非常嚴謹。另外,由于香港人口密度大,加上交通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整性,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提高香港市民福祉既有很好的基礎條件,也有緊迫性。”徐和誼非常看好香港市場,“我們也有這種打算,一旦時機成熟,想在公共交通領域和共享租賃分時租賃上做一些嘗試。”
北汽股份在香港上市3年多后,近日北汽新能源要在A股上市的消息不斷傳出。外界猜測,未來北汽整車業務板塊是不是要實現全面的資本化和證券化?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成為國家推進的重要措施。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同時國有企業改革的難度正在向縱深發展,如何將國有企業改革進行到底成為擺在每一個國企面前的歷史命題。
2017年7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調研北汽集團時,就對北汽混改進行了明確批示,提出“汽車行業的演進在加速,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隨時可能對傳統企業帶來顛覆性影響,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必須加大。要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上下功夫。只要是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都要積極推進。要加強北汽董事會建設,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北汽新能源改制上市進程。”
目前北京市國資委已經決定把北汽作為北京市國企改革的試點。這是擺在北汽集團面前最重要的課題,也是徐和誼心頭最大的壓力。
他在思考,如何在當前這一新時期,圍繞國企改革抓住重大機會,把改革紅利真正轉化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我想拼了,把北汽的改革借助當前的好的環境和形勢給做好。”徐和誼說自己有十足勇氣和信心。
“我們先在整車制造領域進行改革,就是要實現它的資產證券化一步到位,直接走向公共市場。”徐和誼特別提到,“北汽在整車業務板塊有很好的基礎,也具備這個條件。”
徐和誼表示,過去由于歷史原因,北汽在整車特別是乘用車領域分了幾個業務板塊,并形成了境外H股上市,境內A股上市。未來將進行整合。
他透露,下一步北汽將在整車業務板塊形成兩大上市公司,一個是以北汽福田為主形成商用車業務板塊,另一個是乘用車業務板塊,“乘用車業務板塊待時機成熟后,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業務板塊。在境內包括境外都要實現整體上市,真正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發揮北汽集團的整體格局優勢。”
除了資本化,目前為適應首都城市定位的調整,北汽也在進行自主業務的重要調整。
“北汽坐落在首都,和同行業的其他兄弟大集團比,北汽有北汽的歷史使命,就是圍繞著高質量和高效率發展,要進行轉換發展的動能,必須在結構上調整。”徐和誼總結提煉了3個字:高、新、特。
他解釋,“高”體現在品質為上。中國汽車企業的突圍破局,必須依靠產品向上和品牌向上,實現效益向上;“新”體現在創新驅動。北汽集團將加快全面新能源化的步伐,推進新技術落地,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特”體現在比較優勢。北汽集團將在出色完成國家專項任務的同時,力推北京越野品牌的強勢崛起,并依托華夏出行公司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出行解決方案。
徐和誼認為,下一步北汽要在規模和數量上把速度適當降下來,從質量和效益上把增長幅度提上去,并實現雙位數增長,“現在我們把中低端的產品盡可能調整出去,壓減下去;中高端的產品整個結構就要提上來,并且現在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高附加值的,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大品牌的全都往上提,非常明顯。”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在徐和誼的帶領下,10多年間,北汽集團合縱連橫,完成了戰略布局。憑著逐年攀升的業績,自2013年起北汽集團連續6年入圍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排名從336位飆升至2018年第124位。
2018年是北汽成立60周年,再過40年就100年了。寄語百年時的北汽,徐和誼說,未來40年的路依然極具挑戰性,相信那時的北汽一定成長為全球汽車行業中極具競爭力的大企業,“將改革進行到底,這是我們未來幾代北汽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