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娥
摘 要:在世界快遞業務中,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經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伴隨著“懶人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同城快遞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然而現階段,同城快遞業務配送效率低、成本高與市場混亂等問題依然凸顯,不利于我國整個物流業的良性發展。基于此,本文在探討中國同城快遞業務發展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同城快遞業務的發展前景,以期提高我國同城快遞業務配送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關鍵詞:同城快遞;發展現狀;問題;前景分析
同城快遞是以中心局所轄各市縣為范圍,在完成商品快速收寄、分揀、配送等環節基礎上,按照承諾時間將商品配送到指定地點的寄遞服務。該服務模式借助于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將商品配送任務以有償方式派送給用戶,由此實現短距離內供需端的有效銜接。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與城市交通網絡的逐步完善,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根據新浪新聞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3.6億件,占我國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8%,業務收入占全國快遞累計收入15.4%,同比增長27.9%。然而,由于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以及同城快遞企業內部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我國同城快遞業務發展依然面臨較多問題。由此,深入分析我國同城快遞業務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對完善我國區域內商品配送體系,加快同城快遞業務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同城快遞業務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全國快遞服務企業通過規模化運力,促使同城快遞業務不斷擴大。根據中研網數據顯示,2013-2017年間,中國同城快遞業務量從22.9億件,大幅增長至92.7億件,增長了69.8億件。2017年,全國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了92.7億件,占我國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1%,收入占全部快遞業務收入的14.8%,同比增長了25%。自2018年以來,中國同城快遞業務規模仍不斷擴大,根據中證網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國同城快遞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4.7億件,占我國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4.6%,業務收入占全國快遞累計收入的15.8%,同比增長30.2%。再以全國同城快遞業務發展較快的牡丹江市為例,該市在2018年第一季度,同城快遞業務量為18.08萬件,同比增長了59.45%。
(二)逐步向智慧物流轉型
我國最初推出同城快遞業務,僅依靠人工與單薄的機械設施進行商品配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物流業已經擺脫了傳統“勞動密集型”模式,正逐步向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高科技等智慧物流轉型。根據合肥網信息可知,2017年11月,合肥開發區順豐公司,在2萬平方米分撥中心內,推出了小件智能分揀機,智能識別包裹地址,標準化切分配送區域。并通過算法匹配,找到對應的營業網點,使分揀效能提升50%。再如,菜鳥物流,通過利用供應鏈算法,形成了AGV機器人、智能緩存機器人、360度運行揀選機器人與末端配送機器人等設備,智能交替作業組織架構,實現了“覆蓋+智能分倉+就近配送”同城快遞業務配送模式。再以浙江義烏申通快遞為例,該快遞企業打造了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倉庫,可實時采集配送信息,已實現350臺機器人同臺作業,日均可處理包裹量達60萬件,減少了70人的勞動力。并且,在配送末端,申通快遞已建成并使用的智能快件箱超過17組,形成了快遞投遞智能化處理。與此同時,閃送平臺啟動了“人臉識別”功能,進一步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另外,于2017年11月,上海郵政EMS與上海愛會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通力打造了“快遞e哥”即時遞寄遞平臺,通過對同城快遞業務進行網格化管理,以高速智能分單為引擎,大大提升了企業運行效率。
(三)產品日漸多元
傳統的快遞行業出于對配送效率與產品質量的考量,只能進行低風險類產品配送,如服裝類產品。一些例如綠植、易碎品、大件物品、電子產品、液體、果蔬、生鮮與文件等配送風險較大的產品,都無法進行配送。而隨著我國同城快遞企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同城快遞業務配送產品也逐漸趨于多元化。2018年1月20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在保障產品安全的前提下,同城配送商品延伸到鮮花、合同文件與生鮮蔬菜領域,貨物運輸最快1.5小時即可達到目的地。另據東北新聞網信息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20日,鞍山市在原有配送產品基礎上,增加了玉器、水果與鮮花的配送,進一步擴大同城業務產品配送范圍。與此同時,根據新浪新聞數據顯示,國內一些達達、人人、UU跑腿與閃送等同城快遞業務企業,配送商品涵蓋蛋糕、咖啡、藥品、商超用品與鮮花等。可見,隨著我國物流配送體系的逐步完善,同城快遞業務配送產品也日漸多元。
(四)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為促進同城快遞業務的發展,我國正在不斷完善同城快遞業務基礎設施。在同城快遞平臺方面,陜西省西安市設立了6個同城快遞業務營業網點,已經實現了同城配送業務全覆蓋。在同城快遞配送設備方面,2017年9月,廣東省為快遞公司配備了專用車輛,并核定了專用摩托車配額,鼓勵快遞企業使用微型汽車,解決同城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且同城到家企業在同城快遞運輸過程中,推出了純電動汽車,每天平均可保持100-200km左右送貨歷程,為同城快遞業務續航。在同城跨地配送線路方面,京東、圓通、申通與順豐等快遞企業,除了整合同城快遞專用車輛之外,還建立了自有干線公路骨干網絡,為同城快遞業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同城快遞接收方面,2017年4月,北京郵政公司在全市推出了近1700個同城信筒,主要負責接收同城快件。在同城快遞信息監管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布信息可知,為實現寄遞流程可追溯,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已經配備了8869臺安檢機,信息監管平臺已經接入了順豐、中通、百世、EMS、申通、韻達等數10家快遞品牌企業,占行業業務總量的90%。同時,UU跑腿在同城快遞業務中,配備了密碼箱,進一步刷新了我國同城快遞行業的服務體驗。此外,我國各省區在符合土地規劃原則基礎上,建立了快遞物流園區、快件集散中心等,大力發展同城快遞業務。
二、同城快遞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同城快遞業務配送效率低
當前,我國同城業務快遞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配送效率較低問題。例如,2018年1月2日,長沙市某市民使用韻達速遞同城配送商品時,由于該快遞網點快件積壓問題,導致快遞在1月17日仍沒有送達。2018年3月,陜西西安市市民在郵寄距離不超過10公里的快遞時,原本僅需1天的配送時間,但由于快遞公司網絡異常,配送時間長達6天6夜,降低了同城商品配送的時效性。另如2017年4月10日,長春市某用戶,在通過郵政快遞寄一串鑰匙時,收發兩地開車僅需要15分鐘的距離,但在發件后長達6天后,快遞才到達用戶手中。后期查詢收寄地點與日期過程中,發現該快遞在配送過程中出省繞了一圈,促使同城快遞業務配送效率大幅降低。此外,2017年5月1日,咸陽某用戶利用申通快遞,寄了一個駕駛資格證,原本加上分揀與審核等環節,最多只需要3天時間就能到達。但由于快遞公司員工工作失誤,該郵件在西安與咸陽兩地輾轉,來往次數高達13次之多,導致郵件在5月6日,才到達用戶手中,足足用了5天多時間。可見,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在發展過程中,配送效率較低這一問題依然凸顯。
(二)同城快遞業務成本高
在粗放式加盟擴張中,我國快遞行業已經逐漸陷入利潤壓縮問題的困境。根據中金公司數據顯示,我國同城快遞業務的毛利率已經從2007年的30%,下降到5%。且平均單價從28元下降到13元左右,企業利潤空間僅維持在5%左右,成本進一步增加。并且,物流包裝用紙價格上漲,也是快遞企業成本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卓創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瓦楞用紙全國均價為4072元/噸,較上年的2697元/噸,上漲了51%。有物流企業曾表示,由于瓦楞紙箱價格上漲,導致快遞業務的成本縮小了近15%-25%。截止到2018年3月,快遞瓦楞用紙價格同比上漲了1倍,漲價0.2-0.5元,成本進一步增加,不利于快遞企業的良性運營。此外,快遞企業用人成本急劇增加,也直接影響同城快遞企業成本上漲。根據中國食品物流網數據可知,截止到2018年3月,快遞網點的快遞員工工資每月上漲了近1000元左右,漲幅達20%。甚至有的快遞網點除了基本獎勵外,還給出15000元的月薪,使同城快遞企業的利潤空間急劇壓縮。
(三)同城快遞業務商品安全問題頻發
在同城快遞業務中,從源頭到末端,商品安全問題至關重要。但現階段,由于人工與設備等原因,我國同城快遞業務仍難以保障配送商品安全。例如,2017年7月25日,福州某用戶,在使用順豐快遞走同城快遞時,由于商品比較貴重,保價15000元。但超過配送時間,用戶仍然沒有收到商品,在聯系客服后,才得知商品早已被快遞員私自簽收,該用戶不僅需要承擔商品成本費用,還損失了產品利潤。同時,2017年7月,長春市某用戶使用同城快遞郵寄價值1000多元的觀影券,但在接收快遞后包裝發生了嚴重破損,觀影券早已丟失,該用戶只得到了40元的賠償,承受了960元經濟損失。此后,2018年4月16日,中通同城快遞在用戶寄件5天之后,仍收不到貨物,但物流信息卻顯示已簽收。用戶質疑該快遞企業偽造簽收證明,但相關人員拒絕承認。基于維權成本的考量,用戶只能自己承擔損失。再如,福清市某用戶通過同城快遞配送了11件物品,但到手商品僅剩5件,丟失物品價值700元。在同城快遞業務中,頻繁發生商品安全問題,促使用戶的信任度逐漸降低,不利于同城快遞業務良好發展。
(四)同城快遞業務市場較為混亂
近年來,諸多企業紛紛加入了同城快遞業務,致使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市場處于混亂局面。2016年后,百度外賣率先上線了“萬能跑腿”。2017年“雙11”期間,“點我達”與“新達達”也紛紛加入了同城快遞業務市場。隨后,“餓了么”、“青旅物流”與“即刻達”也推出了同城配送業務。此外,全峰快遞推出的“O2O閃送”、宅急送啟動的“即時配”、同城跑腿平臺“老虎快跑”、UU跑腿、閃送、以及后期美團推出的“跑腿代購”等,均加入了同城快遞業務行列。各大業務平臺為了提升業務競爭力,均調整了快遞單價,導致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定價機制混亂。根據東方資訊與看看新聞整理數據得知,當前,我國物流企業同城快遞運費一般不會超過商品價格的10%,平均定價為8元。但新興同城快遞業務平臺卻采用按照距離收費原則,且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以UU跑腿為例,3公里以內定價為12元,每超1公里加收2元;而閃送的定價標準,則是3-5公里以內,定價為12元,3公里以后加收6元;5-20公里每1公斤加收5元。并且,我國在同城快遞業務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管理辦法,無法統一、有效管理眾多同城業務平臺,導致我國同城快遞企業間的競爭力逐漸加大,同城快遞業務市場處于混亂局面。
三、中國同城快遞業務發展的前景分析
中國同城快遞業務自推出以來,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問題,促使同城快遞業務量不斷增加,收入比重持續上升,發展空間極其廣闊。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預計未來5年,我國同城速遞業務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且武漢市郵政局局長表明,按照國家規定,同城快遞必須在24小時內送達指令地點,進一步規范了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市場。雖然,目前我國同城快遞業務還存在比較混亂、成本高及配送效率低等問題,但整體來看,中國同城快遞業務發展前景較好,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助推力。為此,我國同城快遞企業仍需繼續努力,為推動同城快遞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第一,搭建信息交互平臺,實現同城快遞信息共享。當前,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在發展過程中,商品損壞、丟失現象頻發,促使用戶信任度逐漸降低。因此,我國同城快遞企業應搭建信息交互平臺,實現同城快遞信息實時共享,進而提高商品配送安全。具體而言,同城快遞企業應以資源共享、信息監控為原則,結合本區域實際情況,以商品配送信息匯集為主線,運用電子商務數據平臺,通過信息規整與分類,建立統一的信息交互平臺。在平臺建設完成后,相關企業應提供同城快遞查詢服務、配送員認證服務、訂單接收確認服務、商品認證服務與監管服務五大服務系統。通過各大系統,同城快遞企業在產生訂單時,應將配送信息實時錄入,并在配送過程中,實時追蹤商品配送情況。用戶可在該平臺上,對商品配送信息進行實時查詢,從源頭到末端掌握商品配送情況,在實現同城快遞業務信息共享的同時,有利于保障商品安全。例如,綠螞蟻平臺,通過搭建信息交互平臺,將碎片化與分散化配送信息進行匯集,形成了商品配送“貨運時刻表”,進一步保證商品配送安全。
第二,實施“快遞+便利店”聯盟模式,提升同城快遞配送效率。我國同城快遞可通過實施“快遞+便利店”聯盟模式,提升商品配送效率。首先,我國同城快遞相關企業,應對配送環節進行重新解讀,通過梳理各個配送環節,充分了解商品配送各節點。其次,同城快遞企業在了解自身業務屬性基礎上,根據商品配送節點,實時考察節點便利店。通過分析各個便利店實際情況,最終選出最優店鋪。進而通過細分配送任務,采用協議合作方式,與該便利店達成聯盟配送意識。最后,在實際配送過程中,同城快遞企業負責將商品配送到聯盟便利店中,聯盟便利店負責轉交用戶,縮短了配送員查找用戶時間,極大的提升了同城快遞配送效率。例如,京東在全國已經入駐了3000家便利店,順豐也計劃采用“快遞+便利店”聯盟模式,將合作便利店規模擴大到4500家,完成了同城配送末端節點布局,有效的提高了同城商品配送效率。
第三,推行“綠色物流”方式,節約同城快遞業務成本。在我國物流企業發展過程中,綠色物流極大額降低了商品配送成本。因此,我國同城快遞企業也應通過推行“綠色物流”配送方式,用以節約同城快遞業務成本。一方面,在快遞企業寄件時,采用循環包裝袋,并貼上“回收”標簽,要求配送員在用戶提貨以后,將該包裝袋送回網點,再次進行貼標使用。另一方面,我國同城快遞企業可通過積分兌換形式,倡導用戶參與“紙箱回收”活動。當用戶在簽收商品后,若包裝袋出現可回收字樣,便可進行收藏,然后轉交于配送員,獲得相應積分。當配送員收到“回收”包裝袋后,便可返回快遞網點,進行商品打包與循環使用,有利于節約同城快遞業務的配送成本。例如,2017年10月22日,為了降低“雙11”商品配送成本,蘇寧易購共投放了20個共享快遞盒,京東也推出了循環包裝袋,極大的降低了商品配送成本,進一步緩解快遞企業成本高壓力。
第四,完善“5M1E+I”行業標準體系,規范同城快遞業務市場。我國自2018年3月提出了“5M1E+I”快遞行業標準體系框架,為快遞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參考。由此,我國在管理同城快遞業務市場時,應進一步完善“5M1E+I”行業標準體系,用以規范同城快遞業務市場。5M1E+I主要指人、機器、材料、方法、測量與環境。就快遞從業人員而言,應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存儲、分揀與配送等專業知識。就快遞使用機器、材料與測量工具而言,我國快遞企業應對快遞裝載工具、分揀設備、搬運工具、掃描設備、儲存設備等設備屬性進行實時查詢,要求滿足快遞企業對設備的性能要求。就快遞配送方法而言,我國快遞企業應通過優化配送流程,促使分揀、配送與接收等環節形成有效銜接,有利于對快遞系統進行高效管理。就配送環境而言,我國同城快遞企業,應事先對本區域的商業環境進行分析,完善商品配送路線,形成條理性較強的同城快遞配送市場。通過以上層面,進一步完善“5M1E+I”行業標準體系,有利于我國同城快遞業務規范化運行。
第五,建立多方配合機制,提高同城快遞業務便利性。我國同城快遞業務在發展過程中,應加強用戶、快遞網點與配送員之間的合作,建立用戶、網點與配送員之間的多方快遞配合機制,有效提高同城快遞業務便利性。在此過程中,我國相關省市可在區域中心通過規劃配送線路,合理分配配送網點,然后引入適量的配送專員,實時為用戶提供服務,形成集用戶、網點與配送專員于一體的聯動配送體系。并且,區域內同城快遞企業應加強與同行業企業合作,有效運用不同行業的優勢,進行商品中轉或配送,提高網點商品配送便利性。此外,我國同城快遞企業,應在用戶、快遞網點與配送專員之間建立互聯互通的配送網絡,并將其引入同城快遞業務平臺,方便各參與主體之間的聯系,且為了保障商品的安全性,我國同城快遞企業,還可以同城快遞網點為核心,推出短信驗證方式。通過對配送員與用戶的身份進行驗證,在提高同城快遞業務便利性的同時,還提升了商品配送成功率,有利于我國同城快遞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