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青
“這次我終于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創造奇跡的上海浦東”
1995年5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一條新聞:“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亞洲第一高、世界第三高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落成并發射開播,為上海人民獻上一份節日禮物,也成為上海城市的新標志?!?/p>
東方明珠,是上海的地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時代標志。
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發端,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之初。
在此之前,上海的廣播電視信號發射主要依靠位于南京西路青海路,高211.55米的上海電視塔。改革開放后,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后,上海市內的高層建筑開始逐漸增多,上海電視塔的信號發射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乃至干擾。
1983年,當時的上海市廣播事業局在長期規劃中首次提出考慮建設高度400米以上新廣播電視塔的構想,并為之開始進行可行性論證以及排摸可能的建設地點。兩年后,當時的上海市城鄉規劃委員會發布“滬規委219號文”,認為屬于黃浦區的浦東陸家嘴紡織原料倉庫和海軍倉庫原址是合適的新電視塔選址。
1986年10月,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向當時上海市計劃委員會正式提交《上海(新建)廣播塔及附屬設備項目建議書》。次年1月,國家計委正式批準立項。1989年初春.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拍板:在浦東陸家嘴建造一座與上海的國際地位和發展前景相稱的、全新的廣播電視塔。
這座新廣播電視塔既然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就應向外界展示一種嶄新的上海形象,于是,上海公開向海內外廣招設計方案。
當時的上海市領導明確提出了三個設計要求:一,新的上海電視塔應該成為上海市的一個重要標志,應能集中體現上海這個飛速發展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面貌及其在我國“四化”建設中的作用,賦予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二,要有很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要滿足廣播電視的使用要求。
由此可見,新廣播電視塔的設計要求絕不僅僅是滿足信號發射功能,更重要的是這座建筑的時代象征意義。
來自全國的50多位專家經過三天的評審,一致認為華東建筑設計院的“東方明珠”方案新穎獨特且具有文化底蘊,符合上海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形象。
根據東方明珠設計總負責人、時任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江歡成的說法。高達460米的東方明珠塔突破了當時世界上混凝土塔的單簡體結構模式的極限,創造了多簡體巨型空間框架結構。
塔的主體是一組呈品字形布置的鋼筋混凝土垂直簡體,簡體直徑9米,高286米,下部有3個與地面成600角的直徑7米的簡體斜撐,保證了較好的穩定性。塔身有下球、上球、太空艙3個大型球體建筑,3個直簡體中間還有5個小球體,再加上塔體旁的3個球體建筑,形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
東方明珠塔與眾不同的結構設計,既是亮點,也是難點。為此,上海全市上下開展了一場全面動員,通過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試驗研究,取得可靠的數據,最終得以應用在東方明珠塔的施工規范制定上,這也使這座前無古人的高塔能夠抵御8級地震與12級臺風。
施工上也有一系列難題需要克服。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當屬巨型天線的安裝。在468米的高空中安裝一根重達450噸、長118.7米的巨型天線,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這根巨型天線幾乎就是一座塔。換言之,整個安裝過程就如同是在一座高塔上安裝另一座塔。
先后經過3000多次模擬實驗,上海建工集團與同濟大學終于合作確定了整體安裝方案:先將天線整體組裝在東方明珠塔的混凝土銅體中,使用20個爬繩式液壓千斤頂.配有120根鋼絞索,在3組電腦的控制下來緩緩拉升。整個安裝過程從1994年4月20日開始,直到5月1日中午方告完成。
1995年5月,剛落成的東方明珠迎來了第一位國賓——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士。站在塔上朝四周望去。整個陸家嘴乃至浦東到處都是建設工地。1997年,村山富士再次登臨東方明珠塔。短短兩年間,浦東的巨大變化已讓他感到震驚。他說,“這次我終于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創造奇跡的上海浦東!”
迄今為止,東方明珠塔共接待了近600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多達80余批外國政要曾造訪這座上海城市地標。
在設計階段,東方明珠就被當作上海城市旅游的重點來打造。塔上可容納的游客近4000人,其中下球約2500人,上球約1400人。建成之初,東方明珠塔的預計游客量約為每年300余萬人次。隨后,陸續打造了空中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未來上海館等綜合文旅娛樂設施,并改造了位于259米高空的懸空觀光廊,以及位于350米處的太空艙。
2017年,東方明珠塔的城市廣場和零米大廳的免票開放,令東方明珠在原有每年500余萬客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00余萬非購票客流。至此,東方明珠塔年接待游客量突破了千萬人次大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東方明珠塔當時總投資達8億多元,這對當時急于還城市基建欠賬的上海來說是一個大數目。因此,東方明珠塔的全部工程投資采取了一種在當時非常新穎的做法:一是成立東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對社會發行股票;二是由當時的上海人民銀行等銀行、信用社組成銀行團進行貸款。在東方明珠正式落成開放后,其旅游、商業經營的優勢不斷顯現,逐步償付了各類貸款并開始盈利,甚至進一步帶動了整個上海的文旅產業的發展。
東方明珠塔從最初醞釀、設計施工到開放運營至今的過程,幾乎涵蓋了上海改革開放的全過程。盡管已在陸家嘴屹立了20多年,但東方明珠塔如今依舊是上海城市魅力的最佳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