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靜 諶玉芳
[提要]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企業生存環境復雜多變,經營財務風險不斷增加,財務危機的防范已成為企業密切關注的重大事項。中水漁業在并購新陽洲后僅一年便爆出子公司巨額資金被挪用,經營狀況惡化,全面引發財務危機。本文以中水漁業公司為研究對象,在對該公司財務危機現狀進行識別基礎上,從內外兩個角度探究中水漁業財務危機的成因,并提出財務危機防范對策。
關鍵詞:財務危機;中水漁業;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末中水漁業啟動對廈門民營水產新陽洲的并購,然而僅在并購后的第一年——2015年,新陽洲便爆出1.68億元資金被原大股東挪用、公司經營嚴重惡化等丑聞。受此拖累,中水漁業對新陽洲的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損失金額高達2.63億元,致使當年利潤驟減、全面虧損,重大投資失利引發財務危機。
(一)財務指標的計算分析
1、債務風險指標計算及分析。2014~2015年度,中水漁業的速動比率經歷“跳崖式”下跌,直接從行業領導水準跌入市場平均。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大量現金支付并購款致使后期流動資金大幅縮水;同時,新陽洲納入本期合并報表后,中水漁業的短期借款暴增6,989.29萬元,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降低,短期償債風險較大。雖然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在2015年出現由負轉正的突變,但整體仍低于行業平均值,也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很弱,存在債務違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中水漁業的已獲利息倍數僅在2013年處于良好狀態,而在其后兩年間該指標不斷下滑,僅維持在行業較低水平,低水平的已獲利息倍數也說明企業的財務成果不足以回報債權人,長期償債能力備受考驗。(表1)
2、資產質量指標計算及分析。2013~2015年間,中水漁業的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雖逐年提高,但仍遠低于行業平均水準,這也暴露出中水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同時,遠低于行業水準的資產現金回收率也彰顯出中水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低下。此上種種表明中水漁業資產的運營能力較差,并購決策非但沒有帶來預期收益,反而拖垮公司業績。(表2)
3、盈利能力指標計算及分析。近年來,中水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整體下滑,2015年度直接跌破負值。在主業萎靡、主營業務利潤率驟減的情況下,加之前期并購失誤,中水漁業2015年度利潤大幅虧損,企業的經濟效益下滑明顯,危機涌動。(表3)
2014年開始中水漁業的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主營業務利潤率整體呈下滑趨勢,2015年度更是直接跌破負值且低于行業較差值。在主業萎靡、主營業務利潤率驟減的情況下,加之前期的并購失誤,致使中水漁業2015年度利潤大幅虧損,總資產報酬率降至-27.01%,這充分說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低下,提高主營業務利潤率、加速資金周轉迫在眉睫。低于行業較差值水平的凈資產收益率也突出表明收購新陽洲公司的投資行為非但沒有帶來預期效果,反而將企業拖入泥潭,出現巨額虧損。同時,此次收購戰略的失誤還致使公司本年度成本費用大范圍增長,2015年度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僅為-63.51%,進一步表明企業的經濟效益下滑明顯,危機涌動。
4、經營增長指標計算及分析。受資源波動和世界經濟衰退等多重因素影響,中水漁業的銷售利潤增長率一直以來呈負增長且遠低于行業較差值。同時,進入2013年后,企業的總資產增長率也一直處于負值狀態;資本保值增值率在2015年更是下降近43.8%,企業的成長能力進一步萎縮。(表4)
(二)中水漁業現金流量分析。2013年度中水漁業在經營、投資和籌資活動中現金凈流量表現為“正負正”模式,企業經營狀況正常。然而,進入2014年,受國內外漁業資源限制和魚價持續下滑的雙重影響,中水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入不敷出,為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管理層不得不大規模收回前期投資帶來現金流入。同時為緩和困境,中水漁業開始加快戰略擴張步伐,緊急并購新陽洲水產,欲通過利潤分紅提高業績。2015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大幅增長便主要是本期新陽洲納入合并報表范圍所致,同時由于對外投資的增加,當期投資活動凈額僅為-17,850.79萬元,而投資新陽洲的戰略失誤又使公司后期資產縮水嚴重,企業時刻籠罩在財務危機的陰霾下。(表5)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2013年度中水漁業的整體運行情況較好,債務狀況和盈利水平行業領先,但資產管理水平有不斷惡化的趨勢。2014年是企業的重要轉折點,償債能力驟降、資產盈利能力和質量狀況形勢嚴峻,加之經營性現金流量入不敷出,企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開始步入財務危機的潛伏期。2015年經營狀況尚未改善,投資新陽洲的戰略失誤又將整體業績拖入泥潭,各項指標飛速下滑,企業已在危機中越走越遠,邁入財務危機的爆發期。
(一)外部環境因素
1、行業整體不景氣。我國遠洋漁業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然而近年來市場開始步入發展的瓶頸期——遠洋漁業產能失調的局面逐漸顯現,各國各區域對海洋資源的把控愈發嚴密,而包括漁需物資、勞動力在內的生產成本高漲態勢又難以逆轉,此上種種又加劇了整體行業市場的不景氣。
2、目標企業“新陽洲”股東職務侵占。截至2016年4月7日公告,對張福賜的其他應收款余額高達1.68億元。此前業績承諾的439萬元差額都無力補償的張福賜,對于1.68億元的占款顯然更是無力支付,數億元的財務黑洞最終也只能由中水漁業吞下,而這更是成為中水漁業后期財務危機的導火索。
3、財務顧問“國都證券”不作為。早在收購前,深交所便已注意到新陽洲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但作為獨立財務顧問的國都證券卻依舊認可了新陽洲的財務數據。即便東窗事發,國都證券也僅僅以“事前無法獲知”來搪塞。其實國都證券的不作為已為中水漁業后期財務危機的發生埋下巨大隱患。
(二)內部自身因素
1、主營業務缺乏核心競爭力。中水漁業作為漁業市場的龍頭企業,其主營業務的發展模式并非無懈可擊。近年來中水漁業更是深陷在主業不振的泥潭,多年來成本費用的高居不下,外加國內外消費市場的不景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驟降。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現代企業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和保證,而在收購新陽洲的重大投資事項中,中水漁業的操作甚至略顯草率。僅在2014年12月3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收購決議,次日便完成股權的過戶手續。公司草率的并購決定彰顯出中水漁業在內部控制系統建設方面存在重大隱患。
3、大額現金支付隱藏支付風險。為避免交易程序的繁復、錯過最佳并購時機,同時有效提高并購效率,中水漁業在此次2.2億元的天價并購案中,果敢的選擇現金支付,而在后續資金供應短缺的情形下現金并購也為中水漁業財務危機埋雷。
4、管理者盲目樂觀。面對新陽洲“誘人”的業績報告和交易對手張福賜在交易協議中一本正經的業績承諾,中水漁業管理層更是沉浸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給予新陽洲較高的評估值。而管理層投資決策時的盲目樂觀更是直接為公司的財務危機帶來巨大隱患,進而導致公司后期業績大受拖累,資產縮水嚴重。
(一)外部因素應對措施
1、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面對整體漁業市場不景氣的經濟格局,中水漁業可以從“走出去”的角度出發,尋求突破,即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破當下財務危機的僵局,為公司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2、加強對并購過程的監督管理。對于新陽洲的并購計劃,中水管理層完全沉浸在對未來價值創造的美好期許中,忽略了隨之而來的財務風險,缺乏對并購過程的有效監管。因此,在后續生產經營中,企業內部要不斷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同時加強對并購過程的監督管理。
3、保持對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追究。中水漁業財務危機的導火索是新陽洲前大股東侵占公司資金,其在并購過程中存在嚴重商業詐欺的行為以及國都證券的不作為。繼而中水漁業后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保持對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追究以減少損失。
(二)內部因素應對措施
1、拓展主業,強化核心競爭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熱度的持續升溫,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則必須提升內在技能、打造專屬競爭優勢。中水漁業可以通過拓展主業,強化核心競爭力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水漁業監管層未能及時有效地發現隱藏在新陽洲并購案背后的風險是導致公司后期陷入財務困境的主要原因,也表明公司在內部管理上存在重大缺陷。因此,中水漁業可以通過加強預算管控和內部監督進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避免由于失控而造成的損失和浪費。
3、建立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由于中水漁業前期缺乏相應的財務危機預警機制,以至于企業忽視對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盲目采用現金并購方式致使后期經營現金流短缺,償債能力大受削弱,進而誘發財務危機。因此,建立基于現金流的完善的財務危機預警機制便顯得極為重要。
4、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中水漁業管理層在超額利潤的誘引下,在新陽洲的并購案上盲目樂觀。故而,中水漁業在后續經營管理中應有意識地提升管理層的決策水平,實現從主觀經驗決策向客觀科學決策的轉變,并在實戰中摸索汲取經驗,不斷朝著更高決策水平邁進。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君暉.華銳風電財務危機成因與對策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5.
[2]王文琦.企業財務危機形成的外部因素[J].市場研究,2016(5).
[3]魏振英.企業財務危機防范與化解對策研究[J].財務審計,2013(6).
[4]李華.基于現金流量的公司財務預警研究[J].時代金融,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