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摘要】糖尿病是一種慢發性的身體疾病,它是由于身體性能的紊亂導致代謝過程帶有高血糖的終身性疾病,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對于糖尿病缺乏相應的治療手段。但是在糖尿病前期的臨床治療中可以進行一種干預的早期治療方式,通過大量的糖尿病前期臨床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的進一步惡化發展,所以糖尿病前期的臨床研究關乎著糖尿病患者的切身利益,對于糖尿病前期的潛在狀況能夠進行一個有效的發掘以及預防糖尿病的病發。本文主要對于糖尿病的前期診斷手段和病發癥狀進行一個具體的分析,以及對早期治療的干預過程進行一個有效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糖尿?。磺捌?;臨床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7..02
在目前的糖尿病癥狀中,糖尿病前期處于患有糖尿病和正常身體體質之間,主要是身體血糖調節機制出現了損害。在我國糖尿病醫學機構的組織領導下,2015~2016年對國內的13個城鎮的3萬多人進行了隨機的糖尿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的患病率達到了9.56%,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為15.64%,這充分說明了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治療的重要性,是減少人群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糖尿病前期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相關醫療機構應該花費更大的精力,加快糖尿病前期的臨床研究的進程,修復身體的血糖調節功能減少糖尿病的患病率。
1 糖尿病前期的定義以及相關的診斷標準
醫學界相關糖尿病研究機構將糖尿病前期認定為未達到糖尿病正常診斷標準,指出糖尿病前期只是身體的血糖含量只是超過正常人的標準,其中包括了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受損(IFG)和身體中葡萄糖的耐量減少(IGT),這是糖尿病癥狀的主要前期表現癥狀。IFG和IGT在糖尿病前期的研究中統稱為IGR。在2010年,中國糖尿病預防和前期診斷治療標準中指出IFG和IGT這相關的醫療概念。
在2010年版的糖尿病預防手冊中將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定為:個體中葡糖糖的耐量減少主要表現為在體內負荷2個小時之后血糖濃度≥7.8 mmol/L??崭範顟B下的血糖受損主要表現為空腹狀態下靜脈血管中血糖濃度≥6.1 mmol/L或者≤7.0 mmol/L。目前對于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爭議性比較大,數值會更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群進行一個浮動,導致糖尿病前期缺乏一個確切的診斷標準以及增大了醫療的難度。伴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相關部門應該在此方面花費更大的精力研究,從根源處減少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
2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風險分析
根據大量的糖尿病前期的臨床研究與調查發現,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體內已經出現了相關脂代謝系統的紊亂、胰島素功能的損害和失效以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產生,這些都造成了血液內血脂出現紊亂,從而使動脈粥硬化加重。大量數據表明個體內FPC即使處于一個正常的生理狀態,它的各項指標任然與心血管疾病的產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糖尿病前期擁有一個復雜且明顯的癥狀,應該從心血管功能入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干預治療。
糖尿病前期與2性糖尿病之間有著一種密切的關聯,研究的共同結論顯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在前期沒有進行一個干預性的治療,未來轉換為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達60%。單純血糖功能的受損比單純的身體中葡萄糖的耐量減少的風險更大以及預測手段更多一些,糖尿病前期的預測研究中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糖尿病前期屬于正常身體狀況向糖尿病病發的過度階段,當出現了糖尿病前期癥狀時,就會有極大的可能患有糖尿病,所以糖尿病前期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重視,降低患上糖尿病的概率。
3 目前糖尿病前期的具體干預措施
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治療措施能夠有效的減輕糖尿病病發概率,目前具體的干預措施主要分為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和心理干預治療。在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中,發現有計劃性的身體鍛煉能夠幫助調節身體內機能的恢復,以及減慢糖尿病前期轉化為糖尿病的時間,但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缺乏一個事實依據,而且在有些案例中生活方式的干預治療不僅是影響患者常規的生活休息,還會造成心理的憂慮加大糖尿病的患病程度。在心理干預治療中,主要是減輕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心理壓力,據研究表明糖尿病與憂郁癥存在著一種雙向的關系,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心理壓力可能形成一種抑郁癥,使病情更加惡化。同時心理干預治療能夠從內而外的影響患者的健康質量,形成一個健康的治療心理,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4 總 結
總而言之,目前的糖尿病前期臨床治療診斷還屬于一種輔助治療手段缺乏具體的措施,亟待有效的治療手段,相關部門應該花費更大的精力去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 菁,李 崢,趙維綱,董穎越.糖尿病前期個體對自身狀態認識和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08):950-953.
[2] 張 婷,高 東,蔣成剛,樂發國,張 嵐,余葉蓉,陸 崢,高成閣,王旭梅,譚慶榮,徐建平,盧 勤,孫學禮.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與心理因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4,28(07):486-491.
[3] 汪秋實,閆 麗,呂淑榮,蘇 健,覃 玉,向全永.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異常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4(05):749-754.
[4] 羅曉佳,呂政兵,洪必熒,黃曉波,胡詠梅,劉劍雄,劉 雅,彭順蓉.成都地區中老年人群高血壓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10):984-988.
[5] 羅曦娟,王正珍,朱 玲,趙小蘭,潘 妮,趙 莉.有氧和抗阻運動對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干預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34(09):831-83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