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奎

摘 要:葡萄牙著名作家佩索阿所說:“我是一座橋梁,架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愿之間。”文章借助中國山水畫的“勢”與“氣”分析山水畫美學以及中國畫中體現出的人文精神,展示其在電影敘事結構中散點式的表現方式,同時,以中國畫作為代表性的載體,將無形的精神理念通過對中國畫的精神、手法以及用色等研究,以有形的方式歸納總結出,其在中國性的傳統人文精神與藝術創作表現之間融合轉換的規律和方法。
關鍵詞:山水畫;人文精神;散點透視;運用
一、引言
中國繪畫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自戰國時期帛畫始至今,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理論精要。同為藝術種類之一,中國電影自20世紀初期誕生以來,本土文化的孕育同樣使這種藝術形式具有濃厚的傳統美學意趣。同時,中國電影扮演的不僅僅是娛樂性、藝術性的角色,更兼顧一定的宣傳功效與時代色彩。像以《白毛女》《英雄兒女》為代表的電影不僅讓人們在融入故事當中的同時激發普通大眾的反抗意識與愛國情緒,更對無法接受教育的廣大群眾進行了歷史的普及。石濤曾在《苦瓜和尚話語錄》中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的觀點,然而不僅僅是“筆墨”,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受到特定年代的影響。電影作為一種多媒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樣受到其所處時代的影響。
在浩渺的電影歷史中,題材各異,表現手法更是林林總總,但這其中的周星馳電影卻顯得較為“異樣”,猶如逆長的鱗片顯得格外突兀,但又深受大眾的喜愛和推崇。他的電影總是能夠特立獨行、構思巧妙,讓人回味與遐想。解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周星馳電影,及其電影中讓人產生流連之感的表現手法,對我們更好地認識東方精神內涵以及深刻了解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審美思想,勢必有所助益。同時,不管是中國畫還是中國電影,無不彰顯著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內核,只有相互貫通、相互融合,才能促使兩門藝術種類更好地發展。
眾所周知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具有其特有的藝術表現方式與審美觀念。長期以來,敘事作為電影的靈魂,支撐著整部電影的框架與人物的發展走向,而其中敘事的結構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種適宜的敘事結構往往能帶動觀眾的情緒。而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強調的是表現生命,體現出所畫之人的神韻。電影圖像敘事一脈相承的,即也是這種故事畫中的圖像與文本,也是當代藝術語言的視覺互通性。
二、中國畫中人文精神的表達
“電影敘事結構總體上說是表示著一部作品的架構方式,是一部作品的骨骼和脈絡,電影的敘事結構更是觀眾從影片獲得審美愉悅、感知影片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征的重要基礎?!?/p>
在1950上映的電影《白毛女》采用的是完整的線性敘事手法,在畫面美工上完全借鑒采用了西畫的構圖與透視規律。電影在故事的把握上比較流暢,采用的是單線式,而畫面當中的焦點透視規律、人物群像的組織、風景畫的表現方式、幾何形的構圖法則通過借鑒西方繪畫,使得電影具有厚重感與史詩感,增強了電影的故事性與情感的沖擊力。電影作為特定年代的產物都有其歷史性,19世紀50年代恰好是國學衰微,崇尚西學的時期,所以此時的電影在美學上受西畫影響較多。及至19世紀末,隨著國力的提升中國電影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逐漸增強。 周星馳電影中的敘事結構區別于傳統與主流的線性敘事結構,本文稱之為“散點式結構”,其電影的敘事結構正如他在作品中的表演一樣“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這種“叛逆”的敘事結構處處透露出周星馳電影中散點式的山水畫美學?!耙莨P草草,不求形似”這是中國畫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其更注重意向的表達而非嚴謹的框架結構,正如《晉書·阮籍傳》中所言“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元代鮮于必仁亦曾在《折桂令·畫》中描述:“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興迢遙?!鄙剿媱t更是中國畫精神意蘊的完美呈現,匯聚天地之造化,在咫尺之間有千里萬里之勢。
電影的敘事結構如同繪畫中的畫面布局,電影以演員講述故事,山水畫以山石、水木、云舍置陳布勢,經營位置。不同于傳統電影中的七種表現手法,周星馳電影更傾向于中國山水畫的散點式美學,顛覆線性邏輯即劇情邏輯的斷裂,表現手法與語言組織上虛虛實實,但在核心情感的表達上實筆勾勒著以濃墨重彩渲染,所以周星馳電影經常看似荒誕不羈但往往能打動人的內心,勾起心底的情懷。
敘事結構在電影當中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具有決定性的,不僅影響了故事的講述方式更是能夠直接影響電影當中情緒的表達,在與觀眾的共鳴,對內容的表現上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周星馳電影中敘事結構的運用恰如其分地塑造了一種輕松的氛圍,并能夠很好地烘托人物的情緒,協助對故事的講述。
三、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散點式構圖對圖像敘事的啟示
中國畫的美學區別于西畫的寫實、客觀,而注重的是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存,在山水畫中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為意趣,中國山水畫透視法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南北朝時代,宗炳的《畫山水序》中就說:“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這是在繪畫史上對透視原理的最早論述。然而,如同“散點透視”未曾在《畫論》中提及,只是文人墨客的代言詞。周星馳自己的作品從來也都是由他人去解讀,其本人只是這種現象與文化的代名詞。
當觀看周星馳電影時經常會有不知其所指之感,即我們俗稱的“無厘頭”?!盁o厘頭”又寫作“無哩頭”,《咬文嚼字》作了兩種解釋:一說“哩頭”即“來頭”,因為粵語中的“哩”和“來”同音,顯然,“無哩頭”就是沒有緣由、沒有來頭、沒有由來、沒頭沒腦、莫名其妙之意,潛在的意識里體現著山水畫中“步步行,面面觀”的獨特表現方法。這種獨特的表現方法創造了歷史上如《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氣勢恢宏的畫卷,也成就了周星馳電影中元素的多樣化,形象的多元化。
電影作為從西方傳入中國的藝術媒介尤如油畫西學東漸,在本土的傳播與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吸收著中華傳統民族文化但仍留有其共通的特點,主題性較為明顯,采用焦點透視的思維模式或美學模式,目的性較強,給人緊迫感和故事的完整性與流暢性,以故事的整體性為出發點,塊面結構。周星馳電影則運用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采取散點的美學分割,具有山水畫“可游、可居、可行”的特點。明萬歷唐志契《繪事微言》中所記,畫中“惟山水最高,雖人物、花鳥、草蟲未始不可稱絕,然不及山水之氣味風流瀟灑”。稱之為山水畫,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就使觀者在欣賞電影時有段落感,松弛感,可重復觀賞性,具有豐富的細節反復咀嚼玩味。斷斷續續的故事中間以“氣”相連,氣韻生動,故給人一種閑適感。散點式的應用不僅是山水畫美學的一種體現,在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中更是始終存在并延續著,其在不同的時代有其不同的表象方式與形式,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更是有著直觀的體現——老莊的哲學、李白的詩句、《紅樓夢》中斷點成線,千絲成面的表現形式都帶有散點式的山水畫美學特征。
四、結語
畫家與導演看似陌路的兩種職業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姻緣,每部電影都需要導演的美學觀念來支配。陳逸飛有畫作《占領總統府》也有電影作品《人約黃昏》《理發師》,徐克、張之亮擅長給自己的電影作品手繪分鏡,而詹姆斯·卡梅隆更是用左手替代“杰克”手繪了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露絲”。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載體,它不僅需要創作者創作一件“娛人”的作品,更需要融入自身的思考與美學追求。
周星馳電影有悖于常見的電影模式,因為其以開始擺脫西方文化的束縛,潛意識中已開始體現對中華文化的思考與表現。正因如此才廣為大眾喜愛,以ACNeilson2009年監播資料設定進行查找,周星馳主演《唐伯虎點秋香》2009年重播次數高達800次,打破其歷史紀錄。電影的表現形式無優劣之分,但總有一種表達方式能夠激起人們心底的情愫,引發觀者的共鳴。如同山水畫一樣,給人的是一種愜意、閑適之感,散點式的山水畫美學包含了幾千年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血液中的美學?!疤煜陆灾乐疄槊?,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參考文獻:
[1]李顯杰.電影敘事學:理論與實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羅伯特·麥.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崔朝陽.淺談都市山水畫家的“生活蒙養”問題——鄧拓捐贈展觀后[J].華夏藝壇,2014,(09).
作者單位: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與體育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