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巧借課文例子,為習作添“景”加“彩”重點進行分析,從開篇渲染、中間穿插、結尾點題、調動多種感官、善用修辭手法、長短句巧搭配這幾個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為學生日后學習深層次的語文知識做鋪底。
關鍵詞:教環境描寫;開篇渲染;中間穿插;篇末點題;多種手段
對于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巧用課文例子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夠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需高度重視的教學方法,其存在的效用與價值是小學語文教師不容小覷的。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巧借課文例子,為習作添“景”加“彩”勢在必行。
一、 巧借課文例子,為習作添“景”
1. 開篇渲染,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環境描寫放在文章開端,不但能夠創設特定的環境,還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并且有交代寫作背景與人物活動地點的作用。長春版五年級上冊《誰不說咱家鄉好》這篇習作,其中一項要求是讓學生闡述家鄉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四時的情趣》這一課,讓小學生體會開篇景物描寫的優勢。
“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漸漸發白的山頂,有點亮了起來,紫色的云彩微細地飄橫在那里,這是很有意思的。”《四時的情趣》這一課開端就闡述了春天的美景。紫色的云彩襯托了春天的美好,這有助于學生展開想象,在記憶中搜索春天其他美景,這對加強學生想象力具有積極作用。
小學語文教師需引導小學生反復閱讀文章,先讓學生體會文章開端景物描寫是怎樣創設情境的,營造氛圍,進而實現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所要寫的環境,選擇文章內部景觀進行描寫。如此,小學生能夠寫出十分精彩的作文。
2. 中間穿插。在文中穿插的景物描寫皆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與表達文章主旨。《四時的情趣》這篇文章的作用在文章各部分適當的景物描寫。如山頂、月亮、云彩等,隨著學生不斷品讀能夠發現這些景物引用的作用,是為了有效凸顯春夏秋冬四季之美。
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的有效引導,小學生對文章中穿插景物描寫有了一個初步認識。在該前提下,小學語文教師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展開習作活動練習,以《秋天的懷念》為例,引導學生在寫作中穿插景物描寫。
3. 結尾點題。在文章末處適當地添加景物描寫能夠起到升華主題,渲染氛圍,凸顯中心的作用。長春版五年級上冊我們的心聲這一習作,要求學生走進生活,將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寫該篇作文時,教師可以以《燕子》為例,小學語文教師教小學生在作文某處寫景。出示《燕子》這篇課文的結尾:“有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于電桿之間,線上停著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哇!”小學語文教師需引導學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與結尾的景物銜接起來,讓小學生感悟:“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使學生體會到燕子的靈動性,進而產生熱愛燕子的情感。接著,小學語文教師又可以出示《風》與《黃昏》的結尾,讓學生反復誦讀和感悟,為小學生之后習作做鋪墊。
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需適當引導學生依據人物當時心情與事件背景選擇景物,比如在寫開心快樂的事時,學生便能夠將此種喜悅的心情寄托到“春風送暖、艷陽高照”等美好的事物中;反之,在寫傷心難過的事時,學生可以將此種心情通過“悲春傷秋、陰雨連綿”等景物烘托。
二、 巧用多種手段,為習作加“彩”
1. 調動學生感官。來抓景物特點,調動學生感官,多方面對景物進行描述,能夠使環境描述更加形象,比如,《四時的情趣》這篇文章對山頂、月亮、云彩等景物的描寫,從視覺將春夏秋冬寫的神形兼具。基于此為實例,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設計固定情境寫作活動組織學生練習,比如:“冬天下雪了,大樹.......”小學生通過訓練,能夠取得良好效果,有的學生會寫冬天下雪了,大樹依舊屹立挺拔;有的學生會寫冬天下雪了,大樹披上了一件新衣裳。通過此種訓練能夠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加強了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
2. 合理應用修辭手法。景物描寫也需要適當的潤色,這樣才會確保其細膩生活且精彩。而怎樣應用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呢,依舊以《四時的情趣》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把時間當作了一個美容師,在不同的時間為景物畫上不同的妝容。通過此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習作興趣,這對學生日后學習更加深層的知識具有積極作用。
3. 合理搭配長短句。在文章中短句凝練了文章內容,在閱讀中抑揚頓挫明顯;而長句闡述具體,表達較細致。比如,“烏鴉都要歸巢去了,三四只一切,兩三只一切急匆匆地飛去,這也是很有意思的。”這一處長短句的應用,三四只一切、兩三只一切這兩句頓挫有力,寫出了秋天真實場景。長短句搭配使用,能夠有效加強語言表現力。
當引導完小學生感悟長短句搭配的優勢后,小學語文教師就布設以下環節:試著把長句“許多螢火蟲到處飛著,或只有一兩個發出微光點點,也是很有趣味的。”斷成短句,感悟兩者表達效果的差異性。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多次訓練之后,學生逐漸掌握了長短句搭配的實際意義,以及所體現的詩意效果,勇于在不同作文中使用,這對提升學習寫作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需合理應用課文例子,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訓練與教學,讓小學生學會環境描寫技巧與方法,并保證環境描寫詳略得當,凸顯意境,同主題與事件互相補充,進而為文章添上絢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葉娉婷.巧借課文例子,為習作添“景”加“彩”——小學語文習作之環境描寫方法與技巧[N].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6):45-47.
[2]張葉陳.課文里面覓“真金”巧借課文練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1):88.
[3]童愛娟.巧借課文特點激活課堂教學——《狼和小羊》教學一得[J].文教資料,2005(3):44-45.
[4]易敏青.巧借教材,引導寫作[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2(Z2):41-42.
作者簡介:潘麗,吉林省長春市,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