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尤為突出的大學生輟學現象嚴重。因高校輟學率高必然會影響教育質量的發展。導致大學生輟學的原因很多,不是簡單的因為生病或經濟條件不允許而輟學,它受到教育的發展及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筆者通過教育學、社會學、法學角度分別對降低輟學率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輟學;高等教育;心理健康;人格權;人文關懷
現如今提及“輟學”二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學、初中、高中輟學。但是殊不知高校輟學問題日益突出,且不可避免。大學生沒有按期完成學業,因病或非健康因素停止或中斷學習進程。當下,國家推崇建設雙一流大學,那么如何在“元培計劃”引領下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培養全方面發展的學生、促進國家教育事業發展?有媒體指出:“澳大利亞教育部前期公布過一項調查研究結果:幾乎每5名大學生中就有1名會在畢業前輟學”。
普及義務教育、高考擴招等等壯大了高校的規模,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劇增,引發的問題也較多。文森特在其著作《高等教育輟學》表明,早期輟學研究忽視了大學機構在學生保持中的責任和作用。解決輟學問題要標本兼治,現如今,學者對輟學因為經濟、健康的原因研究得比較多,下面從輟學的其他原因進行研究,從中探尋降低輟學率的方案。
一、 高校輟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1. 高等教育的發展:“寧愿當雞頭,不愿當鳳尾”,很多學生在步入高校前,都會對學校產生一定的幻想以及猜測,高校是最鍛煉人也是最影響人的。本科之前都是應試教育模式,很多學生學習依賴性強,上了大學發現自己沒有老師的帶領,不會學習了,對考取的大學不滿意、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專業知識不夠了解,認為方方面面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造成對前途比較迷茫,選擇輟學,加入復讀大軍,也增加了高中學校的壓力。
“唯學歷是舉”,大部分人都覺得當下只有高學歷才能就好業,考取各種證在高校成為潮流,各種考試通過、證件到手也好,不可避免有一些學生進展不順利,因此會使得學生壓力太大,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展現,不明白自己的下一步怎么走,就連當下最基本的學業都難以進展下去,從而學習成績不佳,一蹶不振最終導致輟學。
社會誘惑強,本科學習較中學學習輕松許多,業余時間充足,很多同學因沉迷網絡無法自拔、終日離不開網吧;女生逛街、看韓劇,男生喝酒、抽煙;還有部分學校教師亦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必須上課,最終學生整日逃課;家長教育水平不高,對教育不夠重視,認為上學沒用,對待孩子輟學的行為不理睬。以上多種原因,漸漸的學生主動或者被動輟學。
2. 心理健康的發展:大學生輟學與個人心理有很大的關系。21世紀,個人主義比較盛行,部分學生較自我,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常常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尤其在進行社會比較的時候,會夸大自己的認識。當遇到優秀的人越發表現的好的時候,越容易焦躁,心態失衡;當遇到弱于自己的,會顯得高高在上。我們不能清晰的了解自己,沒有自我圖式,不明白當下的自我和可能的自我是什么樣的。而且往往我們對自己的認識都是錯誤的,對自己定位不準,過高或過低。
我們了解自己通常通過別人,大學生更加重視自尊,自尊會影響情緒,高自尊的人保護積極的自我感覺,低自尊的人很容易被擊垮,但是恭維、稱贊的話太多人也就膨脹了。
高校自殺、他殺、投毒、抑郁、同學關系不和等問題在高校高頻出現,大學生違法犯罪由此造成的自愿輟學或被迫輟學。很多背井離鄉的學生易產生孤獨感,學業緊張、同學關系不融洽,加上感到孤獨,使其心智受到影響、扭曲。其實我們很多的行為是不受意識所控制的,常說的一句話“表里不一”大概就是如此,學術上稱之為“雙重態度系統”即:隱態度和外顯態度不一致。
二、 降低高校輟學率的措施
1. 教育學理論視角下:“元培計劃”引領教育發展:為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發展,“元培計劃”在低年級學習通識教育,在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對學習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實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筆者在此基礎上推崇高校建立人才培養成長檔案,因高校學生較多,難以統一了解。學校建立成長檔案,在集體學習生活中尋找歸屬感。學生設立自己的成長目標,對學生課內外活動進行綜合監督,學校加強人文關懷,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制力,有目的的、針對性的發展。
2. 社會學理論視角下:認識你自己:高校人與混雜,文化背景不同,人際關系處理起來不容易。進行社會比較的時候往往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要尋找自身原因,把控不好就會選擇輟學。對我們自己而言,起作用的永遠都是自己,當我們遇到狀態不好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幾點建議,第一,想一想比我們狀況更不好的人還有很多,讓自己的心態得到放松;第二,可以將優秀的人我們將其“神”化,將其設定為遙不可及或努力的方向;第三,俗話說得好“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大概的意思就是敬而遠之,疏遠就好。學會不拘小節,不為小事煩惱,積極面對生活。
3. 法學理論視角下:成為人、并尊重他人:高校輟學事件大部分因為學生犯罪,且犯罪率高。體現出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法律基礎薄弱,遇到問題只會逃避,或選擇不正當的方式解決。面對言語相爭、打架斗毆等等,我們如何保護自己最高的利益呢,民法保護了個人的主體地位,提倡尊重人格,我們的人格權是自出生就有的,專屬性的受法律保護的。在人格權法中,經常出現人格權沖突,我們首先要做到生命權優于其他人格權。在面對生命問題時,其他財產、名譽等等都不值一提了。
三、 討論
國家強調穩步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綜合改革、教育現代化。國家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發展。當下高等教育的突出問題是“輟學”,這不僅不利于個人學業的完成,也不利于國家人才的培育,我們經過分析,輟學的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因此我們要齊心協力共同解決。
參考文獻:
[1]Tinto,V. 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5,45(1):89-125.
作者簡介:畢麗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