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護理相關內容。方法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患者均接受了急救護理,對照組患者為自行送診未接受急救護理,對比搶救結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預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左心衰患者病情發展較快,使用急救護理能夠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左心衰;急救護理;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2
急性左心衰是由于心臟收縮功能突然發生異常,造成的急性淤血進而導致各臟器供血不足的情況,急性左心衰病情危重發病緊急,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在臨床治療與護理中需要格外重視對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搶救工作,臨床急救護理是一種針對患者病情采取緊急救治的護理方式,相比于常規護理能給予患者更有效的護理干預保證患者生命穩定,為急診搶救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1]。為進一步探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護理內容及其效果,本文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37例,女性18例,男性19例,年齡58~76歲,平均年齡(66.4±2.9)歲;對照組患者37例,女性16例,男性21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7.3±2.7)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自行送診未接受急救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了急救護理,詳細內容如下。
1.2.1 迅速出診
接到電話后了解患者的相應情況,并注意通過電話指導對患者進行初步緊急處理,盡量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讓患者采取端坐位,雙腿自然下垂,放松身體及四肢,適當緩解左心衰相關癥狀,防止病情惡化,醫護人員迅速出診前往現場[2]。
1.2.2 現場急救護理
①觀察患者病情情況。觀察患者面部特征,對患者各項生命指征進行監控和護理,急救過程中盡量穩定患者的部分身體指征,防止病情惡化。現場急救過程中要注意讓患者體位呈端坐體位,必要時對其四肢進行止血帶結扎,減少靜脈回流。對②呼吸護理。保持患者呼吸暢通,對患者的呼吸頻率進行有效監控,及時給予患者機械通氣等護理干預,保證氧氣供應量[3]。③靜脈通路建立。盡快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通過藥物滴注方式緩解患者的部分不良癥狀。用藥時注意了解患者的過敏史等,防止出現不良反應,針對患者病情具體情況合理選用藥物,使用鎮靜劑控制患者心率,降低心臟負荷;使用利尿劑對患者血容量進行控制,減少肺循環淤血情況;使用強心藥能夠對患者過速心房顫動以及心室收縮功能不全患者進行有效干預;血管擴張劑的使用能夠擴充周圍血管,減輕心臟負荷[4]。藥物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用藥后的身體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各項指征變化情況。③轉運護理。轉運途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體征變化情況,并及時與醫院急診室進行聯系安排好相關的搶救治療內容。轉運途中減少對患者身體的影響,并注意根據患者病癥的改變予以相應的急救護理。
1.2.3 入院后護理
①心理護理。急性左心衰患者經常伴有瀕死感、恐懼、緊張等情緒,不利于后續的搶救治療,護理人員在進行急救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通過語言和動作對患者進行安撫和支持,讓患者燃起生的希望,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盡量讓患者保持鎮靜,減少心臟負荷[5]。②密切的病情監控。由于患者病情進展的緊急性,患者入院后仍然要保持嚴密的生命體征監視,對患者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以及心率、心電圖等內容進行有效的監控,注意觀察患者咳嗽、咳痰的具體情況,保證患者生命安全。③緊急搶救。院內急診室接收患者后應當及時、有效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并準備好急救所需的各項儀器和藥品,及時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急救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配合醫生進行有效的生命體征監控,設計相應的護理方案等。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搶救情況,包括患者的搶救成功人數以及死亡率。使用ADL對患者預后生活能力水平進行評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生存質量越高[6]。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并以x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搶救情況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36例,死亡1例,搶救成功率97.30%;對照組患者搶救成功31例,死亡6例,搶救成功率83.78%。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預后表現
觀察組患者預后生活能力水平評分為(57.38±12.19)分,對照組患者預后生活能力水平評分為(45.27±11.51)分。觀察組患者預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左心衰是一種急性危重癥,患者多由于心肌梗死、心臟瓣膜損傷等原因導致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力下降,排血量降低,導致其他臟器的急性缺血,患者常見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死亡[7]。急救護理是一種可以對患者進行有效急救搶救的護理干預方式,在了解到患者病情的第一時刻通過電話指導為患者進行緊急搶救,并迅速趕往現場給予患者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穩定生命體征,創造良好的搶救條件,轉運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患者的損傷,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并將患者病情及時匯報給急診室,方便進行一系列急救搶救準備。良好急救護理為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臨床搶救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有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進行了急救護理,對照組未接受急救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預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可知,急性左心衰患者病情發展較快,使用急救護理能夠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 穎.研究優化急救護理措施對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4):147-148.
[2] 李蓓蓓.急性左心衰的急診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04):185+191.
[3] 杜 麗.急性左心衰的急診護理對策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9):17-18.
[4] 張 琴.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護理效果與預后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2):240+243.
[5] 趙國紅.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診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1):234.
[6] 周麗霞,陸青.急性左心衰的急診護理對策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4):70-71.
[7] 李長道.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33):121-122.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