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2版至2016版三稿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分析趨勢,為后續教學建設提供了基礎數據分析。
關鍵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是高校建設的核心,2000年國家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要求各高校需根據規定要求,全面推進學校的各項教學改革與建設工作。如何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圍繞核心打造專業是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的重點。“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是專業建設的難點。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多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至今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 2012版人才培養方案
2012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校級必修課、校級選修課及系級必修課模塊,明確規定學生修讀各模塊課程的學分要求。探索以學生自主選課為抓手的學分制改革,在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初步實現了校級選修課程的學生自由選課制度,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效。
二、 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
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校級必修課、校級限選課、校級任選課、系級必修課及系級選修課模塊。在2012版基礎上增設了校級限選課及系級選修課模塊,完全實現校級選修課程學生自主選課程、自主選教師、自主選時間段。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公共課程為代表逐步實現所有校級必修課程學生自主選教師,部分有條件的教學系實現了專業核心課程學生選課制,進一步促進了學分制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 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
2016年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轉型發展實施意見》(麗師政發〔2015〕38號)等文件精神的指導下,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再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確立了“雙線式”人才培養模式(職業素質教育主線與職業技能教育主線雙線培養同步并行),即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方案中構建了“兩平臺、六模塊”的課程體系,兩平臺為職業素質教育平臺和職業技能教育平臺,職業素質教育平臺下并行設置身心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3個課程模塊,職業技能教育平臺下并行設置通用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拓展能力3個課程模塊。轉變觀念求發展,更深層次的深化了人才培養,在已成熟的選課模式中開始探索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選課制度,全面推動學分制改革。并應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號召,著力于對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 三次人才培養方案分析
1. 課程資源
為豐富課程資源,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學校于2014年開始引進慕課(網絡課程)。2016年設置專項經費用于網絡課程的引進及教師建課,從純網絡學習模式到混合式學習模式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翻轉課堂”及教學改革。
2. 學時學分設置改革
2014版及以前人才培養方案中學時設置為理論與實踐課程均為每學分18學時。但近幾年隨著教育部對高校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及相關文件的出臺,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理論知識型課程、理論實踐型課程(混合課程)和實踐型課程,理論課時每學分16學時,實踐課時每學分32學時,大大加重了實踐學時比例。加強實踐型課程設計及實踐條件的創設,明確各專業方案中實踐項目開設及考核方式,踐行了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
3. 學期制度改革
長期以來,學校與大部分高校一致執行的是雙學期制。2016年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改革,配合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實。加大實踐教學的真實性、成效性,確實做到以實踐促發展,以實踐提質量,學校繼續探索新的學期制度既三學期制度,重新將一學年劃分為上、中、下三學期,周期分別為7周、13周、19周。上學期用于集中落實實踐教學課程包括學生的專業技能競賽和教師的個人進修培訓等工作。
4. 存在的問題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至今經過多次的實踐和驗證,人才培養質量取得很大的進步,學生服務地方產業的專業水平上升。但隨著不斷改革,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在后續的人才培養常態中亟須解決。首先,專業核心課程設置還需論證;其次,核心課程對應實踐項目需細化使其足以支撐課程;再次,三學期制要求人才培養周期要有更具體、專業的設計,合理安排課程結構及順序尤為重要。
作者簡介:鄭小英,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