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星
2017年,中鐵隧道局集團在文化建設方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積極融入新媒體時代。其獨立編導、制作了反映企業重大歷史變革事件的紀錄片《掌聲不“洛” 隧“粵”不止》等影視作品。這些影視作品摒棄往日古板陳述的制作方式,以清新溫暖的格調被員工形容為如參加了一場豐富的文化盛宴,既喝到了在財務共享中心揭牌儀式上的“暖心雞湯”——《共享中心 從心共享》,又品嘗了《前進》雙版本宣傳片的“滿漢全席”,一道道“菜品”博得了股份公司、兄弟單位與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贊,網絡傳播點擊率持續走高,做到了既讓企業員工的“文化食糧”吃得飽、吃得好,又讓企業的“文化菜品”香飄萬里、獨具風味,為“中國中鐵隧道”這個品牌在新媒體時代的形象塑造和傳播率先奏響了企業文化最強音。那么,如何做出這一道道美味的“文化菜品”,我們有自己的見解和做法。
一、逛市場,選鮮料,去糟粕,做到餐前準備胸有成竹
(一)像“中國奶奶”一樣逛市場
我們將清晨從城東跑到城西菜市場買菜的奶奶親切地稱呼為“中國奶奶”,她們之所以可以樂此不疲,在于她們懂市場行情,了解到城西菜市場的茄子比城東要優惠并且還是早上現摘的。制作影視作品也是如此,我們不但要睜開眼睛去看,也更要像“中國奶奶”一樣細心去“逛”,即調研市場。我們梳理出數據,全國網民已由1999年的700萬漲到了如今的7.2億,這讓我們判斷網絡化的新媒體已成為當今文化產品市場的主流,個性化突出、受眾選擇性增多、表現形式多樣、信息發布實時等新媒體特點決定了之前我們一成不變的古板陳述式專題片已經滯后于文化市場的發展。我們要提高認識、了解市場,做與時俱進的影視作品,這是我們做好一部影視作品的前提。
(二)像“美國大爺”一樣選鮮料
我們將麥當勞LOGO上的美國老人稱呼為“美國大爺”,同時我們也在很多方面向這個已有3萬余家門店的餐飲大亨學習。比如餐食的選料,2017年上半年,麥當勞將制作漢堡的冷凍牛肉換成新鮮的牛肉餅,贏得顧客的一致稱贊,產品供不應求,影視作品的選材也同樣如此。我們觀察發現,在網絡信息急速傳播的超信息化時代,一個好的故事題材一經出現,不同的影視公司就會蜂擁而至,直到市場大批量出現同樣風格的影視作品,這樣一片“新鮮牛肉”就逐漸變成了家家都可存放的“冷凍牛肉”。類似的故事講多了,自然就會缺乏觀眾。因此,我們將“新鮮”作為影視作品選取的題材原則,選取新鮮有趣的故事去講述,選取有代表性的故事去加工。即使沒有新鮮的故事,我們也設法通過新的表現手法與方式去加工,以再次確保我們“食材”的“新鮮性”。
(三)像“德國大叔”一樣去糟粕
細心、認真到近乎呆板的“德國大叔”創造了寶馬、大眾、施耐德等全世界近七成的名牌企業,細心到苛刻是成功的關鍵。一部影視作品的籌備同樣要有來不得半點馬虎的心態,在初步篩選的紛雜冗余的題材中,細心地取精品、去糟粕就是所有準備工作的最后一步。我們堅持“不一定選擇最好但一定是最合適的”題材進行制作,制作團隊針對這個題材的故事脈絡、邏輯線的拼接、參演人員的形象、項目部的地形地貌、機械設備的新舊程度、選景甚至是拍攝期天氣因素等都事無巨細地加以考慮,直到一份兼具操作性和對整個團隊具有指導性的《拍攝計劃書》出爐。例如,在拍攝《等你回來看朝陽》這部只有4分鐘的安全文化宣傳片時,我們只是拍攝計劃就用了1周進行分解、籌備,保證了后期拍攝、剪輯的高效進行。
二、主廚盯,幫廚精,熬火候,做到呈上菜品精益求精
(一)一道好菜品,主廚要做到時刻緊盯
主廚是一道菜品的掌握者。那么對于一部影視作品,導演就是這部作品的主廚。近年來,集團企業文化部一直注重培養自己專業的影視編導人員,這是我們創作優秀作品的人才基礎。由提出創意的編導,組建符合自己理念的創作團隊進行作品制作。我們的編導對我集團企業實際以及建筑行業的概況、術語、背景等已然熟悉,所以可以將專業表現手法與展現企業內容的影視作品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時,我們堅持一部作品從前期的策劃到中間的拍攝到后期的制作,由主創的編導全程緊盯不換人,避免了作品的策劃前期與后期人員雜亂導致的作品水平與理念產生偏差,確保作品在呈現之前始終在同一條軌道運行。
(二)一道好菜品,幫廚要做到耳聰目明
導演是主廚,把好方向,全程緊盯,那么這個團隊的其余人員我們可以統稱為配合導演的“幫廚”。主創導演在挑選自己的團隊成員時,著重選擇具有專業能力并能盡快理解導演意圖的人以及社會力量進入。因為工程單位的性質,隨機性的迎檢、活動、儀式較多,我們要求制作團隊分工明晰,導演更多的是考慮作品內容的細節與展現方式,配合工作的團隊成員就要做到耳聰目明,明確自身的職責。比如,我們在拍《前進》(故事篇)時,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我們除去拍攝人員與演員,還有針對性地加入了“執行導演、制片主任”這2名團隊成員,專門負責該片的場景搭設與吃、住、行等事務性工作,其余成員各司其職。在團隊的通力配合下,該片僅用7天就完成了轉場2000余公里的拍攝任務。
(三)一道好菜品,火候要做到爐火純青
一道菜品的烹制,火候極其關鍵,一部影視作品也同樣如此。我們把前期的策劃與拍攝作為作品后期“熬火候”的準備工作。當拍攝工作完成后,我們要求團隊人員首先進行“頭腦風暴”研討剪輯思路,由參與策劃與攝制的團隊所有人員參與研討,再次對剪輯思路進行確認和梳理,拿出最優方案,然后由剪輯人員進行時間線與邏輯線的粗剪,之后再由主創導演與后期剪輯進行細節的調整,這個流程就叫“熬火候”。比如,我們在做《共享中心 從心共享》這部作品時,制作周期只有10天,拍攝完成后,只剩下4天時間。為了呈現出作品最好的狀態,在后期剪輯時,編導和后期始終保持在一個房間工作,后期有疑問可以隨時和編導溝通,不分晝夜,連續作戰,就是為了讓作品的“火候”盡快“熬”到爐火純青的標準。
三、有針對,巧點綴,重品味,做到餐后余香回味無窮
(一)針對不同的場合做不同的口味
工程單位的性質讓我們要面對不同的場合,有業主的觀摩、地方政府的檢查,有“道德講堂”,有“工作會”等。這些場合都需要優秀精彩的影視作品,對食者來說不同的場合期待品嘗不同的餐食。同樣,不同的場合,觀眾不同,所期待的影視作品內容也不盡相同。我們在每一部作品的前期策劃階段,都會主動去和活動的組織方進行深入溝通,了解此次觀眾的構成,包括層級、行業甚至觀眾的年齡階段,都會考慮在內。比如,我們抓住現階段(下轉第頁)(上接第頁)70后、80后的員工居多,但同時又要盡可能照顧到60后,因此我們有針對性地做了企業《前進》宣傳片的2個版本,針對不同受眾,反響良好。
(二)在觀眾“用餐”時做好巧妙點綴
影視作品本身就是視聽語言,配樂與旁白的處理就好比菜品的巧妙點綴,只有滿足色香味俱佳的要求才是一道優秀的菜品,對于影視作品同樣如此。拍攝的畫面與角度固然重要,但我們更留意到視聽語言中聽也占據了一部優秀影視作品的很大因素。我們發現之前很多的企業宣傳片的拍攝往往只關注了傳達的視覺語言,卻沒有在旁白與配樂方面做足文章,浪費了好的畫面,并不能打動觀眾,因此我們在主菜的點綴環節也下足功夫。比如,《共享中心 從心共享》其中的一段配樂,我們就對八音盒版本的《卡門》和鋼琴版的《卡門》配樂研究很久,最終選擇了更利于結尾處給觀眾帶來畫面感的鋼琴版,正式播映時反響很好。
(三)以足夠的品位讓食者口齒留香
一道經典的菜品不僅能讓食者在品嘗的過程中感受美好,同樣也會在食后口齒留香,影視作品同樣如此。我們努力做到以足夠的品位,通過視聽語言讓觀眾看到的不只是片刻的愉悅,更多的是感悟作品帶來的思考,進而讓觀眾愿意將作品傳播出去,送達更多的受眾。落腳到工程單位,大家努力的目標是讓我們的作品不只是有人看,更有人拷貝,朋友圈轉發、推送,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文化產品價值最大化。比如,我們反映中鐵隧道重大歷史變革事件的紀錄片《掌聲不“洛” 隧“粵”不止》的網絡點擊率達到了2萬余次。一時間,微信朋友圈“刷屏”不止,這不僅對內凝聚了人心,也更多地讓社會關注、了解了“中鐵隧道”這樣一個企業,“中鐵隧道人”這樣一個群體,用中國工匠的“品味”影響受眾。
中國中鐵隧道局是一個具有40年厚重歷史底蘊的企業,而厚重的底蘊衍生出的厚重“隧文化”也讓中鐵隧道人這樣一個群體分外的有情有義、有擔當、有自信。中國中鐵隧道的品牌與中鐵隧道人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新媒體時代也必將激勵我們的文化宣傳工作者拿起身邊的筆、手機、相機、攝像機去記錄、講述這個中國品牌、中國工匠的更多動人故事,做出更多精美的“菜品”回報企業,春風化雨,以文化人。
(作者單位為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