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雄 侯俊明
【摘要】目的 探討負壓引流技術聯合加壓包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外科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96人。其中采用高負壓裝置58例,低負壓裝置28例,無負壓裝置10例,3組患者均給予腋窩及術區胸壁加壓包扎。將兩組間的平均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平均拔管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作為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有負壓組在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拔管時間、住院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較既往文獻報道的相同指標均明顯降低。無負壓組較有負壓組在以上指標比較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應用負壓引流聯合加壓包扎能明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的并發癥,縮短拔管時間及住院天數,從而減輕病人負擔。
【關鍵詞】負壓引流;加壓包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2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同時也是導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2]。手術治療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方式由乳腺癌擴大根治術發展至現今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及保留乳腺的根治術。但由于部分基層醫院的醫療觀念及設備水平受限,另外由于患者及家屬對保乳根治術的了解不足使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仍是手術治療乳腺癌的主要術式[3]。術后出血、皮下積液、皮瓣壞死為術后短期內較為多見的并發癥。既往為避免以上并發癥發生,醫生多采用單、雙管高、低負壓引流,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筆者發現,以往文獻報道多單獨采用負壓吸引引流,皮下積液及皮瓣壞死發生率仍在10%~45%[4-6]。近一年來本科室采用雙管負壓引流聯合加壓包扎使得以上并發癥發生率進一步降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有2016年3月~2017年09月于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200例,年齡32~65歲,病理分期Ⅱ~Ⅳ期,統計58例采用高負壓引流裝置引流,稱為高負壓引流;28例采用手控制式低負壓引流球引流,稱為低負壓引流組;另采用無負壓引流裝置10例。
1.2 手術方法
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高年資醫師完成,采用橫向梭形切口,完成乳房切除加腋窩淋巴結及大小胸肌之間淋巴結清掃后,充分止血,滅菌注射用水、生理鹽水沖冼創面后,于腋窩放置止血材料1塊,用各組引流裝置自帶穿刺針,在腋中線距切口邊緣3~4 cm處穿刺,引出引流管,引流管末端避免直接接觸大血管、神經,必要時用可吸收線固定術區引流管,體外引流管用絲線固定,常規使用兩套引流裝置,一套放在腋窩,一套放在胸骨旁平行于肋間,再縫合切口。傷口縫合后用手術中用的吸引器吸凈手術創腔的空氣和創面滲液,再將引流管與引流裝置接駁。術后無菌敷料敷蓋,同時腋窩及胸壁加蓋棉墊用可調節式胸帶以加壓包扎。胸帶松緊程度以不影響患者呼吸為標準,每日由專業護理人員檢查并調整胸帶松緊度。加壓包扎時間為拔管時間+2 d。
高負壓引流組:德國美多一次性閉合高負壓引流系統設計負壓為85 kPa,引流管為硬質多空引流管。
低負壓引流組:山東駝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負壓吸引球(200 ml),所產生負壓不超過15 kPa。引流管為工形多空引流管,接手控式低負壓引流球。每日三次由專業護理人員調整負壓大小并計引流量。
無負壓引流組:采用工形多空引流管,接普通引流袋,無負壓。
積液診斷標準:引流管拔出前或拔除后術區皮下出現不可經引流管引出或不可自行吸收的積液。
觀察指標:將三組間總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拔管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2 結 果
高負壓聯合加壓包扎組,58例,平均引流量540±50 mL;皮下積液1例;皮瓣壞死1例;平均拔管時間10.2±3.5 d;平均住院時間12.2±3.5 d。低負壓聯合加壓包扎組,28例,平均引流量470±60 mL;皮下積液1例;皮瓣壞死0例;平均拔管時間12.2±2.6 d;平均住院時間14.2±3.0 d。無負壓聯合加壓包扎組,10例,平均引流量400±50 mL;皮下積液2例;皮瓣壞死1例;平均拔管時間14.2±2.1 d;平均住院時間17.2±4.0 d。
負壓聯合加壓包扎的兩組間在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拔管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負壓聯合加壓包扎較既往文獻報道[4-6]中皮下積液率及皮瓣壞死率低;在無負壓組較有負壓組在總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拔管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比較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負壓引流技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的應用對于減少術后皮下積液、皮瓣壞死及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本次臨床觀察統計,高、低負壓引流聯合加壓包扎在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拔管時間、住院時間方面對比上無明顯差異。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采用雙管負壓引流技術聯合加壓包扎在減少術后總引流量、皮下積液率、皮瓣壞死率、拔管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較單純負壓引流效果好。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應用加壓包扎聯合負壓引流技術能使皮瓣更加均勻受力,貼合胸壁,更能有效降低術區殘存死腔可能,為皮瓣提供持續穩定的壓力有利于術區創面愈合。且皮下積液、皮瓣壞死率均低于既往文獻報道。負壓引流技術聯合加壓包扎能縮短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拔管時間及住院天數,從而減輕病人負擔,同時加快病人周轉率,提高病床利用率,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但局部加壓包扎也存在不足之處,如:患者舒適感較差,查看傷口不方便,每日需要多次檢查,及時調整胸帶松緊度。綜合利弊,筆者認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應用負壓引流技術聯合加壓包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TorreLA,BrayF,SiegelRL,et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
[2]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5[J].CA Cancer J Clin,2015,65(1):5-29.
[3] 鄭 穎.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在乳腺癌根治術的應用效果研究[J].包頭醫學,2014,38(2):111-113.
[4] ACUNA S A,ANGARITA F A,ESCALLON J,et al.Determin-ing the us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breast cancer surger-ies:a survey of practice[J].BMC Surg,2012,12:18.
[5] 陳雁平,王海新,潘炳坤.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兩種引流方法效果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4,35(16):2543-2544.
[6] 劉 磊,張連峰,張繼剛.探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預防及處理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8):11543+11545.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