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國
【摘要】目的 對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牽引辦法實施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針灸聯合牽引進行治療。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77%、70.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采用針灸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安全性比較高,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現階段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屬于普通疾病的一種,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腰椎、腿疼痛,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對其日常生活質量也產生了影響[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對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1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42.3±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將牽引治療的辦法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對于間斷性牽引的患者應該指導其采取臥位,對患者的身體狀態進行評估,其中包括耐受力、體重、肌腱韌帶的素質等他,以此來決定牽引的重量,常規牽引重量取決于患者的體重,一般為50%~80%之間。對于老年患者的治療應該綜合患者的主觀感受,對不科學牽引導致的負面影響應該盡量避免,牽引治療每次30 min,1次/d,10天為一個療程。
實驗組患者采用針灸聯合牽引進行治療,針灸治療主要是幫助患者疏經通絡,使其臨床療效可以提高。針灸應該選取環跳穴、秩邊穴、腰夾脊穴、委陽穴作為主穴,如果患者的腰椎間盤突出存在于L5-S1或者是L4-5時,應該在主穴針灸的基礎上和承山穴、太溪穴、殷門、昆侖、委中、承扶、足三里、懸鐘、風市穴、陽陵泉等配合治療。治療時間控制在20 min
左右,1次/d,10天為一個療程。牽引治療和對照組相同。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表示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腰腿部疼痛的癥狀也全部消失,身體機能全部恢復正常;好轉,表示患者的腰腿部疼痛癥狀有所緩解,身體機能逐漸改善;無效,表示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有加重的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為70.96%,組間比較,實驗組顯著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
表1所示:
3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間盤軟骨板、纖維、髓核等發生了退變,或者是遭受到了外力的影響,導致了纖維的部分發生破裂,髓核組織脫出或者是由突出的現象,而且導致了脊神經和脊神經之間發生了壓迫或者是刺激,最終使得患者的肢體麻木、腰部疼痛等現象。有實踐研究發現[2],采用針灸聯合牽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實施治療可以
有效的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使其疼痛的時間大大的縮短。
中醫研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痛”“痹癥”的范疇[3],是由于外感風、濕邪、瘀血內阻、寒氣、閉阻經絡等對人體內的經絡氣血產生了影響,使其運行受阻,從而引發腰腿部疼痛。因此牽引可以對不對稱的小關節進行改善,使其腰椎間的力學平衡狀態得到恢復,改善了患者的纖維環張力,增加了髓核的負壓,局部壓迫得到緩解。針灸能夠改善肌肉的痙攣狀態,使其組織間的粘連狀態得到松懈。對局部穴位進行刺激后,使得神經的興奮性得到增加,血管吸收組織滲出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為70.96%,
實驗組顯著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采用針灸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安全性比較高,使得患者的痛苦顯著的減輕,恢復了肌張力,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 楠.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09):1297-1299.
[2] 徐清平,宋登峰,朱曉峰,等.中藥內服聯合中醫手法、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03):
765-768.
[3] 曹長偉.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2):2-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