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科科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29-02
摘要 本文以2017年女籃亞洲杯四強球隊的快攻為對象進行對比分析,通過觀察比賽錄像,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從四強球隊在快攻發動的次數與成功率、發動時機特征和快攻的得分情況、快攻的推進階段以及結束方式進行比較分析,找出中國隊在快攻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優勢,并給出相應的建議,為以后中國女籃的訓練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關鍵詞 女籃亞洲杯 快攻 四強球隊 對比研究
一、前言
籃球自發明以來,就決定了它是—個團隊項目,默契配合時勝利的關鍵。默契配合主要體現在球隊對戰術的布置和執行。在所有進攻戰術中,快攻戰術以其快攻防,簡單、直接、有效而被世界強國普遍所重視,也正契合了現代籃球的發展方向。籃球快攻戰術是在攻守轉換中獲得球權后,全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由后場推進到前場,并趁對方防守未完全形成,造成人數上或者位置上的優勢,或者造成以多打少或無人防守或人數相等的有利時機的—種戰術。2017年的亞洲杯由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加入,也會給亞洲的籃球帶來不一樣的籃球理念。隨著快攻在當今籃壇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參加2017年亞洲杯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并取得了參加2018年女籃世界杯的資格。2017年亞洲杯中國女籃的成績并不算理想,因此本文通過觀看相關的比賽視頻并收集統計處理相關比賽數據,本文的研究的通過研究四強球隊的快攻并進行對比,找出中國女籃在快攻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為今后的訓練提供依據。
二、研究對象
本文以2017年女籃亞洲杯四強球隊快攻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本文主要參考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等相關文獻。
(二)錄像觀察法
觀看并分析2017年女籃亞洲杯四強球隊小組賽和淘汰賽的所有比賽,并記錄和統計相關數據。
(三)數理統計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對記錄下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四)邏輯分析法
依據邏輯分析法對得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四、研究結果分析
(一)快攻發動的時機特征對比分析
現代籃球快攻的含義即由守轉攻時進攻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3—5秒內)將球推進至前場,造成人數、位置或能力上的優勢與主動的一種進攻戰術。籃板球一直是取得比賽勝負的關鍵,也是攻守轉化的焦點,因此它也是進攻時爭取主動的一種機會。可以看出四強球隊善于利用各種時機制造打快攻的機會,日本隊尤為突出。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和日本隊發動快攻主要是搶得后場籃板球后發動快攻,搶斷球之后發動快攻次之。澳大利亞球員防守積極,發動快攻主要是搶斷球獲得總的快攻次數較少。韓國次于日本隊,主要靠搶斷球獲得快攻。中國隊與其他三支球隊差距最大的是搶斷球發動快攻次數,這也體現了中國女籃的防守強度與其他三支球隊之間的差距,沒有給對手帶來足夠的防守壓力。
(二)快攻發動的次數與成功率特征對比分析
可以看出,球隊的實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這項數據體現出來。日本隊快攻的成功率最高83%,平均每場6.25次快攻,這也是日本隊取得本屆亞洲杯冠軍的關鍵。韓國隊的快攻戰術也非常熟練,成功高達80%,場均5.8個快攻,也是韓國籃球崛起的關鍵;中國快攻成功率78%,場均4.1個,快攻,可看出中國隊場均快攻數和成功率都不如韓國和日本隊。快攻戰術固然重要,建議中國女籃在日后的訓練中不僅要加強快攻能力訓練還要加強意識訓練,能力和意識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 快攻的作用,集體防守意識也是關鍵。
(三)快攻得分對比分析
日本隊的場均快攻得分15.6分,韓國次于日本隊場均11.2分,中國場均快攻得分9.9分,最低的是澳大利亞場均7.4分。這說明中國隊與亞洲強隊在快攻戰術的運用上還存在差距。通過觀看比賽錄像分析認為由于我國女籃的快攻意識還沒有完整的建立,加上內線有高大的中鋒,打法主要是陣地內線為主,而快攻較少。建議要靈活多變,根據場上形勢決定快攻機會們只要出現位置和人數上的不平等就果斷運用快攻戰術,內外結合更好。
(四)快攻的推進方式對比分析
快攻的推進階段,是對方進球之后、搶斷球和搶到籃板球迅速的由后場推進到前場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長傳球和短傳球或運球突破來完成快攻推進。在這個階段中,時間耗時越短,對方的退防就越有壓力,本隊快攻的機會就越多,快攻中的優勢就越明顯。通過錄象可以看出,各國球隊都在力求縮短推進階段的時間,加快了推進階段的節奏,可以看出,中國隊在推進階段所用的個人推進較多,長傳球和短傳用的較少,這與快攻意識和傳球能力有關。
(五)快攻的結束方式對比分析
可以看出,中國隊主要的快攻結束方式是中投,占總快攻結束方式的20%;跑籃次之,為19%。日本隊主要的快攻方式是跑籃;次之是籃下強攻,澳大利亞主要的快攻方式是籃下強攻;次之是跑籃為21%;韓國則是以跑籃為主要,快攻方式為24%,次之是籃下強攻。澳大利亞在,快攻的結束方式上主要是以攻擊到對方籃下強打,更具侵略性。而中國和日本隊主要采取中投和跑籃。中國隊在日后的訓練過程中,需要加強身體對抗、速度等訓練,從而增加比賽中快攻結束階段籃下強攻和跑籃的次數,提高快攻的得分能力。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日本隊在形成快攻的次數和時機以及成功率上都處于領先優勢。韓國隊利用快攻的熟練程度僅次于日本隊。中國隊在快攻形成的次數、發動時機和成功率上與本屆亞洲杯冠軍相比都存在著—定的差距,主要是對快攻和速度的認識不足。在結束階段,過多地考慮了人數和位置上的優勢,沒有考慮到時間和空間因素,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都主動放棄了快攻的攻擊機會。
2.中國女籃有高度,高度是快攻獲得球權的重要保證,而速度是快攻的本質和核心。如何將高速與速度結合,如何提高快攻得分,是中國女籃急需解決的問題。
3.中國女籃在場均快攻次數和場均快攻得分與其他三支隊伍有差異。中國隊的快攻發動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以高度的優勢拼搶籃板球快攻為主,利用防守給對手施壓和搶斷球獲得快攻的機會少。
(二)建議
針對中國隊的優勢和缺點,我認為中國隊需要重視以下幾點,以盡快適應世界籃球發展趨勢,讓我們的隊員適應快節奏的攻防。
1.從思想上改變對快攻的認識,積極主動的發動快攻,在訓練中主動去適應各種快節奏的攻防戰術。
2.加強突破技術的訓練。戰術是建立在扎實的技術之上的,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很好的執行戰術。要從根本上改變,就要從技術訓練上人手。
3.中國隊有高度優勢,但是需要做的是正確處理好高度與速度的關系。訓練時,結合實際比賽的情景進行快攻戰術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和戰術意識、心智能力的訓練;快攻速度是重點,球員的視野和傳球是關鍵,只有在訓練中艱苦的訓練才能在比賽中更好的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