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蕓
【摘要】目的 探討優化流程工作方式在門診注射室工作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以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門診注射室輸液的52例患者為例,將其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n=26)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n=26)護理工作中優化流程工作方式,對比兩組護理工作質量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發生率及等候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優化流程工作方式在門診注射室工作中的實施效果突出,值得推廣。
【關鍵詞】優化流程工作方式;門診注射室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2
門診注射室承擔著醫院各個科室需輸液治療患者的靜脈輸液工作,具有“患者流量大、環境嘈雜、疾病種類多樣”等特點,是醫護糾紛發生風險最高的場所之一。調查顯示,多數患者面對繁瑣的就診過程存在“煩躁、焦慮”等諸多不滿情緒,進而影響護理工作效率,是當前門診護理工作中面臨的重要難題[1]。本研究主要探討優化流程工作方式在門診注射室工作中的實施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門診注射室輸液的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具體資料如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7:9,平均年齡(47.5±3.5)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9:4,平均年齡(47.8±3.7)歲。納入標準:(1)簽署知情同意書;(2)臨床資料完整,方便追蹤隨訪。排除標準:(1)嚴重心臟、肝腎疾病者;(2)認知功能障礙者。2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門診注射室護理工作,觀察組實踐中優化流程工作方式,具體操作如下:(1)成立優化流程工作小組。成立工作小組,對就診流程進行科學評估,總結及整理以往工作存在的問題,具體包括:針劑藥房等候取藥時間過長、注射室環境嘈雜、肌注室護理人員配置與實際矛盾等,進而制定針對性優化措施。(2)優化環境。保持輸液室安靜舒適,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同時叮囑患者做好保暖工作,根據天氣狀況叮囑其適當添減衣物,避免著涼。(3)優化服務流程。定期進行培訓,幫助護理人員理解優化服務流程工作的優勢及具體內涵,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對于每位就診患者做好妥善安置。根據具體工作流程,為護理人員制定符合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及職能,其中接診護士主要負責病歷資料核查、指導用藥等,登記后由擺藥護士填寫、核對補液單,并進行藥物擺放,與配藥護士進行核對、配制。靜脈輸液護士穿刺時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穿刺后簽名并記錄補液巡夜卡,巡回護士加強病房巡視,及時為患者換藥、拔針。護理人員之間分工明顯,相互協調,以增加工作訓練性及游戲性。(4)實行彈性排版制度。輸液高峰期,患者等候時間相對較長,多數易產生“煩躁”等情緒,為避免患者等待時間過長,在現有人員安排基礎上實行彈性排版,在高峰期間可增加人員配置,保證護理工作連續性。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發生情況及等候時間,以進行護理質量評價。(2)采用自制百分制問卷對患者護理程度進行評價,主要指標包括:患者技術水平(40分)、服務態度(40分)、輸液室環境(20分),得分越高表明滿意度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1.0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當樣本容量n>40,理論頻數T>5時,用x2檢驗。如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質量
觀察組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發生率及等候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估為(93.4±2.7)分,明顯高于(82.6±3.1)分,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t=13.396,P=0.000)。
3 討 論
藥物注射是當前臨床治療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具有“給藥迅速、療效快”等優勢,而醫院門診部門承擔著各個科室患者的急診注射工作,其服務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就診體驗及醫院形象[2]。調查顯示,門診注射室是極易發生醫護糾紛的部門之一,主要與護理工作流程繁瑣明顯相關,多數患者由于患病因素情緒不佳,若輸液等候時間過長,很難把控好自己情緒與護理人員產生糾紛;再加之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大,接診中存在諸多不可預見性,導致護理人員難以與患者有效溝通。
綜上所述,優化流程工作方式在門診注射室工作中的實施效果突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關芬霞,敖小芹.實施PDCA提高門診注射室護理工作滿意度[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22(11):177-179.
[2] 方春艷,譚銀歡,馬麗珍.優化門診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2):388-389.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