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玲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52-01
摘要 近年來,啦啦操運動項目的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促使各個國家對該項目提高了重視。本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功能性訓練在技巧啦啦操運動中的訓練理念進行總結,并從對不同節奏下的動作穩定性進行保持、對各種損傷進行預防、有利于訓練的科學化發展三方面,論述了功能性訓練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技術訓練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功能性訓練 技巧啦啦操 動作穩定性
自從啦啦操運動傳入我國一來,我國國家體育總局和地方單位便給予了高度配合,此時該項運動項目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果。由于技巧啦啦操項目具有獨特魅力,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群眾參與其中。但在我國技巧啦啦操發展過程中,其技巧和水平與國際先進標準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啦啦操的動作形式很多,節奏較快,需要表演者對身體上肌肉力量進行完美控制,從而滿足觀費性。
一、功能性訓練在技巧啦啦操運動中的訓練理念
在競技比賽之中,比賽要求具有較強的一致性,而功能性訓練的基本目標便是對力量進行有效訓練,促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規范的完成動作。在訓練時,技巧啦啦操的運動技巧和體能訓練只能通過功能性訓練中的輔助助性訓練進行。整體來看,功能性訓練需要與實際比賽標準相結合,以確保自身穩定性發揮為前提,對快速運動形式進行全面表達。在該種訓練理念的作用下,整個運動體系變得更具系統性和漸進性,并通過對時間框架的有效構建,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整體訓練進行調整,在確保動作標準提升的同時,對關鍵動作和身體部分的柔韌性進行區分,為訓練挺高充分動力,最終實現專項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功能性訓練的作用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靈活性等方面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并對—些特殊動作進行應用,促使在比賽過程中獲得更好成績。
二、功能性訓練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技術訓練的應用價值
(一)對不同節奏下的動作穩定性進行保持
在全國性的技巧啦啦操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們必須面對高強度的比賽及心理壓力,還要在此種情況之下完成標準動作,這對于運動員的心理及身體考驗十分巨大;另外,運動員還要在迅速移動及跳躍中做出標準動作,由于是在非平衡狀態下,影響了技術動作的穩定表達。為了將這些動作的穩定性提升,除了日常訓練之外,還要加強對自身平衡力的控制,即便是在任何狀態下,均能將技術動作展示出來,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名次。在功能性訓練的作用下,運動員在非穩定狀態下的自身平衡能力得到了更多鍛煉機會,并通過不同動作鏈的組合訓練,促使身體中的肌肉協調能力大大提升,為專項訓練的開展奠定了良好條件。例如,教練員可以在技巧啦啦操訓練只能夠融入音樂元素,并通過節奏的突變幫助運動員進行托舉連接訓練,此時運動員們需要在運動中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否則便會對后續的托舉動作產生影響。
(二)對各種損傷進行預防
在功能性訓練過程中,需要對核心部位的訓練進行進一步強調。首先,需要加強對人體脊柱部位的保護,由于脊柱部分十分脆弱,一旦受到損失很難在短時間內修復;其次,通過對人體核心部位的有效協調,為上下肢力量建立穩定節點,最終實現末端肢體關節的負荷緩解,從而實現對相關損傷疾病的可靠性預防。在小肌肉群訓練過程中,由于功能性訓練的作用,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將會得到提升,避免損傷情況的出現。例如,在技巧啦啦操運動之中,涉及到很多難度較高的技術動作,如托舉等,這些動作很容易對運動員的手腕、腳踝等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傷病的出現。功能性訓練可以將運動員身體中的各個肌肉力量全面調動出來,增加身體的各項控制能力,從而對關節提供深入保護。
(三)有利于訓練的科學化發展
在具體訓練過程中,部分教練員只注重技術的熟練度和提高程度,并不會對其他動作出現的原因進行重視,更不會將運動員的身體因素考慮其中,從而對運動員的后續訓練情況產生影響。即使是在訓練過程中對力量訓練進行穿插,但卻顯得十分單一,僅僅是對其中某一塊肌肉進行鍛煉,與比賽過程和內容完全脫節。總的來說,功能性訓練的開展需要與專項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對多關節的實戰要求進行滿足。教練員可以對運動員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訓練方法,在提升訓練成績的同時,實現訓練過程的標準化和定量化;另外,教練員還可以根據運動員的具體限制問題,做到對癥下藥,利用大規模的弱側練習,來實現訓練效果的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功能性力量訓練可以幫助運動員提升運動技能和能力,從而對核心部位的小肌肉群體進行鍛煉,實現身體平衡性和協調性的有效提升。在功能性訓練的作用下,人體的神經系統也會得到充分鍛煉,確保運動員可以在較好的狀態下完成動作;另外,在核心力量的使用上,可以對各種動作的平衡進行控制,是運動員協訶性提升的必備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