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琦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糖尿病性視網膜眼底病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7..02
糖尿病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高居不下,其多種并發疾病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而糖尿病性眼底改變帶來的反復性彌漫性出血,進而造成玻血、甚者引發增殖性的視網膜改變,會嚴重影響視功能[1],甚至導致失明。本研究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改變(DR)的綜合療效進行觀察,現將成果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DR的病患共45例(60眼),其中女性23例,男性20例;雙眼發病50例,單眼發病10例;年紀最小43歲,最大76歲;有高血壓22例,伴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12例,并發腎病7例。采用隨機的方式,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眼。
納入標準:根據(FFA)檢查結果確診為DR;排除標準包括:①近半月內采取其他藥物治療本病者;②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者;③全身情況差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簽定治療許可書,且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癥狀體征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病人主要給予相應的控制血糖及止血的藥物,治療組則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案進行醫治,以對照組為基礎,投以自擬益氣養陰方,方中以太子參20 g,當歸15 g,麥門冬15 g,生地黃15 g,熟地黃15 g,黃芪20 g,山茱萸15 g,山藥15 g,澤瀉15 g等,并根據患者情況臨證加減。
1.3 觀察指標及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的的視力變化、眼底出血吸收狀況、眼底照相改變、以及FFA的圖像對比,眼底血管的充盈及滲漏變化情況。治愈[2]:視力光復到1.0或改善至未發病時的視力,視網膜上的出血大部分吸收,且無新鮮出血,眼底照相、FFA有明顯改善。顯效:視力提高4行,網膜上積血大部分吸收,FFA有較大改善。有效:視力提高1-3行,視網膜上的出血吸收一部分,FFA有所改善。無效:視力較治療前沒有變化甚至下降,視網膜上出血無吸收或有新鮮出血,眼底照相和FFA無改善甚至惡化。觀察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對比,評定治療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得來的數據運用SPSS 20.0進行分析,所得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現,采用x2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采取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視力變化對比,治療組痊愈18(60),顯效5(0.16),有效4(0.13),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痊愈15(50),顯效4(0.13),有效4(0.13),總有效率為73.33%,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眼底變化對比,治療組痊愈11(0.36),顯效7(0.23),有效7(0.23),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痊愈,7(0.23),顯效7(0.23),有效5(0.16),總有效率為63.33%,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 論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主要體現眼底視網膜上小血管循環結構的紊亂及其對視功能的紊亂。DR從單純的小血管瘤產生發展為有增殖性的改變體現在產生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的增生、出血范圍的擴大、玻璃體出血的加劇、纖維膜上出現增值等多種病理變化[3]。
在中醫學上,眼底出血屬于“暴盲視瞻昏渺”“云霧移睛”的范疇,從而影響眼底小血管的病變,因此對于DR的治療應以益氣養陰作為治療原則,因此本文采用自擬益氣養陰方在臨床上取得較好效果。綜上所述,對于DR患者來說,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單純運用西藥臨床療效更好,具有簡、便、廉的優點,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盛業,楊 凱,董佳妮,張 蘭.益氣養陰中藥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炎癥因子及血管內皮因子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6,33(01):46-49.
[2] 蘭麗霞,任 旋,黃 海,葉 波,邱新文.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的意義探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2):4581-4582.
[3] 黃 旭.眼底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8,39(05):838-839.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