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9月11日文章,原題:對德國汽車制造商而言,中國淘金熱將結束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時代已結束,對多年一直乘著這股熱潮的德國制造商們而言,這尤其是個糟糕消息。
大眾汽車便是例子。中國是大眾最重要的市場,該公司40%車輛在此售出。今年4月大眾旗下品牌汽車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降2.4%,該公司消息人士稱8月的銷量仍是下滑趨勢。
今年8月,戴姆勒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幅從6月份的13.7%下降到5.5%,該公司被迫在6月底發布盈利預警,稱中美貿易糾紛是原因之一。
業內專家說,中國汽車市場的寒冬正在降臨,尤其是SUV今年年底的銷量下滑將更嚴重。近幾個月來,貿易爭端讓中國的購車者更加謹慎,乘用車銷量受到嚴重影響,8月下滑8.5%。經濟不確定性和房租上漲令中國消費者把目光投向小型車,或者干脆不買車了。周一發布的數據表明,今年8月中國汽車市場的總銷量下降7.4%,這已是連續第三個月下滑。
貿易爭端并非汽車銷量下滑的唯一理由。經過多年高速增長后,中國正從一個新興市場演變為充分的工業經濟。德國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大學汽車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澤爾說:“汽車行業為期7年的景氣年份已結束。中國市場銷量下滑是汽車制造商將面臨蕭條年份的又一指示劑。”此外,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在質量和創新領域變得越來越強大。
布拉澤爾說:“過去15年中國市場的盛況不會再有……由于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市場上占統治性地位,尤其會受影響。中國市場發生的每個變化都會影響整個公司。”▲
(作者弗朗茨·胡比克等,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