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記者 高雷
德新社12日報道稱,美國“常青藤”名校威廉瑪麗學院“援助數據”(AidData)項目團隊周二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縮小受援國的貧富差距。
參與該項目的包括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國際名校的學者,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報告調查了中國在亞洲、非洲、拉美、中東138個國家的3485個相關工程項目,時間跨度從2000年到2014年。研究團隊通過分析政府公報、學術報告、非政府組織報告、新聞報道等發現,約有43%的項目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公路、鐵路、橋梁、港口、機場、電網、電信基站、光纜等工程,其余42%則是醫院、學校、排水管網等公共民用設施。
報告肯定,這些項目很注重構建“由內到外”的交通網絡,改善了受援國民眾的就業機遇與市場機會,從而讓經濟活動的分布更平等。總之,“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縮小經濟差距,從而避免了暴力沖突風險上升。
“西方專家、政客經常指責中國魯莽、自私、用心險惡,但是通過讓經濟活動的更為平均地分布,北京的投資改善了全球不穩定根源的狀況,從而也讓西方大國更從容地面對其他全球性的威脅或危機。”“援助數據”項目執行主任帕克斯表示。德國《經濟新聞報》稱,中國的建設工作對中東而言比歐洲的軍火更好。德國《交通報》也呼吁歐盟不要“冷漠”面對中國的世紀項目。“一帶一路”代表了一個歷史性機遇,歐洲應積極參與其中。▲
環球時報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