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彭澤鋒


沉寂一段時間的英劇,在秋冬季正掀起一股觀劇熱潮。首當其沖的《保鏢》近期在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一臺播出后,超高的收視率和口碑使其成為自2006年以來,最受英國人歡迎的劇集。在《保鏢》之后,多部“老片新拍”的英劇如新版《悲慘世界》和《ABC謀殺案》也將陸續與觀眾見面。按照一位BBC制片人的說法,“是時候讓人們忘記美劇。這是英劇時間!”
貼近現實環境,引發觀眾共鳴
《保鏢》講述的是一位阿富汗戰場退役軍人擔任政府要員的貼身保鏢,繼而卷入一場政治陰謀的故事。首集開場就是驚心動魄的火車炸彈襲擊,編劇僅用短短20分鐘,就把尋找炸彈、警匪對峙、疏散人群、拆除炸彈的過程講完,緊湊程度堪比美劇。由《權力游戲》中“少狼主”理查德·麥登飾演的保鏢大衛的初步形象也在最短時間完全展現:一個和平主義者,總是希望能避免無謂的傷亡。但他保護的內政大臣茱莉婭則是一名鷹派政客,她主張加強對網絡、通信的監控來應對恐怖襲擊。她還曾多次支持英國向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派兵。作為一名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退伍老兵,大衛對茱莉婭有一種天然的反感,甚至是憎恨,然而職責又讓他不得不保護她。
劇中探討的極端主義、隱私安全、反恐戰爭,都是西方社會的熱點議題,也增強了該劇的話題度。根據BBC的數據,在《保鏢》首集播出后的七天內,有超過680萬人推薦分享此劇。目前該劇在IMDB上獲得8.6的高分,同時在爛番茄上擁有100%的新鮮度,可謂口碑爆棚。“劇集中,大衛和茱莉婭的愛恨交加折射出英國社會目前面臨的政治分歧以及各種恐怖襲擊的威脅,這些元素都讓觀眾有著非常強的代入感。”英國《衛報》表示,該劇在人物關系刻畫上,貼近英國目前面臨的反恐現狀,以及這種長期存在的不安全感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力。因此《保鏢》的劇情很容易給觀眾帶來心理共鳴。
突破傳統套路,官員也成粉絲
對于《保鏢》受到熱捧的原因,英國媒體給出各種分析觀點。《衛報》認為,編劇打破傳統的英劇套路,比如由凱莉·霍威飾演的女主角茱莉婭在季中就早早猝死,令觀眾感到非常意外,完全抓不住劇情的走向。倫敦《旗幟晚報》則找到一位曾擔任部長級職務的官員來點評劇集的逼真程度。據這位前官員判斷,演員嘴里蹦出的安保術語、縮略語和專用詞匯顯然是經過相關領域的人士指導,才能如此準確。這也看得出劇組的用心。
該劇在官員中也引起熱烈討論。《衛報》特意請現任首相特雷莎·梅談觀后感。梅表示,自己在首集播放至20分鐘就不打算繼續追劇。她解釋說,“我看電視是為了放松。這部劇的情節顯然不是為放松而準備的。”與梅不同,原內政大臣安伯·拉德已成為《保鏢》的忠實粉絲。她甚至表示,希望能在第二季中扮演一個角色,只要不演政客就行。同時,她對劇中的內政大臣與保鏢間的關系和互動也十分認同:“一方面始終保持職業性的距離,另一方面又變得十分親近。”
舊瓶裝新酒,英劇能熱多久?
“英國也將進入翻拍劇井噴期?”據悉,除《保鏢》外,新版《悲慘世界》和由“推理女王”阿加莎的小說改編的《ABC謀殺案》,以及樸贊郁執導的新劇《女鼓手》將在今年秋冬季陸續播出。有趣的是,這三部劇集均改編自經典的文學著作,能否延續《神探夏洛克》的腦洞風格則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美國《綜藝》雜志表示,“英國是一個尊重傳統的國家,而英劇又擅長大刀闊斧地改造經典。這三部擁有極高關注度的劇集將如何來拿捏尊重經典與突破創新的界限,將決定這波‘英劇熱能否燃向全球。”英國《每日電訊報》則對翻拍模式能否成功打上問號。“從目前公布的部分劇照來看,新版《悲慘世界》和《ABC謀殺案》似乎并沒有“穿越時空”,演員陣容也并非星光熠熠,觀眾對相關劇情非常熟悉。除了熟悉的情懷外,觀眾有什么理由連續追逐三部翻拍劇呢?”▲
環球時報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