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東 武海妮 侯勉 李恩光 謝定邦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習方式不斷變革,泛在學習成了新型的學習方式。文章針對MOOC資源系統在當下的發展和泛在學習的泛在性,圍繞泛在學習理論探討、泛在學習環境構建、泛在學習平臺架構、泛在資源建設幾方面進行說明,對泛在學習環境下MOOC資源進行了個性化應用設計。
關鍵詞:泛在學習;MOOC資源;應用設計
1 概述
1.1 泛在學習的研究現狀及發展
泛在學習(Ubiquitous-learning,U-learning)的概念起源于泛在計算的概念,泛在計算,或稱普適計算(Pervasive Computing),是一種無處不在的計算并且不依賴于任何形成的人工設備,也就是說,泛在學習指的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的一種學習方式[1]。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學習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終身學習的需要,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非正式學習方式[2]由電子學習(Electronic-learning, E-learning)走向了移動學習(Mobile-learning,M-learning),直到現在流行的泛在學習,這樣使得非正式學習也變得更加簡捷和人性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樣也導致學習者找到需要的學習資源變得不易。泛在學習最先開始于國外,1998年“泛在計算”概念的提出,對泛在學習的研究加以重視并得到了發展,從2003年開始,國內展開了對泛在學習的研究,泛在學習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
1.2 學習資源研究現狀
國外對學習資源研究的歷史較長,之后,國內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楊現民等[3]通過比較分析當前國際主流學習技術標準的資源信息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泛在學習環境下的資源信息模型,并對其結構要素進行了詳細說明。之后,又進行了學習資源的聚合研究[4],可解決學習資源建設中存在的資源離散程度高的問題。前人對學習資源的不斷探索和研究,更加證明學習資源是泛在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對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如何找到學習者所需合適的資源均有研究。
2 MOOC資源的應用現狀
2.1 MOOC介紹及MOOC資源研究現狀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5],意為大規模網絡開放在線課程,MOOC是遠程教育的一個重大發現,并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我國將MOOC英譯為“慕課”,2012年被稱為“世界MOOC元年”,MOOC多是國外著名大學的教授所提供的免費網絡公開課。MOOC的主要特征是免費開放性和共享性、大規模、個性化、網絡社會性,其優勢在于可以自由學習、免費在線、不需要真實課堂講授,并且有益于技術教育[6]、資本的推動與企業的運作,在多元需求、多重利益和多元價值導向的博弈中,實現了與大學課堂、培訓機構、網絡學習社區以及支撐這些網絡社區的平臺服務商、軟件服務商和互聯網運營商的密切銜接。其缺點是無助于因材施教的實施,缺乏靈活性設計。
Dewaard等[7]提出了基于云端的泛在性、開放的移動MOOC學習設計模型,并在其開設為期6周的Mobil MOOC課程中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習者重視對學習環境中知識獲取的便利性,并且希望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設備友好訪問所有的應用程序和學習資源,隨時隨地獲得學習材料。肖君等[8]提出泛在學習環境下基于活動理論的移動MOOC設計,以學習者畫像分析、學習目標設計、移動學習環境交互設計、移動基礎工具選擇和基于學習分析的系統改善5個維度構建了泛在學習環境下的移動MOOC設計模型。
2.2 MOOC資源的泛在性
通過對MOOC資源應用現狀的了解,MOOC資源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將MOOC資源應用于泛在學習如虎添翼,泛在學習環境下MOOC資源建設的必要性有:
(1)MOOC資源建設是泛在學習建設的前提和基礎。⑵MOOC資源優化了傳統教學并創造了在線教學新形態[8],推動現代教育的發展。(3)MOOC資源的應用成為當今大學課堂中的一種補充手段和方法,MOOC資源建設變得必不可少。
泛在學習資源是指在學習環境下可以幫助學習者進行和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的一切事物總稱,其中不只是一些學習資料,也可以是一些硬件設備等[9]。根據對泛在學習的涵義理解,學習是無處不在的,也導致資源也是無處不在的。王星等[10]提出交互層次理論的MOOC資源,其包括3類:原生資源、動態資源、再生資源,再生資源成為一種可升級、具備再生性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取得成果,MOOC資源不斷擴張,便具備了泛在性。
3 泛在學習環境下MOOC資源系統具體設計
3.1 MOOC資源模型設計
3.1.1 泛在學習環境構建
泛在學習成為當今盛行的學習方式,經過大量的學者探討了泛在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泛在學習環境的構建對于泛在學習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學習者需要的泛在學習環境,要具備以下幾點。
(1)具備環境中的操作系統。現行的主流操作系統有Windows,Unix,Linus操作系統等,這成為泛在學習環境構建的主要條件。(2)網絡環境下進行。在這個網絡時代,很多教學活動都依托于互聯網,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成為主流,便捷了生活,為泛在學習環境構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3)可靠的學習資源。針對學習資源,MOOC資源已經成為當今應用較為廣泛和可靠的學習資源,具備一定的科學性。(4)學習支持服務。學習支持服務可以實現遠程教育機構或院校對學習者指導和學習等遠程服務,同時可實現面對面交流,更加有利于泛在學習環境搭建,學習支持服務也將成為泛在學習環境必要的潤色工具。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泛在學習環境已成易事,根據以上條件分析得出MOOC資源有助于構建泛在學習環境。
3.1.2 泛在學習下MOOC平臺架構
MOOC平臺主要是面向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等教學活動,泛在學習下MOOC平臺架構主要是對潛在的學習者進行分析,首先要明確學習者類型、學習者需求、學習情景,從而確定學習者的教學目標,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通過對課程教學視頻設計和虛擬實訓操作環境設計進行比對,不斷進行比對和反饋修改,從而進行總結性評價,其中課程教學視頻設計和虛擬實訓操作環境設計如圖1所示。
3.2 泛在學習環境下MOOC資源個性化應用設計
泛在學習環境下MOOC資源應用廣為流行,隨著學習者的學習要求不斷提高,MOOC資源應用再次面臨挑戰,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MOOC資源,對于MOOC資源在大學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合理設計,MOOC資源個性化應用設計流程如下。
(1)學習共同體設計:在大學課堂中學習共同體有教師、學生、通信員。(2)學習活動設計:主要包括主體、客體、共同體、工具、規則、勞動分工。(3)MOOC資源與工具設計:先對MOOC資源進行分類[10],可分為原生資源、再生資源、動態資源。其中,原生資源作為MOOC建設最初的主要評價因素,原生資源以自身的諸多性質將直接影響MOOC資源與實踐教學應用的兼容程度;再生資源則是一種可再優化、升級,具備創新資的生成性資源;動態資源成為泛在學習資源中不可或缺的資源類型,它成為網上教與學的支撐性資源。然后是泛在學習環境下移動MOOC工具的選擇,主要有:移動終端設備、移動技術、認知工具、合作工具、學習策略、移動學習資源、學習指導等。(4)學習過程設計:學習過程常見的有自主性學習過程、合作性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過程3種。(5)MOOC資源個性化應用設計:MOOC資源的應用設計從資源獲取、資源反饋、相關資源3個出發點進行設計。其中,資源獲取是最為關鍵的,主要從資源開發、可視化分析、動態推送、多重選擇這4方面出發有效地推進資源獲取;資源反饋成為MOOC資源升級優化的必要手段,有效反饋學習者情感態度、學習者心理置換、學習者認知理解、意見投遞以及發展性評價;最后要為學習者提供相關資源,也就是學習者可能會感興趣的相關學習資源,主要提供了相關資源提示、分析學習者認知傾向、友情鏈接等。
針對大學課堂的具體應用,對MOOC資源進行實用的個性化設計,如圖2所示。
4 結語
當今MOOC平臺已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廣泛應用于各大高校,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面幫助頗多。針對MOOC資源進行個性化應用設計有助于學習者快速、準確地找到該用戶對象所需的學習資源,有助于MOOC平臺的推廣應用和轉型升級。
[1]付海東.泛在學習網絡環境中的技術支持[J].長春大學學報,2010(2):11-13.
[2]馮婧禹.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推薦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
[3]楊現民,余勝泉.泛在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資源信息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1(9):80-86.
[4]鄭慶思,楊現民.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的聚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79-85.
[5]許元娜.MOOC資源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6.
[6]楊孝堂,劉其淑.網絡環境下課程學習資源建設[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5-9.
[7JDEWAARD I, ABAJIAN S, GALLAGHER M S, et al.Using mlearning and MOOCs to understand chaos, emergence, and complexityin education[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2011(7):94-115.
[8]肖君,喬惠,徐穎.泛在學習環境下基于活動理論的移動MOOC設計及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87-94.
[9]余勝泉,陳敏.泛在學習資源建設的特征與趨勢——以學習元資源模型為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6):14-22.
[10]王星,李懷龍.基于交互層次理論的MOOC資源生成機制[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