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
編者按:四川省有些家具廠需要的楊樹實木板都是從山東購買的,然后用火車運輸到四川,不算運費的話,一級板材每立方米的價格為3700~3800元,有時原料不夠還要等。四川省南部縣昱森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勇從中看到了商機,他組織大規模種植楊樹,解決了這一難題。不僅為家具廠提供了原料,還發展了林下種植,增加了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精分市場 確定項目
馬勇了解到在木材市場上,中纖板、指接板這兩年供應量大,已趨近飽和。市場上出現了用杉木、松木、柏木等很多由規格很小的木板拼接而成的指接板。柏樹由于側枝多,疤眼也相對較多,一級板只有30%多,且3.5~4.0噸原木才能生產出1立方米的板材。楊樹的硬度不如柏樹,但除了不能做地板外,可以制作絕大多數實木家具,用于家裝。楊樹的疤眼很少,一級實木板占到50%左右,每3噸原木便可產1立方米板材。簡單烘干、拋光后做成的拼接板比指接板看起來更加大氣、協調。目前楊木拼接板一級的價格為每立方米3700~3800元,二級為3200元,三級為2000多元。
“楊樹原是北方樹種,正是看到了楊木拼接板的市場需求,并且原料在南方供應非常少,我才堅定了發展楊樹工業原料林種植的想法。”馬勇告訴記者。
“輪伐+加工” 發展有后勁
因為南部縣冬天的氣溫不足以凍死害蟲,所以楊樹的蟲害防治是關鍵。在馬勇的原料林基地,高大挺拔的楊樹少有蟲害,很多楊樹的胸徑已超過20厘米。
馬勇自己種植有3000畝楊樹林,與人合伙種植有8000~9000畝楊樹林,目前有1500畝到了主伐期。他算了一筆賬:種植前兩年每年每畝成本1000多元,包括種苗、租金、人工、肥料、農藥等投入,之后每年每畝成本700~800元。7年后成材,每畝產材20噸,產值1萬元,刨去成本,還有不到4000元的利潤。前7年每年每畝收入不到500元,但第二輪、第三輪5年便成材,每畝成本只需4000元,每畝每年凈收入可達1200元。第三輪之后,樹體老化,就需要另行栽植了。其效益比種糧食作物要好,雖趕不上種柑橘等經濟作物,但勝在穩定,市場波動小。
與此同時,馬勇打算投資2000萬元建板材加工廠,預計年產2萬~3萬噸實木板,屆時年產值約7000萬元,可以大大提高楊樹種植產業的綜合收益。
增加經營品種 提高土地利用率
對于工業原料林這種周期長的產業,由于缺乏短期收入,非常影響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在南部縣東壩鎮,該鎮原本有近1萬畝楊樹林,后來陸續砍伐,將原料賣給了人造板材公司,然后改種了春見等當下很受市場歡迎的柑橘品種,現在只剩下1000多畝楊樹,主要栽種在道路兩旁。
馬勇直言,與合伙人已投入近2000萬元,現在是用自己在外干建筑賺來的利潤來反哺楊樹產業。“7年中,賣楊樹苗收入幾十萬元,但隨著綠化市場低迷,這幾年銷路不行了;2016—2017年間伐了一些樹木銷售,有不到100萬元收入。”馬勇說,再有便是林下套種桔梗、黃精等適宜半陰半陽生長環境的中藥材。
“黃精種植5年后畝均收入2萬元,期間種植成本3000~4000元,是一個不錯的套種品種。”馬勇說,但南部縣每年的伏旱較為嚴重,100畝黃精如今只剩20多畝。如果增加滴灌、噴灌等設施設備,投入又較大。如果有企業或者農民合作社反向承包林地,利用空閑林地完善基建搞套種,就能減輕租金的負擔,還可雙方互利。
種植工業原料林是一個周期長、后勁大的項目,馬勇希望林木抵押貸款的試點能夠盡快在南部縣開展,以便他能夠早日實現木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發展規劃,提升原料林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