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復旦大學出版社學前教育分社的實踐,分析教材編輯如何苦練選題策劃之前的準備之功,策劃選題架構的內功,落實選題的內功,以及宣傳和維護選題的內功。
[關鍵詞] 苦練內功 選題策劃 教材 編輯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8) 04-0032-04
[Abstract] The article gives in-depth analysis of some particular subjects that in practice from Preschool Education Branch of Fudan University Press. These subjects cover and not limit to the skills of how to build up internal strength of pre-prepare before production,topic choosing,finalizing topic,promo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chosen topic.
[Key words] Building up internal strength Topic planning Textbook Editing
內功指鍛煉身體內部器官的功夫,是通過強健內部器官的功能以使身體健康的一種活動,也可以指人內在的能力及修養[1]。苦練內功是從事編輯工作必經的提高自身素養能力的過程。本文結合教材編輯工作從策劃、組稿到傳播的流程,以及復旦大學出版社學前教育分社(以下簡稱復旦學前)的工作實際,探討教材編輯應該苦練哪些選題策劃的內功以及應該如何苦練這些內功。
1 苦練之一:策劃選題前的準備之功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級學科,復旦學前以出版學前教育專業的大中專教材為主營方向。要策劃好這個教材領域的選題,編輯需要苦練的內功是深入、透徹地研究學前教育的政策、標準、教學方案等。
1.1 深入理解國家的學前教育政策
學前教育政策是國家對學前教育領域的綱領性指導意見。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及成果與國家學前教育政策密切相關。作為編輯,需對相關政策頒布的時間、目的、具體內容要求了然于胸。國家在某個特定時期頒布的任何有關學前教育領域的“標準”、“規程”抑或“指南”,都是各大院校的辦學風向標,編輯對政策理解得越深,越能把握學前教材使用環境和市場方向,越能把各項最新綱領落實到教材中,從而確保教材與時俱進。
1.2 諳熟主流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2]。一個正規的院校,通常會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對相關教材進行論證,教材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適配度是院校選用教材的關鍵因素。作為編輯,只有諳熟主流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才可能對策劃的教材是否符合院校辦學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有些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不對外公開的,那么如何掌握主流院校的方案,去粗取精,凝練出共性要求,就是一個需要耐心、智慧、工匠精神的細活兒。而且,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各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也在不斷更新,編輯應緊跟這些變化。
1.3 精準理解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定的,學前教育這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3],是學前教育專業實施教學的指揮棒。自然地,課程標準是教材水準的衡量尺度,教材必須在形式上、內容上與課程標準相符合。因此,編輯必須對課程標準有精準的理解,且對歷次課程標準的變化,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把最新的課程標準落實到教材中。理解課程標準的過程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需要不斷學習、揣摩、爛熟于心,需要對整個專業的教學有從宏觀到微觀的清楚認識。教材與課程標準的匹配度直接影響教材的內容質量,是衡量教材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指標。
1.4 考察探究院校的辦學層次、辦學屬性及課程設置
隨著學前教育學科的發展,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院校相繼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因此,編輯需要明確,編制的教材是為哪一個教學層次服務的,是中專還是大專,是三年制、五年制還是五年一貫制,學生是高中起點還是初中起點,教材是為師范院校服務的還是為高職高專服務的,師范院校和高職高專的區別是什么,這些院校的課程設置有哪些異同等,只有厘清這些問題才可能有針對性地研發教材。
不同的辦學層次、院校屬性,意味著在同樣的課程設置下,具體的課程會呈現不同的范圍(內容)、難度、篇幅、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不存在一統天下的教材。比如復旦學前出版的《學前教育學》就有5個版本,分別針對中專、師范類大專、高職等不同層次和屬性的多種教學單位。
1.5 揣摩、比較、創新各種教學方法
好的教材必須和教學方法相匹配。就學前教育專業而言,由于其師范屬性,教學方法必然是重中之重。編輯只有不斷深入揣摩、比較各種教學法,才可能在教材的研發中有所創新。比如,在師范類課程中,如何將幼兒教師的工作內容和過程融合在教材的理論知識中,改變傳統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傾向,更多地把幼兒教師的職業特色體現在教科書中,是每個編輯要反復揣摩和深入研究的。知識體系容易在教材中體現,對應的職業能力則有不同的呈現難度,教學方法不同也會使同樣的知識有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優秀的編輯,是能站在學科高度來審視教材,把知識體系、教學方法完美結合的建議者和打造者。
2 苦練之二:選題架構的策劃之功
選題應該是有規劃和架構的,策劃教材選題有一個從宏觀到微觀、自上而下的過程。復旦學前花了13年時間,將學前教育專業的教材體系逐步搭建成以各學歷層次(本科、高職高專、中專)及辦學院校性質(師范類和職業教育類)為主線,以必修課、選修課和職后培訓為領域劃分的選題架構體系。這一架構的搭建過程彰顯的是選題策劃的內功,通過以下三個層面的內功來實施完成[4]。
2.1 宏觀選題策劃之功
即在頂層對總體的、綜合性的選題,提出戰略性指導意見,把學前教育分成職前、職后兩個大階段,把讀者對象區分成老師、學生、家長、幼兒等,集中主要精力,針對某一階段、某一類讀者群體策劃選題。比如,第一階段完成對受眾面最大、高職高專學歷層次、面向師范院校的職前教育選題開發,第二階段完成中職和本科學歷層次的職前教育選題開發,第三階段完成職后培訓課程教材的開發,第四階段延伸到幼兒繪本及幼兒園課程的開發等。宏觀選題策劃體現的是整體選題架構,以及整體選題的強項和優勢,是最為重要的策劃內功,決定教材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2.2 中觀選題策劃之功
即完成某階段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的選題開發。比如,在開發高職高專教材階段,策劃編輯將課程分成公共基礎課、基礎理論課、基本技能課、選修課等板塊,先完成公共基礎課、基礎理論課的教材開發,再完成選修課的教材開發,所有板塊有步驟、有計劃地完成,體現出板塊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這一層面既是對宏觀選題策劃的貫徹和體現,也對第三層面的選題策劃起調整和指導作用。
2.3 微觀選題策劃之功
即責任編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熟悉的領域,對以上兩個層面的選題的落實和補充。這一層面的策劃重在操作務實,策劃的選題和總體宏觀策劃目標高度統一。
復旦學前在選題策劃方面,充分發揮了大學出版的經驗、特長和專業性。面對學前教育這個分眾市場,復旦學前在宏觀、微觀兩個層面,精準定位每一個細小選題,將職業分學歷、分階段處理,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課程,課程下又細分不同領域不同模塊,通過這樣的層次細分逐步搭建起一個不斷完善的選題架構,使得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任何一個院校,都能在其中精準找到自己的教材所需。策劃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苦的,這些內功是需要長年累月積累的。
3 苦練之三:選題落實的“弦外”之功
如果說宏觀選題策劃更多事關頂層設計,那么具體選題的落實則是每個編輯的能力體現。落實選題并使選題的生命可持續發展,須練好以下幾種“弦外”內功。
3.1 苦練慧眼
首先需用慧眼找到新的教材選題的來源。新的教材選題主要來源于各校的課程設置。雖然各校的課程標準是統一的,但是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個性化,各校在課程設置上會有很多區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綜合各類學校的課程表,梳理出共性和需求,從而確立選題。可以說,課程設置是索引,綜合各校的課程設置是能直接產生優秀選題的捷徑。
其次需用慧眼盯住教材的修訂。學會對過往的選題進行跟蹤和維護,時刻關心老選題的使用(銷售)反饋,在確定的時機(比如寒暑假來臨之前),及時向原作者溝通教材的使用情況并提出修訂的方案意見,使得老選題再次煥發生命力。修訂的選題比之新選題更有市場說服力,耕耘好老選題是編輯事半功倍的高效體現。
第三需用慧眼發現作者。這是頗費心思的活兒。復旦學前在開創初期,幾乎每個選題都走過推薦作者、從旁論證、再推翻再論證到最終落實的過程。最初是用信封郵票式信函聯系各校教務處,征集主編和參編作者,然后分社論證,這一看似古板卻有效的方式,支撐了早期的很多選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遴選作者的渠道變得更多更便捷。
最后是用慧眼確定教材的大綱。教材的內容、形式是否由作者全權完成呢?作者一般只在自己的學術領域有發言權,對類似教材的系列性的考慮、風格定位等關鍵因素,編輯必須有主導性意見。大綱的確定需要有討論的過程,復旦學前的方法是讓學科同行集體論證,征集對大綱的意見。大綱的修改是個反復研磨、修繕的過程,一般由編輯來把握和主導。大綱被否定取消選題的情況也是有的。大綱是教材的骨架,優秀的教材都凝聚了作者和編輯雙方反復研討的汗水。
3.2 苦練人品
人品好壞直接關系到和作者的關系維戶以及新作者的開發,也影響編輯自身的發展。
首先是責任到位。責任編輯的“責任”范疇其實是超出書稿本身的,其中,信守諾言最為重要,包括是否履行合作條件,是否在約定的時間內完成書稿加工和支付稿酬,圖書在成本范圍內是否達到最佳效果等??傊?,編輯是否在時間上、質量上都如約完成了出版工作,是作者衡量編輯好壞的主要標準。
其次是充分尊重作者。不止是人格上的尊重,還指內容上的尊重及對作者權益的尊重,任何對作者的輕蔑或者草率的做事,都有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如果編輯能時刻放低自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書稿服務者和知識服務者,就會自然理順和作者的關系。牢記作者和讀者一樣,都是編輯的衣食父母。
第三是做一個殷勤者。殷勤做到很多的“主動”,例如,主動詢問作者的寫作進度,主動和作者溝通新的教學趨勢,主動寄發樣書和稿酬,在節假日主動問候作者,主動接待作者,不定期主動向作者匯報教材的銷售情況等。一個殷勤的服務者的姿態,會贏得更多的優秀作者和優秀作品。
3.3 苦練技術
編輯加工是編輯的核心技能,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的一個區別就是,教材的加工過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對教材而言,如何依靠多種技術手段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最能體現教材編輯的專業性[5]。
教材的使用是講體驗的,好教材可以直接減輕教師的負擔,給教學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材的立體化形式越來越多。一個編輯,在教材立體化方面的創新越多,能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也越多。整合各種信息技術、各種團隊、各種角色為同一本教材服務,也是教材編輯的一種能力和技術。這種整合能力也是需要長期不斷苦練的內功之一。
4 苦練之四:選題的宣傳、維護之功
售后環節是培育教材生命力的重要環節,需要同時苦練以下硬功和軟功。
4.1 集體層面的硬功
首先是會組織教師培訓。定期舉行同類教材的教師培訓是吸引用戶、提高教材使用率的重要方法。組織培訓工作是困難和繁瑣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費用、場地、時間、人員、培訓內容等。培訓工作能直接反映教材的適配度,也最能聚集客戶群。借助培訓,不僅能鞏固和擴大客戶,還能獲得新的選題或者為選題修訂找到方向。
其次是定期舉辦學科專業論壇,為整個教材系列打造選題策劃、出版發行的平臺。復旦學前在十年間舉辦了十屆相關論壇,每屆都聚焦專業、行業的熱點話題,通過服務教學科研反哺出版,實現了維護客戶關系、維護作者、維護選題的一舉多得,已經成為會議營銷的成功案例。然而,論壇的舉辦是需要投入的,舉辦論壇的工作甚至比開展教材培訓更為復雜、專業。每期論壇的內容設計、演講嘉賓的確定等,都需要反復考究。一個成熟的論壇體現的是一群編輯的集體內功。
4.2 個人層面的軟功
首先是自媒體宣傳能力。運用公眾號等自媒體進行教材營銷已經是家常便飯,教材社群的設立與維護,朋友圈的經濟力,都是眼下流行的宣傳方式,然而運營的好壞全在編輯的內功。做一個有魅力的線上編輯,成為教材出版的大V,難道不需要花時間苦練嗎?
其次是透過數據看本質的內功。這里說的數據指一些隱形數據,比如,用書單位主動申領樣書或課件時附帶的很多信息,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促成下一次的圖書銷售或者帶來新的選題線索;再比如,對參加教師培訓的名單進行分析,得出有關教材的使用指導意見等?;顒釉蕉?,信息越多,做個有心人,學會挖掘數據,懂得信息背后的深意是必要的內功。
最后,還要學會宣傳的硬本事,會做宣傳PPT,會寫書評,會向教師宣講介紹教材等。
教材編輯是個雜活兒,如果把自己苦練成一個雜家,就離優秀編輯不遠了??嗑氂罒o止境。
注 釋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938
[2][3]關于大學課程標準:分析與詮釋[EB/OL].[2017-09-08].http://www.doc88.com/p-9925171197566.html
[4]張永彬.試論選題策劃的層面與特點[C]//不懈追求:復旦大學出版社建社20周年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65-71
[5]黃樂.“互聯網+”背景下教材編輯的角色轉換與素質要求[J].出版廣角,2016(8):54-56
(收稿日期: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