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春宇
摘 要 物流業承擔著實體經濟物資流通的重任,物流企業因而擁有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流和物流的良好掌控,這成為其開展供應鏈金融的獨特優勢。物流企業可以通過保理、租賃、小貸等平臺作為載體切入供應鏈金融業務。當物流企業跨界金融,如果具備信息節點、動產變現及供應鏈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間的高信用落差三大特征時,其必將肩負起“救世”普惠金融的使命。
[關鍵詞]物流;供應鏈金融;信息節點;信用落差;商業保理
[中圖分類號]F259.27;F8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8)08-0076-06
一、供應鏈金融業務前景廣闊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及資產的限制,從銀行貸款存在較大難度,企業借貸供需長期不平衡催生了供應鏈金融的產生。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保理公司等,圍繞核心企業,基于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授信的金融服務。根據依托的資產類型,供應鏈金融以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以及預付款項融資三種模式為主。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銀行作為整個供應鏈的主導企業,為供應鏈提供資金。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脫媒趨勢不斷加大,資金端除了銀行之外,P2P平臺、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新模式不斷興起,外部資金來源開始多元化。目前,租賃、保理、小貸、典當、擔保、P2P等細分行業與商業銀行一起,構成了供應鏈金融資金端大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渠道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市場前景廣闊。供應鏈金融以企業真實貿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戶資信實力為基礎,簡潔有效地解決了中小企業信用記錄空白的問題,是目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較優方法。加之國家政策對于中小型企業的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需求量有望攀升。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7年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潛在規模在13.08萬億元,2020年將達到14.98萬億元。
二、物流企業切入供應鏈金融具有天然優勢
一般認為,供應鏈的信息流會隨著供應鏈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企業之間交易而流動。這些信息包括具體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或者整個行業的供需格局、創新技術等信息。在信息交換和流動過程中,往往有一些企業或者部門由于匯聚了大量的信息流而成為信息節點。物流企業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的企業提供物流服務,能夠很好地把握供應鏈企業的運營情況,掌握大量的上下游企業信息,本身就是供應鏈中的信息節點所在。
眾所周知,融資的最大風險來自于信息不對稱,供應鏈金融業務亦不例外。因此,物流企業從信息節點切入供應鏈,由于掌握了信息流通的關鍵環節,相對其他供應鏈上的企業而言,其能夠更清楚的明白整條供應鏈中的物流、資金流的變動情況。由于在信息方面的巨大優勢,這部分物流企業能夠在開展供應鏈金融過程中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正是物流企業滲透供應鏈金融的巨大優勢所在。類似地,電商平臺的扁平化結構、海量信息也使其具備了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先天優勢,成為不可小覷的后起之秀。
物流企業對流通環節物資的掌控,使其對于風險的反應和處置更為靈敏快捷。物流企業作為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傳遞者,相比其他企業,對于產品的掌控更為靈敏。在提供融資服務的過程中,從開始產品的質押到最后貨款的收回,物流企業都全程掌握著產品的流通。作為融資抵押物的實際掌握者,一旦出現違約風險時,物流企業相對其他企業能夠更快地對產品進行凍結,從而降低損失。這是物流企業跨界供應鏈金融的第二個優勢(見圖1)。
得益于信息流和物流兩大獨特優勢,物流企業跨界供應鏈金融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非常之多。比如第三方物流企業UPS,2001年收購美國第一國際銀行(FIB),打通了資金端。基于強大的物流實力,UPS實際上重筑了在核心企業和其上游中小供應商之間的信息節點,成為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最佳切入點。UPS依托大量中小供應商由于資金被核心企業占用而產生的高融資需求和核心企業的高信用保障,為前者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擁有較高的盈利能力。
三、物流企業切入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平臺選擇
傳統上,物流企業可以通過經營貿易業務的間接方式,即“墊付+賒銷”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增加客戶粘性。但這種間接金融方式盈利能力較弱。本文所言的物流企業跨界金融,是指物流企業通過設立類金融機構,直接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保理、租賃、小貸、征信、擔保、典當、P2P都可以作為物流企業介入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平臺載體,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提供多樣化的渠道選擇。限于篇幅,這里只分析前三種業務模式。
1.商業保理切入供應鏈金融
保理是指保理商以受讓企業因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所產生的應收賬款為前提,所提供的貿易融資、銷售分戶帳管理、應收賬款催收與壞賬擔保等金融服務中的至少兩項。只要有貿易和賒銷,保理就可以存在。保理業務的資金端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商業保理公司。保理業務類似于銀行的貼現業務,獲得應收賬款差收入實質是一種利息收入。商業保理是最適合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工具,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健全商務信用體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追索權的不同商業保理可以分為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有追索權保理是指保理商不具有為債務人核定信用額度和提供壞賬擔保的義務,僅提供包括融資在內的其他服務,無論應收賬款因何種原因不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權向供應商索回已付融資款項并拒付尚未收回的差額款項。無追索權保理指保理商憑債權轉讓向供應商融通資金后,即放棄對供應商追索的權力,保理商獨自承擔買方拒絕付款或無力付款的風險。
商業保理與供應鏈金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供應鏈金融中的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正是基于核心企業與上游企業之間產生的應收賬款為上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因此,物流公司通過商業保理進軍供應鏈金融,把商業保理公司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一個平臺載體,提供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商業保理業務最近幾年發展迅猛。銀行保理業務雖然開展較早,但隨著商業保理試點于2014年底全面鋪開,銀行保理發展速度大幅落后于商業保理。商業保理業務快速擴張,得益于2014年12月商務部和銀監會印發《關于完善融資環境加強小微商貿流通企業融資服務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商業保理等融資機構的作用,推動建立健全行業管理機制,發揮商業保理的風險轉移和融資功能。隨后各地陸續出臺商業保理監督管理辦法,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2014年試點政策放開以來,我國商業保理企業注冊數量、業務量和融資余額已連續四年實現成倍增長。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商業保理注冊公司數量在2014年、2015年分別達到845和2 853家,截至2016年末,全國已注冊商業保理企業達5 593家(不含注銷和吊銷企業數量)(見圖2)。商業保理業務量不斷提升,2012年業務量不足30億元,到2016年業務量超過了5 000億元,融資余額超過1 000億元。與之相比,銀行保理業務則出現了停滯甚至下降,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和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截至2016年末,銀行業協會保理委員會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折合人民幣1.72萬億元,同比下降40.9%(見圖3)。
未來我國商業保理仍具備極大發展空間。一方面,在國際和國內貿易中,賒銷已成為普遍的交易方式,當前信用交易比例占到70%以上,龐大的交易規模和越來越高的信用交易比例,必然催生巨量的應收賬款并引發保理的巨大需求。目前商業保理業務規模僅做到5千億,保理業務量遠遠小于全國應收賬款的規模。全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余額逐年上升,截止2016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達到12.9萬億元。處在企業金字塔頂端的上市公司,2016年底應付賬款5.8萬億元,這些應付賬款之中,很多都是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日益增加的應收賬款規模,為保理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見圖4)。
另一方面,保理融資資產證券化的試水,為保理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雖然商業保理業務杠桿倍數最高可以達到10倍,但其自有資金不足仍然是桎梏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過于依賴傳統的銀行渠道融資,使得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而2015年1月恒泰證券以摩山保理為基礎資產發布第一項保理融資資產證券化產品;2016年4月華泰資管發行首單互聯網保理業務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為京保貝旗下債權,優先級利率4.1%~5.9%,大大降低了商業保理的融資成本。保理債權ABS產品是我國企業ABS歷史上發展較早的一類產品,但過去發行量一直不大,屬于相對邊緣的品種。自2017年以來,以保理公司為渠道發行供應鏈金融ABS產品的大型企業越來越多,使得我國保理ABS產品的發行量大增。2017年至今,保理ABS占交易所企業ABS發行量的6%,已成為交易所ABS市場第五大產品(見圖5)。
2.融資租賃切入供應鏈金融
融資租賃業務發展之初并不屬于供應鏈金融范疇,但融資租賃業務作為解決下游制造商的資金周轉問題而產生,其運作與供應鏈不無聯系。銀行憑借資金優勢從事融資租賃,設備生產商則通過自家生產的設備進行融資租賃業務。隨著供應鏈管理和整合成為發展趨勢之后,融資租賃成為供應鏈管理企業利用產業鏈優勢拓展盈利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融資租賃業務保持較高增速。按照中國租賃聯盟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共計7 136家,比上年增幅為60%(見圖6);融資租賃業務量同樣保持快速增長,2016年底,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5.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底增長20%。預計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到2021年租賃合同余額將有望達到人民幣20.79萬億元,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復合增速(見圖7)。
從市場滲透率來看,融資租賃業務在我國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市場滲透率是指租賃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例。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融資租賃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方式,其市場滲透率在15%~30%之間,而目前國內的融資租賃業務市場滲透率整體水平保持在3%~5%之間,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假設我國滲透率能達到15%,目前融資租賃市場仍具有3~5倍的增長空間(見圖8)。
資金成本的降低將增強融資租賃業務的競爭力。對于在國內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企業來說,傳統的融資方式主要是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渠道少成本高。但目前的資金端環境已經大幅改善,融資租賃公司除了無法像金融租賃那樣進入同業拆借市場以及發行金融債以外,其他融資渠道基本上都可以使用。2015年以來,融資租賃企業融資結構開始優化,融資渠道更加多元,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大幅增加。除了資產支持證券之外,母公司融資、債券及海外融資等成為銀行貸款以外融資租賃公司籌集資金的重要來源,有助于企業降低資金成本,更好地支撐業務發展及盈利增長(見圖9)。
融資租賃行業近幾年在政策寬松、資本快速介入的背景下,經歷了爆發式的發展,我們認為,這種粗放式的發展在未來將面臨轉型,貨物將取代大型設備,成為供應鏈金融中的重要融資租賃標的,因此,物流企業切入融資租賃業務,必將大有可為。在直接租賃模式中,物流企業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向上游企業購買下游企業所需貨物,然后以融資租賃的方式向下游企業提供;在售后回租模式中,物流企業從資金需求方手中買入貨物,并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提供資金周轉。由于這類融資租賃公司從屬于物流企業,因而具備良好的倉儲能力,可以獨立監管貨物。
3.小額貸款公司切入供應鏈金融
小額貸款作為切入供應鏈金融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提供直接有效的融資服務,已經成為眾多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物流企業的基本配置。訂單融資和存貨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服務均可以通過小貸公司展開。小貸公司在放貸門檻、時間、流程、風險、利率等諸多方面不同于一般民間借貸,但相比于其他融資機構,操作靈活、手續簡便、業務范圍覆蓋廣,這是小額貸款公司的突出優勢。
2008年銀監會發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對小貸公司的性質、設立、資金來源、資金運用、監督管理等事項進行進一步明確,小貸行業自此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小貸公司家數、從業人員、實收資本和貸款余額均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2014年5月,《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新的管理框架下,買賣債券、股票、對外提供擔保、代理銷售理財產品或成為小貸公司的新業務。截止2017年上半年小貸公司8 000余家(見圖10),實收資本0.83萬億元,貸款余額達到0.96萬億元(見圖11)。
小貸業務最近幾年出現了增長乏力的勢頭。自2015年開始,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趨緩,機構數量和從業人員規模呈現穩中有降趨勢。自2014年起,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基本穩定,但是占金融機構總貸款余額的比例持續下降。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面臨多種因素的掣肘,其中最主要的是融資渠道受限。長期以來小貸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但是可行的兩種融資渠道“股東繳納資本金”和“銀行融資”卻又受到《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的限制。指導意見中“規定單一自然人、企業法人、其他社會組織及其關聯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10%”,使得小額貸款公司難以從單一大股東處獲得充足資金支持。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進一步壓縮了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空間。融資渠道單一是長期制約小貸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盡管融資受限,但仍有理由看好小貸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隨著金融創新不斷推進,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途徑不斷拓展,互聯網、私募債和證券化的發展,能夠為小貸公司注入新活力。比如,小貸公司通過與互聯網平臺合作,擴大資金來源,將自身的項目放在平臺上供投資者進行投標,利用平臺投資者的資金,提高自身資金杠桿率,自身在交易中通過利差獲得利潤。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在于線上高效和廣闊的傳播范圍,而小貸公司的優勢在于線下嚴謹的風控和強大的本土優勢。兩者的結合能夠有效地發揮彼此的優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當然,能否拓展資金來源渠道,主要還是取決于監管層能否對小貸公司杠桿率限制大幅度放開。目前廣州和重慶在小貸公司監管政策上放開的力度較大,分別將小貸公司的表內杠桿率限制提升到了300%和230%。如果設想按照擔保公司、典當行10倍的杠桿率計算,小貸行業的貸款余額就能增至8萬億元。
四、什么樣的物流企業能夠在供應鏈金融業務脫穎而出?
傳統的金融模式中,金融機構對于風險的控制主要是基于單個企業展開的,而對于供應鏈金融模式,其風險主要取決于金融機構對于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型企業信息的了解程度,因此相對來說,物流企業擁有的對供應鏈上的信息和物流掌控,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更具有優勢。
首先,信息節點多、信息化程度高的物流企業,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最具競爭力。企業的風控能力強弱首先取決于其能夠切入整個供應鏈中的信息節點數以及對于整個供應鏈中信息流的掌控情況。而在物流企業中,信息化節點越多,其對于整個供應鏈的掌控能力也就越強,能夠覆蓋的中下游中小企業數目也就越多,供應鏈金融業務也越容易開展。同時,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越高,企業所擁有的整個供應鏈的數據量就越大,對于風險控制的算法也就越強,企業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時的風險程度就越低。
其次,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物流企業,對物流環節產品的掌控能力也很關鍵。像煤炭、化工、汽車、家電、農產品等行業,其產品具有易于掌控和易于變現的特征,越是容易成為物流企業滲透供應鏈金融的行業沃土。
最后,從供應鏈特征看,如果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越是實力雄厚且上下游企業越是弱小,則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占用越是嚴重,且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信用落差將越大。實力落差大,核心企業更容易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占用資金,此時上下游中小企業對于融資的需求更強,物流企業更容易切入金融服務;供應鏈信用差大,即實力雄厚的核心企業和弱上下游的供應鏈有較大的信用落差,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收益更佳。
總之,物流企業尤其是具備上述三大特征的企業,通過設立商業保理公司等準金融平臺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勢在必行。供應鏈為整條產業鏈提供融資解決方案,將單個企業不可控的風險轉化為整個供應鏈企業的可控風險。供應鏈金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現階段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的問題,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業績,既可以帶動物流企業傳統供應鏈服務的增長,又能夠通過供應鏈金融增值服務增強企業客戶的粘性。
[參考文獻]
[1] 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
[2] 宋華,陳思潔. 供應鏈金融的演進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一個理論框架[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5):95-104.
[3] 江偉,姚文韜. 《物權法》的實施與供應鏈金融——來自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經驗證據[J]. 經濟研究,2016,51(1):141-154.
[4] 劉曉紅,周利國,耿勇,陳金亮. 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研究趨勢分析:基于“主題-理論-方法”的三重視角[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1):82-91.
[5] 韓軼超.當物流跨界供應鏈金融[R].長江證券研究報告,2015.
[6]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北京: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
[7] 吳畏.供應鏈金融興起,多渠道融資協力[R].興業證券研究報告,2015.
[8] 韓軼超.物流企業供應鏈金融風起,直擊中小企業融資痛點[R].長江證券研究報告,2016.
[9] 左香,聶玉玲.供應鏈高風險環節幾何?——解鎖供應鏈金融模式[R].中債資信研究報告,2017.
[10] 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 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Z].2008-05-04.
[11] 商務部. 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Z].2013-09-18.
[12] 重慶市商務委, 等. 重慶兩江新區商業保理(試點)管理辦法[Z].2013-12-25.
[13] 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 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Z].2014.
[14] 商務部和銀監會. 關于完善融資環境加強小微商貿流通企業融資服務的指導意見[Z].2014.
[15]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Z].2015-08-31.
Abstract: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terial circulation of the economy.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ve a good control over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of the supply chain,which has become the particular advantage for its entering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Logistics enterprises can engage in the supply chain finance business by factoring,leasing,small loan and other finance platforms. Whe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me into finance service and possess the follow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information node,the movable property liquidation,the big credit gap between core enterprise and the small and middle 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they will surely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saving the world with inclusive finance.
Key words: logistics;supply chain finance;information node;credit gap;commercial factoring
(責任編輯:蔡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