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健康產業成為點擊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對大健康產業的布局正在引領時代風潮。在國家新的戰略定位之下,海南衛生健康業又應如何謀篇布局,以適應新角色、新定位,進而吹響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號角?記者就此采訪了海南省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與健康產業處處長呂小蕾。
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將其納入海南省十二大重點產業。在海南省衛生計生委成立產業部門,指導全省健康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了《海南省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和引導社會辦醫的意見》等文件,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結構合理的醫療健康產業框架,初步形成“健康海南”品牌。醫療健康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左右。
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夯實基礎方面,海南著力鞏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全省“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推進“一縣一院”工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目前,該省有31家省內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湘雅醫院等48家國內知名醫院和醫學院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
海南還致力于引入優質醫療資源,接洽優質社會資本,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在引入國內優質資源和資本上,促成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與樂城恒大國際醫院、一齡生命養護中心等合作。在境外資源上,積極與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美國防癌抗癌總裁圓桌會、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怡德醫療投資管理集團等機構保持定期常態性工作溝通。在科研機構和人才上,推進上海健康醫學院在博鰲設立護理學院。積極爭取熱帶病研究中心、新藥轉化基地項目,爭取國家隊進入海南。
同時,創新發展路徑,啟動博鰲超級醫院建設,旨在打造一個綜合醫院服務平臺,集結的學科由國內排名前三的學科組成,均由工程院院士以及頂尖的學科帶頭人領銜,以臨床中心的形式進駐。積極引入商業保險。加強與太平保險集團及深圳市太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溝通與協調,推動太平慈銘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海南的籌備與設立。太平慈銘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與太平人壽、太平財產險等內部股東明確了以“委托投資”的形式參與保險經紀公司籌建。
目前,納入海南省重點項目的社會辦醫療健康項目29個,總投資34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81億元。2017年,醫療健康產業招商簽約項目23個,簽約額445億元,簽約額超過去年全年的31.3%。該省醫療健康產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速7.2%。
不過,從基礎條件上看,海南省醫療衛生發展起點低,基礎差、底子薄,上規模、上檔次的醫療機構不多,醫療服務水平不高,難以支撐健康產業發展。醫療健康產業剛起步,還沒有形成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還未形成品牌效應。
此外,海南醫療行業人才缺乏,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尚未健全:各級衛生部門及樂城先行區管委會等政府部門產業人才結構和綜合能力素質有待提升;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醫養結合的照護人員嚴重短缺;醫療專業以外的相關健康管理人才、醫療外語人才等嚴重不足;國際學校等配套設施未能滿足要求。
同時,結合特色資源發展的特色產業項目有待挖掘。對海南溫泉、森林等資源的項目包裝策劃水平不高,未能很好結合海南省的資源優勢,打造海南特色、差異化品牌。市縣健康產業發展理念和思路待提升。
具體到樂城,其發展面臨升級: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各部門的參與程度有待深入;規劃有待調整提升;周邊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專家人才公寓建設還未起動;需要探索建立起新技術的監管和發展引導,規范醫療行為。
未來,海南要拓寬渠道,加大力度引入優質醫療資源。通過論壇、展會、會館、商會等形式,建立并拓寬招商渠道。引入國際國內優質醫療機構、團隊、科研機構和高水平實驗室等資源。提高項目包裝策劃水平。
首先,要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路徑:以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為引導,全省一盤棋,指導各市縣結合各自優勢資源,策劃包裝健康產業項目,開發旅游產品,差異化發展;促進醫療旅游深度融合,制訂醫療旅游實施方案,探索建立醫療和旅游等融合機制。
其次,扶持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海南慈航國際醫院、國康醫院等一批醫療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推進產業發展。
加強人才培養支撐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依據醫療健康產業人才發展規律,從頂級層面設計吸引人才政策和措施,系統性推進。推動人才一站式服務,創造良好環境。
構建醫學生態,促進樂城先行區良性循環發展。積極對接熱帶病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博鰲分院等國家級機構落地樂城先行區。積極打造中國國際醫學學術交流會展中心,每年在博鰲舉辦各類大型學術活動和會展。積極推動樂城先行區“超級醫院”的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國外優質醫院在中國的窗口醫院、尖端醫療技術研發和轉化中心、臨床醫學中心、中醫特色醫療康復中心、體檢中心等。制定退出機制,確保園區良性發展。促進新藥創新轉化基地落地海南。
加強監管,確保健康產業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加大對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的監管工作,完善管理辦法,規范醫療服務。加大金融和保險支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商業保險結算體系,為境內外保單持有人提供境內醫療、救援、保險賠付及結算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