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文,張阿維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48)
我國古代的青銅器是世界工藝美術史中的瑰寶,為推動人類藝術的發展和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歷史長河中,無論是有關文獻的記載還是傳世的抑或考古出土的文物,都缺少不了青銅器的身影。在當今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護青銅器文化,并且將青銅器文化融入到現代產品設計之中,讓青銅器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繼承并且創新,成為了設計師們關注的話題之一。
我國的青銅器在造型上可分為兩大類:幾何形體和自然形體,其中幾何形體包括球形、筒形、方形等。而自然形體主要是模擬動物的象生形,也就是仿照馬、牛、豬等動物的形象設計而成。
球形:基本形為球形、半球形以及切割了的球形的青銅器造型。這些青銅器的造型曲面轉折、輪廓線長與短、曲與直、剛與柔等等變化以及附件的設計,都受到當時功能的制約和影響。
筒形:筒形青銅器大多數為酒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也就是說側重于精神方面的功能,因而這類青銅器在形式上的變化會有比較多的講究,很多這類的青銅器造型都不是直線型的,而多為曲線型,強調曲線的變化。
方形:青銅器的方形造型,多為長方體。這種方形造型挺拔、剛勁、穩重,給人以震撼感、壓抑感、威懾感。這類青銅器方中帶圓,圓中帶方,面與面轉折處由原來方角而改用圓角過渡,顯得剛中帶柔,柔中見剛,避免了生硬感。

圖1 “東方之冠”

圖2 司母戊鼎
除了常見的幾何形體以外,馬、牛、魚、鳥等動物也成為了象生對象,表達了古代人民對于飛禽走獸的崇拜,表現出來的是嚴謹、虔誠、肅穆與神秘感,希望擁有這些動物的力量,模擬這些動物方式來獲得神靈的保佑。從造型的角度來講,這類象形的青銅器本身就是一個精美的藝術作品,這類青銅器一般可以分為兩類:(1)寫實類青銅器,以寫實的方法作為造型設計的基礎,通過精準的刻畫以及高超的工藝,如實地表現了當時動物的造型特點;(2)通過勞動人民自身的想象以及與現實動物相結合,采用多種現實動物特征相結合的手法,塑造出虛擬的造型。
在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如圖1)的創意來源正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鼎器之一,商朝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如圖2)。
鼎,作為青銅器文化的代表,它是中華文化的載體。鼎,國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而司母戊鼎又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而“東方之冠”作為我國國家盛典中最具有標志性的建筑物,不僅要有斗拱的造型,更要將中國的青銅器文化融入其中。四足鼎不僅有支撐作用,并且要傳達出一種力量感和權威感,像巨型的四足鼎將中國館架空升起,呈現出奔放挺拔的氣勢,同時又使這個龐大的建筑擺脫了壓抑感。以司母戊鼎為“東方之冠”的設計原型,不僅僅是在造型上符合了“東方之冠”磅礴大氣的氣質。更是在文化內涵上,賦予了“東方之冠”顯赫、尊貴、盛大的文化內涵。
青銅器造型藝術中蘊含著大量可供后人參考的設計思想與設計精髓,對于我國本土化產品設計有著重大的啟示作用。青銅器造型藝術與現代的產品設計相結合也具有一定的學術性、挑戰性和時尚性。現代的設計師應該通過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尋找出具有中國特設的設計道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創新,使得傳統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發揚光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