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韜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400067)
假設1:對于某種原材料或服裝產品,如果企業在某計算期內訂購該類型產品,那么企業需要付出一個與訂購或生產數量無關的生產準備費用。
假設2:如果某計算期結束時該類型的成品有庫存存在時,那么服裝企業需付一定的庫存費用,且與庫存數量成正比。
假設3:只考慮生產一種服裝產品,且該類型產品的生產結構已知。
假設4:服裝企業所接訂單到期時必須按質按量的交貨,不存在缺貨的問題,且初始計算期和最末計算期的庫存量均為零。
假設5:各原材料的訂貨費用以及各計算期半成品、產成品的生產準備費用已知,且各計算期的訂單量為固定值。
假設6:各計算期生產能力根據其瓶頸設備確定,且為常數。
假設7:每個計算期內采購的原材料、企業生產的半成品、產成品可以用于本計算期內生產和銷售的需求。即當期采購或生產的原料或半成品當期可用。
為了建立服裝企業的多階段生產計劃模型,本節定義以下符號說明:
N:生產項目(包括原材料和服裝半成品和產成品)種類
T:計算期長度t=1,2,…,T
K:瓶頸設備的種類數 K=1,2,…,k
d(i,t):在t計算期內下游企業對服裝產成品i的需求量
xi,t:項目i在t計算期內的采購原材料的數量或半成品、產成品的生產批量
Ii,t:項目i在t計算期內的庫存量
Yi,t:項目i在t計算期內是否進行采購或生產。當Yi,t=0時,則不進行采購或生產;當Yi,t=1時,則進行采購或生產。
S(i):產品結構中,項目i的直接后繼項目集合
ri,j:產品結構中,生產一個項目j需要消耗項目i的數量
si,t:在t計算期內采購或生產項目i時的固定準備費用
hi,t:在t計算期內存儲一個項目i的庫存費用
Ck,t:在t計算期內,瓶頸設備k的生產能力上限
ak,i,t:項目i(指半成品或產成品)在t計算期內生產時,生產單個產品所占用設備k的能力
由于假設前提中所述知,每個計算期內的訂單量必須滿足,且初始計算期和最末計算期的庫存量均為零,繼而可以認為:計算期內,服裝產品的總產量等于現有服裝產品的訂單量,其直接生產成本為常數,可不予考慮。但是,由于每個計算期內所存儲原材料、半成品或產成品的庫存量、以及各計算期是否采購原材料、生產半成品和產成品不同,使得各計算期的庫存費用和固定準備費用有所差異。因此,需要考慮計算期內庫存費用和固定準備費用,進而本問題的目標轉化為:在有限的計算期內,使得服裝企業庫存費用和固定準備費用的總和最小。因此,目標函數為:

(1)物流守恒約束:對每個計算期內,每個項目本期庫存量應該等于上期庫存量+本期采購量或生產量-滿足外部需求量-用于生產其直接后繼項目的量,并假設Ii,0=0,則對于?i=1,2,…,N,t=1,2,…,T,都有:

(2)瓶頸設備k的生產能力約束:對每個計算期內,生產各項目所用瓶頸設備k的能力應該小于等于其生產能力限額,則對于?k=1,2,…,K,t=1,2,…,T,都有:

(3)工藝限制約束:對每個計算期內,生產每個項目前必須進行生產準備,即進行原材料采購、半成品和產成品生產決定,那么必須進行相關決策,反之則不進行相關決策。對于?i=1,2,…,N,t=1,2,…,T,且M為任意大的實數,都有:

(4)基本約束:對每個計算期內,項目i的庫存量必須大于等于零;項目i在t計算期內是否進行采購或生產,則決定其為0-1變量,則對于?i=1,2,…,N,t=1,2,…,T,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