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悅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工資的水平越來越關注,在對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庫數據整理對比之后發現我國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隨年限的發展不斷擴大,尤其是近十年來,我國不同行業間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從而導致居民收入也在逐漸擴大。
最高行業與最低行業年工資絕對差水平由 1978年的 458元、1990年的1177元、2000年的8436元擴大到2005年的32249元,是1978年的70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不同導致的工資收入差距這一狀況愈發明顯,發達國家中收入差距達到1.5倍,發展中國家收入差距達到更高的2.5倍左右。我國近幾年相關數據表明,收入最高的行業工資高出收入最低的行業工資約5倍,這一數值遠高于多數國家,究其原因,行業分類標準變動這一因素無可厚非,但并不能改變收入差距在國民經濟行業間一直存在并處于持續上升的事實。
據我國近幾年相關數據顯示,各行業工資水平均有所提升,但提高程度仍有較大差異。縱觀全行業,農業、制造業等依靠簡單勞動力且應用技術性較弱的行業仍處于年均工資水平下游;計算機行業、石油、金融等應用技術性較強或具有一定壟斷性質的行業依舊處于年均工資水平上游。
眾所周知,工資收入的平衡不僅可以維持各行業間的和諧發展,同時對各個行業間工作積極性、工作穩定度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目前出現的各行業間收入差距的失衡會造成市場經濟體系運轉的失靈,因部分行業具有一定壟斷性質,會使其他行業人員產生收入與付出對比后的心理落差,進而使得背離其工作價值,極大打消其工作積極性,影響工作效率,滯后工作成果,阻礙經濟發展,難以提供各行業穩定發展、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

項目 國有單位 城鎮集體單位 其他單位農、林、牧、漁業 33069 41121 39606采礦業 61638 42768 60802制造業 71130 44753 5927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83931 57804 84245建筑業 52551.1141 52725批發和零售業 74088 33629 6523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75878 40771 72883住宿和餐飲業 46953 41873 4286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77402 53981 127198金融業 102117 89811 125115房地產業 62560 47305 6611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58828 45810 8563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89093 66959 10551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47154 36706 52119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54178 43106 45060教育 75710 64833 59216衛生和社會工作 82522 63920 6336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79538 56222 81552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71122 60861 50677

圖1 聚類分析樹狀圖
國外學者Bourguignon and Morrisson曾針對行業收入差距趨勢進行過相應研究與分析,結果表明收入的差距與暴力沖突的發生有一定關系,在收入差距較明顯的地區,其暴力沖突發生的概率遠高于收入平衡的地區,原因在于收入的差距會造成當地人群進行周圍對比后產生不滿情緒,克制不住內心中利益受到剝奪的憤恨,從而產生極大抱怨,深化社會矛盾,暴力沖突發生的概率自然升高。同時,由于收入方面的差異過大,這會降低人群中對市場化改革目標的認同度、支持度。可見收入差距的失衡不僅妨礙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還會對市場化改革產生負面影響,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
本文中我將采用聚類分析中的距離測度來分析我國不同行業間年均收入差距,即將我國各大不同行業作為空間中的一個點,并在空間中定義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距離越近即相似程度越高,聚類時便會歸為一類。聚類的方法包括迭代聚類法和系統聚類法等多種方法,我將采用系統聚類法中的瓦爾德法對我國不同行業年均收入進行評價,即通過同一類的樣本離差平方和較小,不同類的樣本離差平方和較大這一出發點來進行判斷,每一次計算都要找出離差平方和增加最小的兩類,將二者合并,直至合并結束。
本文目的在于評價不同行業薪資水平,選取了19個行業的平均工資作為分析基礎,同時以不同企業類型作為主要指標:國有企業、城鎮集體單位以及其他單位,初步目的是按上述三個指標將行業分為三大類:高薪酬行業、中等薪酬行業以及低薪酬行業。
本文選取數據來自《統計年鑒(2017)》按登記注冊類型和行業分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4-14),選取2016年的19個行業不同企業類別的平均工資作為分析基礎,基礎數據表如表1所示。
如圖1所示,該圖為聚類分析樹狀圖,從其結果看出,可以將19個行業的年均工資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包含:農林牧漁業;建筑業;餐飲和住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這一類為低薪酬行業,從行業特點上觀察,農業、餐飲和住宿業等依靠簡單勞動力且應用技術性較弱的行業處于年平均工資較低的水平。
第二類包含: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這一類為中等薪酬行業,從行業特點上觀察,租賃、娛樂等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質,其年均工資也處于一定的可觀位置。
第三類包含: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一類為高薪酬行業,從行業特點上觀察,金融、保險、科學研究等行業具有較高要求的技術性,其年均工資處于較高的水平。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各行業在不同性質的企業之中存在明顯的收入差異,從行業類型切入,農業、采掘業、制造業等依靠簡單勞動力且應用技術性較弱的行業年均工資水平普遍較低,處于整體工資水平的下游;而電力、石油、金融等應用技術性較強或具有一定壟斷性質的行業年均工資普遍較高,處于整體工資水平的上游。由于不同行業的明顯收入差距,極容易激發工作人群的不滿情緒,再加上部分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非法性、腐敗性等負面因素,很可能會導致不同行業人群間發生暴力沖突行為,影響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以及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妨礙社會和諧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極其不利。
對于壟斷現象,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全面杜絕,但可以做到的是在自然型壟斷行業中最大可能地引入競爭,打破市場上的明暗壁壘,加大對全體壟斷企業的監管力度,實時關注壟斷企業員工薪酬、福利等待遇發放是否合理,嚴格控制員工工資總額,杜絕一切不合理行為,構建平等競爭的良好環境,維持行業收入平衡。
造成行業間工資水平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員工人力資本水平的不同,如果想建立更優化的工資水平體系,提升人力資本水平便是首要解決的,而教育程度是反應人力資本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提升員工受教育水平已成為工資優化體系的基石,具體措施可以包括增加員工培訓課程、招聘過程中針對受教育水平的硬性指標明確最低限度要求、定期開展員工會議,普及當下時事要點等。
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是對該行業在市場中投入與產出比值的反應數據,比值越大,說明勞動生產率越低;比值越小,說明勞動生產率越高。國家可以通過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提升低勞動生產率行業的工作效率,同時鼓勵技術創新的應用,引入國內外先進設備以及案例成功經驗,挖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潛力。
將稅制改革盡可能做到完善,加大對稅收的管理力度,嚴格監管員工個人所得稅,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福利體系保證收入較低群體正常生活,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起合理的行業平均收入體系。